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YiXi

好的系统保护不懂规则的普通人,高考志愿填报恰恰相反|叶晓阳 一席


Listen Later

叶晓阳,布朗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后

过去十几年,我们试图用各种方法来推动重大教育政策的变革。它是可能的,但它是漫长的。

所以我不断在想,能不能在政策还没有改变的时候,去寻找一些缝隙?我们可以修补这些缝隙,做一点小的事情,或许能改变一些人的命运。


如何让读书变得有用,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最核心问题之一。

2016年夏天,叶晓阳和团队研究发现,因信息缺失,高分低录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农村考生中。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他们设计了详细的信息干预方式,最终帮助受干预的考生获得了22.7分的加分效应,上了更好的学校和专业。

这件事给了叶晓阳极大的信心,他开始做更多类似的教育行动研究实践。在复杂而宏大的教育问题里,他希望找到那道可以改变的缝隙,做一点小事,改变一些人的教育命运。


【时间轴】

00:12 读书有没有用?怎么让更多的人上大学?

03:25 「高分低录」:高考志愿系统将制度风险转嫁给了个人

05:40 如何通过改革高考录取制度,让录取结果变得更公平?

08:07 生成式人工智能鼎盛的今天,信息缺失仍然普遍

11:22 展示专业大类的平均工资数据后,超过20%的学生要改变专业选择

16:01 我不愿意做算命先生,我更愿意教授方法

22:24 为什么顶尖大学大一上期的高等数学有超过25%的学生不及格?

24:57 目前有超过20%的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后不愿从医,怎么办?

26:30 继续向前,寻找更多缝隙,做更多小事


�左侧是最初选择的专业分布,右侧是得知专业平均工资之后的选择分布


�2017年团队发给宁夏学生的小册子


�团队为学生展示的AI志愿分析提示词


�用成绩预测结果和学生自己的预测做对比,区分出过度自信和过度不自信的学生


�激励医学生的材料


�中国教育经济学家陈友松的话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一席YiXiBy 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