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艺术一起旅行

和艺术一起旅行【11】前往比荷卢,寻找发明油画的那个人


Listen Later

“和艺术一起旅行”第11期:

在比荷卢,寻找发明油画的那个人



上一回,我们提到了威尼斯画派的吉奥乔尼与提香,本期,我们要接续着谈提香一件重要代表作品。


提香《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这幅《乌尔比诺的维纳斯》(Venus ofUrbino),是西方描绘裸女姿态的典范。提香画了一位姿态慵懒的美女,横躺在椅子上,右手抓着花簇,左手横在身侧遮住私密部位。后方,一大片黑幕遮住了左边的画面,右边则表现出一个室内空间,还有两位仕女身分的人,似乎正为找寻甚么东西,最后方,则是透过窗框所看见的户外景物。

 

在吉奥乔尼一件《入睡的维纳斯》(Sleeping Venus)里,我们也能看见这个斜躺裸女的姿态。据传在吉奥乔尼逝世以后,就是由提香来完成,因此,这两件作品的构图形式非常相似,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吉奥乔尼《入睡的维纳斯》

 

与《入睡的维纳斯》不同的是,《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的美女不是置身在一片田园与牧歌声中,提香将她安排在华丽的室内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位身分华贵的少妇。据考证,这件作品中的女子应该是乌尔比诺的女公爵埃列奥诺拉。

 

女公爵身体线条丰腴,全身姿势与她脚边的一只狗,达成了视觉上的平衡感。这位少了诗歌与田园情调的维纳斯,似乎多了几分俗世感,有趣的是,据说提香本身就是个极为“俗世”的人,他靠着肖像画与投资家财万贯,可以说是非常爱钱的画家呢!

 

马内《奥林匹亚》


斜躺裸女的姿态,在后世被广为流传与使用,最有名的就是印象派艺术家马内(EdouardManet)那件在当时惊世骇俗的作品《奥林匹亚》(Olympia),往后我们提到印象派,会对这件作品有更多的深入的诠释与探讨。

 

谈完了威尼斯画派,是不是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了呢?而我们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之旅,也随着威尼斯的落幕暂告一个段落。但是,就像意大利不同城市间的艺术发展有着不同的面貌;要知道,广大的欧洲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国家,也有着形形色色的艺术面貌。

 

我们今日就越过阿尔卑斯山头,进入到现今的德国、法国、英国以及比利时等地,来了解在文艺复兴的北方,那里的艺术家有又有甚么样不同的发展。

 

让我们稍微把时间往回推,来看一位发明了油画的尼德兰艺术大师,他就是杨·范·艾克(Jan van Eyck)。

 

范·艾克自画像


“尼德兰”这个地域,大约在现今的荷兰、卢森堡、比利时这块地区。在荷兰的十七世纪艺术黄金时代还未来临以前,这个地区就出过几位声名赫赫的艺术大师,其中,活跃于十五世纪左右的范·艾克,就是最为知名的艺术家之一。

 

先来说说为什么说范·艾克是油画的发明者呢?

 

在过去,艺术家习惯使用黄蛋和蛋清作为融合颜料的调和,使颜色能固着在画面上,称作“蛋彩画”。但由于蛋彩容易干掉的性质,艺术家在作画时一次只能上一点点颜色,并且只能施以薄薄的一层,无法做出完美的过度与渐层色,这让当时的画家们都很困扰。为此,·艾克大胆改进了调和剂,使用以亚麻仁油为主的油料,来取代蛋的调和剂,因此产生了我们熟悉的“油彩画”,也就是油画。

 

用油作为调和媒介,大大改变了平面绘画的发展。艺术家作画可以更为仔细与准确,完成的画面,也带有一种奇迹似的光泽感,可以说,油彩画缔造了写实主义的新风格。

 

其实早在十四世纪,就有人试图使用油料来作画,然而一直只停留在实验与尝试的阶段,在范·艾克所处的时代,尼德兰地区的艺术家对这个媒介有了重大的突破。后世习惯将其归功于范·艾克,可以想见他的绘画技巧是如何的高超卓绝。

 

而油画也成为后世主流的绘画媒材,一直到现今,我们都仍在使用更为精进的油画颜料来作画。

 

《根特祭坛画》闭合时


范·艾克的哥哥胡伯(Hubert vanEyck)也是一名杰出的艺术家。两人一起合作的完成的《根特祭坛画》,是非常重要的作品。这件祭坛画在画框上留有铭文,说明一开始是由哥哥胡伯进行绘制,并于1426年由弟弟接手制作。

 

祭坛画是一种可以打开与关闭的画组,当祭坛关闭时,外面共有9幅画作,只有当礼拜的节日到来时,祭坛画的两侧才会随音乐打开,人们才得以见到内层的12幅作品。

 

《根特祭坛画》的外层共分三层,描绘的是四位先知与预言家、“天使向圣母报孕”图,以及四位圣人与捐赠人。内层的上侧则是描绘《旧约圣经》的主要人物,从左至右为:亚当、唱歌的天使、圣母玛利亚、圣父、施洗者圣约翰、奏乐的天使以及夏娃。内层的下侧则描绘了“崇拜神秘的羔羊图”,其中位于最左方的正义骑士于1934年被偷窃,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后世为了填补而制作的复制品。

 

由于胡伯原先制作的地方已被范·艾克补笔润饰,不能确定有哪些部分是由胡伯来做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画作上发现两种新旧的风格。

 

例如在祭坛画外侧上层右边的女先知、中层的圣母,以及内层上侧中央的圣父、圣母和施洗者圣约翰,衣袍僵硬地罩在身上,没有自然的垂坠感,还带有文艺复兴以前的中世纪歌德艺术风格,应该是出自于胡伯的手笔。

 

《根特祭坛画》打开时


先前我们提到,意大利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家,特别重视透视的技法,马萨奇奥(Masaccio)率先将单点透视引入绘画,引起艺术家们对透视法狂热的探索。

 

与此同时的尼德兰艺术家,却对透视法有不同的见解。他们根据人观察物体时视觉运动的方向,做出连动的调整,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绘画风格呈现出“多点透视法”,也就是画面中仿佛有多个视点彼此在运作,与中国古代水墨画构图极为类似。《根特祭坛画》就是运用了这种多点透视的方法。

 

除了尼德兰地区的艺术风外,还有许多地区的艺术风格样貌。下一期,我们将继续我们在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探索之旅。



本期节目由“六柿”撰写提供,由“赵亚男”协助播音

背景BGM:  

张一益《Promise》

许傅《你》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和艺术一起旅行By 典藏ARTCO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