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這篇是共2020年4月11號的面冊貼文改寫做台文
因為跟大尾CEO佇便所內相拄著,一句「你嘛來旋尿喔」的相借問,予我想起佇彼咧時代攏無啥咧講台語的讀冊囡仔,予國文老師一教就記到旦的「旋」字。假使咱若會使順這條線索落去揣台語字,有可能會使發覺到,有一寡講法、發音,是今馬的中語誠少用到的字,但佇台語內底紲定定聽到,閣真有古早人的氣口。若是閣有朋友,有真大的誤解,認為台語是有聲無字的話,按呢看會使用這個角度來看無?其實台語是有字的,是咱猶毋捌學過爾。
上頭先予我想到的是,前年跟同事鬥陣讀候文詠寫的「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這本冊。侯文詠佇伊的冊中,𤆬咱遮咧看伊這本冊的人,欲按怎來看金瓶梅咧寫啥物的時陣,攏會先紹介金瓶梅內底原本所寫的文句,嘛會對文句內底一寡今馬較少看到的字做解釋,彼時陣,鬥陣讀冊的同事對「踅」這字就有誠深的印象。
《金瓶梅》第二回:「這婆子正開門,在茶局子裡整理茶鍋,張見西門慶『踅』過幾遍。」。遮內底的踅字,是來回行的意思,原文按呢寫,予人若像佇現場看到西門慶,來來去去經過王婆店的門口前幾偌逝,就是一付流規甲喙角全是豬哥瀾,規工咧肖想潘金蓮的模樣。揣網路頂的字典,才發覺到毋旦金瓶梅爾,咱攏捌聽過的古早冊,西廂記、水滸傳、老殘遊記遮的冊內底,嘛攏有用到踅這字,完全跟台語用的意思一模一樣,反倒轉是今馬的中語內底,紲變成咱誠少看到的生份字。
其實中語講的「逛街、逛夜市」,台語就是講踅街、踅夜市,「四處逛逛」的台語是四界踅踅。中語的生份字紲佇台語定定用到,這予遐的會曉聽抑是會曉講台語的同事聽了,紲有「到旦你才知」的感覺。
對踅街踅夜市閣予我想到另外一個台語嘛定定會講到的字叫做「趖」,線頂的中語字典已經揣無這字矣,表示這字真正生份到袂使,現代中語已經無人咧用,但是唐朝的詩有人寫老人佇日頭落山的花叢內,沓沓仔散步的詩句,就有用到這字,「豆蔻花間『趖』晚日」。
台語內底有用趖字來講蛇的行動,另外嘛是有沓沓仔徙動的意思。後來變成提來講人的跤手無扭掠、動作慢,譬如講:伊做代誌真勥趖;抑是沒共講欲創啥,惦惦仔做,無出聲的行為,譬如講:你是趖去佗位?今馬猶閣看會到這字予人寫出來的所在,應該是佇夜市仔內底,咧賣喙食物的點心擔「鼎邊『趖』」矣。
「鼎邊趖」是一種用米做的料理,伊是用一坩大鼎中央貯水,共水煮予滾了,共在來米絞做粉挨予幼,透水抐做米粉糊,才順著燒盪盪的鼎邊,箍一輾共倒落去,鼎蓋崁起來,予滾水的燒氣慢慢仔炊熟,做出白幼閣帶軟𩚨的米粉皮。除了會使對現代中語字典內底揣無「趖」這字,看出這點心名不是用中語發音之外,「鼎邊趖」內底的「鼎」字,嘛是台語自古用到今馬的生活用字。
「鼎」是古早人用來煮食的家私,腹肚圓圓、三跤兩耳,嘛有四跤的四角鼎,較濟是用佇商朝、周朝的時代。但是今馬中語講的,用來煮食的家私較濟攏叫做鍋,反倒轉台語到旦嘛猶閣叫「鼎」,廚房除了叫灶跤以外,嘛有叫鼎間的。
煮食的家私叫古早名,煮好的物件,台語嘛仝款有保留誠重的古早味,譬如咱定定食的早頓,中語叫「粥」,台語叫「糜」,查了線頂的中語字典,你會發覺到「糜」字較濟出現佇古早人的文章內底。相信逐家攏捌聽過歷史上晉惠帝問過的一句話:「何不食肉糜?」。因為災禍連連,足濟老百姓攏枵死佇街頭路邊的時陣,毋知人間病苦的皇帝,紲咧問伊身軀邊的大臣講,怹遐的老百姓腹肚枵,那會袂曉去煮肉糜食?
這篇是共2020年4月11號的面冊貼文改寫做台文
因為跟大尾CEO佇便所內相拄著,一句「你嘛來旋尿喔」的相借問,予我想起佇彼咧時代攏無啥咧講台語的讀冊囡仔,予國文老師一教就記到旦的「旋」字。假使咱若會使順這條線索落去揣台語字,有可能會使發覺到,有一寡講法、發音,是今馬的中語誠少用到的字,但佇台語內底紲定定聽到,閣真有古早人的氣口。若是閣有朋友,有真大的誤解,認為台語是有聲無字的話,按呢看會使用這個角度來看無?其實台語是有字的,是咱猶毋捌學過爾。
上頭先予我想到的是,前年跟同事鬥陣讀候文詠寫的「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這本冊。侯文詠佇伊的冊中,𤆬咱遮咧看伊這本冊的人,欲按怎來看金瓶梅咧寫啥物的時陣,攏會先紹介金瓶梅內底原本所寫的文句,嘛會對文句內底一寡今馬較少看到的字做解釋,彼時陣,鬥陣讀冊的同事對「踅」這字就有誠深的印象。
《金瓶梅》第二回:「這婆子正開門,在茶局子裡整理茶鍋,張見西門慶『踅』過幾遍。」。遮內底的踅字,是來回行的意思,原文按呢寫,予人若像佇現場看到西門慶,來來去去經過王婆店的門口前幾偌逝,就是一付流規甲喙角全是豬哥瀾,規工咧肖想潘金蓮的模樣。揣網路頂的字典,才發覺到毋旦金瓶梅爾,咱攏捌聽過的古早冊,西廂記、水滸傳、老殘遊記遮的冊內底,嘛攏有用到踅這字,完全跟台語用的意思一模一樣,反倒轉是今馬的中語內底,紲變成咱誠少看到的生份字。
其實中語講的「逛街、逛夜市」,台語就是講踅街、踅夜市,「四處逛逛」的台語是四界踅踅。中語的生份字紲佇台語定定用到,這予遐的會曉聽抑是會曉講台語的同事聽了,紲有「到旦你才知」的感覺。
對踅街踅夜市閣予我想到另外一個台語嘛定定會講到的字叫做「趖」,線頂的中語字典已經揣無這字矣,表示這字真正生份到袂使,現代中語已經無人咧用,但是唐朝的詩有人寫老人佇日頭落山的花叢內,沓沓仔散步的詩句,就有用到這字,「豆蔻花間『趖』晚日」。
台語內底有用趖字來講蛇的行動,另外嘛是有沓沓仔徙動的意思。後來變成提來講人的跤手無扭掠、動作慢,譬如講:伊做代誌真勥趖;抑是沒共講欲創啥,惦惦仔做,無出聲的行為,譬如講:你是趖去佗位?今馬猶閣看會到這字予人寫出來的所在,應該是佇夜市仔內底,咧賣喙食物的點心擔「鼎邊『趖』」矣。
「鼎邊趖」是一種用米做的料理,伊是用一坩大鼎中央貯水,共水煮予滾了,共在來米絞做粉挨予幼,透水抐做米粉糊,才順著燒盪盪的鼎邊,箍一輾共倒落去,鼎蓋崁起來,予滾水的燒氣慢慢仔炊熟,做出白幼閣帶軟𩚨的米粉皮。除了會使對現代中語字典內底揣無「趖」這字,看出這點心名不是用中語發音之外,「鼎邊趖」內底的「鼎」字,嘛是台語自古用到今馬的生活用字。
「鼎」是古早人用來煮食的家私,腹肚圓圓、三跤兩耳,嘛有四跤的四角鼎,較濟是用佇商朝、周朝的時代。但是今馬中語講的,用來煮食的家私較濟攏叫做鍋,反倒轉台語到旦嘛猶閣叫「鼎」,廚房除了叫灶跤以外,嘛有叫鼎間的。
煮食的家私叫古早名,煮好的物件,台語嘛仝款有保留誠重的古早味,譬如咱定定食的早頓,中語叫「粥」,台語叫「糜」,查了線頂的中語字典,你會發覺到「糜」字較濟出現佇古早人的文章內底。相信逐家攏捌聽過歷史上晉惠帝問過的一句話:「何不食肉糜?」。因為災禍連連,足濟老百姓攏枵死佇街頭路邊的時陣,毋知人間病苦的皇帝,紲咧問伊身軀邊的大臣講,怹遐的老百姓腹肚枵,那會袂曉去煮肉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