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养生方

谷雨至暮春 防止湿伤身


Listen Later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4月19-21日交节。

《通纬·孝经援神契》中提到:“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雨充足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空气湿度大。针对谷雨湿热的节气特点,此时养生主要侧重于祛湿、健脾。

谷雨时节湿度重,身体难免受湿气侵害。而湿邪也易侵犯脾胃,若脾胃被湿气所困,则失于运化,导致消化不良,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除了饮食与锻炼之外,刮痧、拔罐、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也是不错的祛湿方式。

在家里可以常用艾条灸一下关元穴(脐下三寸处)和足三里(膝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寸处),10-15分钟即可。

也可以尝试中药洗浴,取生姜15克,艾叶2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清水煮开,倒入木桶中泡脚,每天泡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能除湿驱寒。

常言道:“谷雨寒死老鼠”,谷雨是春转夏的过渡,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要适当春捂,避免湿气、寒气从裸露的部位进入体内,尤其是关节部位。

因为在潮湿的谷雨时节,风湿病最易复发,风湿患者千万不要在潮湿的地方久待,更不要穿潮湿的衣服。

要多晒太阳,多锻炼身体。如果出现关节肿痛、肿胀等症状,并且久不见好转,要及时就医。

中医认为动则升阳,阳动则气血随之运行,有利于体内湿气的排出。湿困之人运动出汗后,身体会明显感觉轻松。

但也不可运动过度,要遵循“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因为谷雨正值春夏之交,此时人体气机发散,较易出汗,而汗出过度会影响未来夏季时的气血健康。

初春时节,肝气旺盛,脾胃较弱。但到了谷雨时节,脾胃逐渐旺盛起来,是调养脾胃的好时机。这个时候的饮食应以温中补虚、健脾祛湿为主,也可适当食用一些有助于健脾养胃的食物。比如山药、赤小豆、薏苡仁、白扁豆、香椿、黑豆、鲫鱼等。

此外,由于谷雨阳气升发较盛,胃肠有积热的人在此阶段容易上火,甚至诱发春季腹泻、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可以吃荠菜、菠菜、蒲公英等低脂肪、低蛋白、高维生素的蔬菜,清热祛火,通利二便。

下面为听友带来一条食疗方

土茯苓扁豆脊骨汤

【配料】

鲜土茯苓400克,扁豆60克,生姜3片,猪脊骨500克。

【做法】

扁豆用锅炒至微黄,土茯苓刮皮洗净,猪脊骨洗净,然后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水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健脾祛湿解毒。对脾虚湿盛,皮肤湿毒疮痒者尤宜。

讲解专家:

彭康(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兼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

文/羊城晚报岭南名医工作室 图/视觉中国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沫依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今日养生方By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