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无论是《我的叔叔于勒》里牡蛎的汁液,还是一模试卷里朱自清他爹给他煮的豆腐,作家们的笔力延伸出的想象力,总能让人想起来就馋疯了。
这种共同的感受,甚至形成了一种寻味文化。
在豆瓣上,有21359人凑到了@看到我好馋的美食文学小组里,相互分享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馋疯文学”,行动力强的,还动手复刻起了文学作品中的菜肴。
如果把人们对“馋疯文学”的追捧比做是一种宗教,那么语文课本就是发散圣光的礼拜堂,每一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孩都受过它的洗礼。
本期虎扯电台的三位主播,就打算聊聊那些给自己馋急眼的文学作品,好好回忆回忆当时那段差点没给书啃了的“饥饿”时光。
01:06 那些给我们饿急眼的文学作品
24:01 “馋疯文学”的美食冒险记
36:47 为什么“馋疯文学”让我们记忆深刻?
43:18 “馋疯文学”背后的味觉历史
3.4
88 ratings
无论是《我的叔叔于勒》里牡蛎的汁液,还是一模试卷里朱自清他爹给他煮的豆腐,作家们的笔力延伸出的想象力,总能让人想起来就馋疯了。
这种共同的感受,甚至形成了一种寻味文化。
在豆瓣上,有21359人凑到了@看到我好馋的美食文学小组里,相互分享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馋疯文学”,行动力强的,还动手复刻起了文学作品中的菜肴。
如果把人们对“馋疯文学”的追捧比做是一种宗教,那么语文课本就是发散圣光的礼拜堂,每一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孩都受过它的洗礼。
本期虎扯电台的三位主播,就打算聊聊那些给自己馋急眼的文学作品,好好回忆回忆当时那段差点没给书啃了的“饥饿”时光。
01:06 那些给我们饿急眼的文学作品
24:01 “馋疯文学”的美食冒险记
36:47 为什么“馋疯文学”让我们记忆深刻?
43:18 “馋疯文学”背后的味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