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生活冷知识

国宝筷子,我至今都用不太好,你呐?


Listen Later

文中文献:

1. 在中国的典籍中,“箸”这个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喻老》一文中:“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2. 从实物考古上说,“箸”的古字为“櫡”,从木从竹,可见最初的筷子是用木头或竹子制成的。


3. 汉墓画像石拓片,图中可见古人用箸场景




4. 《礼记·曲礼上》有一句话,叫“饭黍毋以箸”。意思就是说,吃黄米饭不要用筷子。《礼记》还有“共饭不泽手”的记载,据专家考证,这表示先秦人们吃饭是不用箸而用手的。


5. 《古今中外筷箸大观》一书中讲到,多年前有部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西伯侯姬昌逃归西歧时,在路边一个小饭铺就餐,手里捧着一大碗白米饭用筷子不断送入口中。有民俗学者就指出,编导缺乏历史知识,殷商时期堂堂西伯侯怎会违反以手抓食的礼制,而以箸吃饭呢?


6. 到了明代,箸的形制上出现了一个特别明显的变化——首方足圆。所谓“首方”即上部为方形;“足圆”即箸的下半部为圆形。


7. 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卷一中记述了这样一段话:“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筷)儿,蟠布为抹布。”


8.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画像砖,画中出现了持箸者



9. 陆容的同代人李豫亨说:“今因流传之久,至有士大夫之间亦呼为快子者,忘其始也。”文人给“快”上又加了竹字头,便成了“筷”。“筷子”作为箸的另一称呼,渐渐流传开来。


10. 明代杜堇《古贤诗意图》(局部),图中石桌上可见箸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古人生活冷知识By 素素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