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魅力学

好声音魅力学-如何成功的说服别人


Listen Later

感谢大家来收听我的教学音频,我是声音教练昱篁老师!

这一期的好声音魅力学,要跟大家分享该怎么做,才能说服他人?

为什么明明我是正确的,但是最后大家不相信我呢?


这样子的「正确无误 = 使人信服」的概念其实根本不对,


而早从千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就知道了!日本作家高桥健太郎,在研读亚里斯多德《修辞学》之后,大为震撼并将他写成一本书。


书中就整理了该怎么做,才能说服他人?或者我们应该反过来想,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被说服呢?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得先仔细检视「说服」的组成要件。


 


亚里斯多德认为,要成功说服他人,必须满足三个要件。有三种情况,将使我们被某人的言辞所「说服」。第一,凭借论者的品格来增加说服力,成功说服他人。第二,使听者处于某种心情及状态。第三,则是提出推论证明,或提供似乎能有所证明的推论。


 


简单一点说,亚里斯多德认为「成功的说服」,必须包含以下三点:


 


1. 说话者的人品


2. 听者的情绪


3. 说话内容的正确性


说话内容的正确性是毫无疑问的论点,毕竟谈话内容若是太离谱,自然无法说服对方吧。可是怎么会连「人品」以及「情绪」,也被列入其中呢?我想各位多少也感到有些意外吧?不过,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曾听过以下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对话:


 


「好像就是会忍不住想听听那个人的意见耶!」


 


「今天社长的心情好像不错,应该会很顺利喔!」


 


「她所展示的资料和意见,真是毫无缺点,充满了说服力!」


第一个例子,自然是因为被对方的人品所吸引而不知不觉地被成功说服,另外你也一定听过你的领导或主管对你说:「你的努力我其实都看在眼里,好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这个专案就请你继续执行吧!」或是对方公司的负责人好像挺喜欢你的,也能够帮助你拿下这个专案,这些例子都是因为自身品格的关系,所以能够成功说服他人。


 


另一方面,之前说日常生 活中的第二则对话,则是依照听者的情绪来进行说服。「现在部长的心情不太好,等下再去提案吧。」在办公室中常有这样的场景,这时,就是以听者的状态做为主要的考量,所以我们会觉得「部长的心情不好,想必无法成功说服他……」。


 


上述日常生活中的第三则对话,则是凭借说话内容的正确性来说服他人。如果你能让人「完全找不到任何反驳的余地」「不管再怎么思考都觉得这才是正解」,我想这是说服他人最正当的方式。


 


从上述的日常对话事例中我们可得知,即便场景换成现代,亚里斯多德在二千年前即已提出的理论,仍然可一体适用且毫无违和感。但我也必须提醒各位,这三个重点可千万别擅自区分,个别处理。


这几个例子,只是我刻意地安排将事件相对单纯化,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情景,通常是由这三点相互交织而成,所以如果要特别强调某一部分,想仅凭一个要件就将对方说服,比如说就算我的人品再好,无凭无据乱讲就可以成功说服对方,在现实生活中可是相当少见。因此,在议论过程中,必须随时将「说话者的人品」、「听者的情绪」、「说话内容的正确性」三个重点谨记在心。


有些 人有时会觉得,「自己的意见明明没错,怎么可能会无法说服他人?」如果用亚里斯多德的方式来评论的话,带有这种自以为内容正确就必定能说服他人的想法的人,大抵只是自我感觉良好罢了。


当必须透过论述来说服他人的场合,势必要意识到「听众」的存在。所谓听众,简单来说就是论述的对手,以及在周遭聆听的听众们。说到要以论述决胜,说服当事人,也就是你的对手是必然的。那么,为什么连周遭的听众也很重要呢?


这是因为决定论述胜负的人,常常会因为周遭听众的反应而做判断。如同前面所提到,亚里斯多德的说服理论是指将包含对手在内的听者,都转而认同我方主张。但有一个例外情况,如果必须说服特定人士,或是以特定人士为对象做简报时,就非得完全取得特定人士的理解了。


但一般来说,在日常工作中的会议,或是互联网论坛上的议论,比起内容是否正确,哪一方可以获得较多支持才是决胜关键。因此,总是不时感叹「明明我说的才是对的……」的人,实在是太天真了。正义感强烈的人非常重视论点的正确性,却总在现实世界中吃亏。想在这种单纯的想法下说服他人、赢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先搞清楚一件事:听众,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若是无视「说话者的人品」、「听者的情绪」等情感层面,那么对方将不可能认同自己,与自己站在同一边。意识听众这一点,可说是说服三要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想要了解更多说话技巧、声音的秘密,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好声音魅力学By 声音表达玉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