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參與討論 / Contributors
陳查令, 郭榮芳, Nocus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在肉體與心靈之間的轉換,新舊的對比,描寫基督徒的生命的轉變。
2. 保羅的要求也相當嚴厲,是否為原罪的代表呢?尤其是「致死」那些「罪」(行)。馬丁路德:「人同時是義人也是罪人」,而100%的去罪化似乎不切實際也不可能。
3. 教會內仍會存在許多內部的分歧,社會階級與身體的形象,都會造成分野,無法彼此流通交流。
4. 是自己「致死罪」還是由其他人「致死你的罪」呢?若是由他人來決定你的罪是什麼,會帶來很多的問題。「淫亂」(sexual immorality)在不同的定義與應用,會是什麼呢?「邪情」(passion)又能怎麼解理?讓能有話語權,能讓能主宰了拯救的權柄。而翻譯的過程中,也已經把價值觀點植入其中了。
5. 「不分」希臘人或猶太人,是如何地「不區分」?
6. 強烈的二元論觀點,讓同志LGBTQ的基督徒在教會裡,常處於「卡在中間」(in-between)的處境。
7. 「致死」應不只有個人的層次,而應更多考量系統與結構性上的罪/惡,需要被解放。
8. 感受(affection),是一個情感(passion)的指標,讓我們可以裡新審視處境。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對於同志LGBTQ基督徒來說,哪些事情是「被」歸於「淫亂與邪情」呢?你會怎麼解構與重拾話語權?
2. 對於信仰團體裡的差異以及所造成的分歧或壓迫,你可以怎麼應用這段經文來回應?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Feeling Backward: Loss and the Politics of Queer History (by Heather Love, 2009,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ttps://www.amazon.com/Feeling-Backward-Politics-Queer-History/dp/067403239X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19年8月4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19年7月30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5
11 ratings
參與討論 / Contributors
陳查令, 郭榮芳, Nocus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在肉體與心靈之間的轉換,新舊的對比,描寫基督徒的生命的轉變。
2. 保羅的要求也相當嚴厲,是否為原罪的代表呢?尤其是「致死」那些「罪」(行)。馬丁路德:「人同時是義人也是罪人」,而100%的去罪化似乎不切實際也不可能。
3. 教會內仍會存在許多內部的分歧,社會階級與身體的形象,都會造成分野,無法彼此流通交流。
4. 是自己「致死罪」還是由其他人「致死你的罪」呢?若是由他人來決定你的罪是什麼,會帶來很多的問題。「淫亂」(sexual immorality)在不同的定義與應用,會是什麼呢?「邪情」(passion)又能怎麼解理?讓能有話語權,能讓能主宰了拯救的權柄。而翻譯的過程中,也已經把價值觀點植入其中了。
5. 「不分」希臘人或猶太人,是如何地「不區分」?
6. 強烈的二元論觀點,讓同志LGBTQ的基督徒在教會裡,常處於「卡在中間」(in-between)的處境。
7. 「致死」應不只有個人的層次,而應更多考量系統與結構性上的罪/惡,需要被解放。
8. 感受(affection),是一個情感(passion)的指標,讓我們可以裡新審視處境。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對於同志LGBTQ基督徒來說,哪些事情是「被」歸於「淫亂與邪情」呢?你會怎麼解構與重拾話語權?
2. 對於信仰團體裡的差異以及所造成的分歧或壓迫,你可以怎麼應用這段經文來回應?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Feeling Backward: Loss and the Politics of Queer History (by Heather Love, 2009,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ttps://www.amazon.com/Feeling-Backward-Politics-Queer-History/dp/067403239X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19年8月4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19年7月30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