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孟子|一生的书

公孙丑下第11-14章


Listen Later

要点与引用:

去、王不留行、隱幾而臥、齊、宿、復、坐、乎、慮。干、遇、濡、滯、小丈夫。
充虞、豫、聞、諸、怨、尤、彼、此、時、數、平、治、舍我其誰。
仕而不受祿、退而有去志、不欲變、師、志。

南郭子綦(qí)先生“隐几而坐,仰天而嘘,荅然似丧其耦”。南郭子綦先生的弟子颜成子游不明就里,故而发问。南郭子綦先生指出“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真正的道德高士,于梦寐之中,也能心魂相交,神魄相依,安然自在;而醒觉后,则能和光接物,同尘自处。体现了大知闲闲,小知间间的差别。-齐物论

鲁穆公、泄柳、申详心性不稳,都需要有人去乎才能安心,不同于子思心性稳固。

《中庸》中有段话:“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系辞上,第四章-孔子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原文:
■孟子去齊。宿於晝。有欲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應。隱幾而臥。客不悅曰。弟子齊宿而後敢言。夫子臥而不聽。請勿復敢見矣。曰。坐。我明語子。昔者魯繆公無人乎子思之側。則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詳無人乎繆公之側。則不能安其身。子為長者慮。而不及子思。子絕長者乎。長者絕子乎。
■孟子去齊。尹士語人曰。不識王之不可以為湯武。則是不明也。識其不可。然且至。則是干澤也。千里而見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後出晝。是何濡滯也。士則茲不悅。高子以告。曰。夫尹士惡知予哉。千里而見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豈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晝。於予心猶以為速。王庶幾改之。王如改諸。則必反予。夫出晝。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後浩然有歸志。予雖然。豈舍王哉。王由足用為善。王如用予。則豈徒齊民安。天下之民舉安。王庶幾改之。予日望之。予豈若是小丈夫然哉。諫於其君而不受。則怒。悻悻然見於其面。去則窮日之力而後宿哉。尹士聞之。曰。士誠小人也。
■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
■孟子去齊。居休。公孫丑問曰。仕而不受祿。古之道乎。曰。非也。於崇。吾得見王。退而有去志。不欲變。故不受也。繼而有師命。不可以請。久於齊。非我志也。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学习孟子|一生的书By 本照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