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艺术一起旅行

和艺术一起旅行【23】丹布朗不只解开达芬奇密码,还有......


Listen Later

和艺术一起旅行”第23期:

跟随兰登教授了解贝尼尼



前几期,我们花了许多时间介绍巴洛克时期的平面艺术的发展,在这期,还有一位代表了巴洛克时期雕塑风格发展的大师,要介绍给听众朋友。


这位艺术家虽然以雕刻闻名,但其实也是位画家、建筑师、舞台和烟火设计师,甚至是一位剧作家,他形塑了巴洛克雕塑的面貌,并且大大影响了此时期的艺术发展。


我们在谈文艺复兴的时候,总绕不开文艺复兴三杰,谈巴洛克,也绝不能忘记贝尼尼(Bernini GianLorenzo),他的建筑与雕塑,对巴洛克时代非常重要。中国美术评论家傅雷更曾说过:“罗马是贝尼尼的罗马。”贝尼尼为罗马建造了许多宫殿、喷泉及教堂;其实不只是罗马这座城市,在梵谛冈,他也留下许多踪迹。


圣彼得大教堂的圆形回廊


例如,圣彼得大教堂前环绕广场的圆形回廊,就是出自贝尼尼的手笔,也是他最具知名度的作品,经常印成纪念明信片,成为梵谛冈的代表。


我们曾在介绍达芬奇时,提到了《达芬奇密码》这部疯迷全球的小说与改编电影,其中达芬奇的画作,就是故事里开启真相的钥匙。同样,在姊妹作《天使与魔鬼》中,贝尼尼的作品,就是那一连串的关键密码。


虽然小说与电影的情节纯属虚构,但在故事里关键的四件贝尼尼作品,却是确实存在的。现在,就让我们跟着故事的主角兰登教授,一起寻找贝尼尼的创作吧!


在故事中,兰登教授从光明会的信息中,推知四位被绑架的枢机主教,将在分别代表“土”、“风”、“火”、“水”四元素的四个科学祭坛被处决。


贝尼尼《哈巴谷与天使》


一开始,兰登教授误以为象征“土”的地点是拉斐尔沉睡的万神殿。在历经一番波折,教授发现“土”代表的,应该是位于济吉礼拜堂(Chigi Chapel)的塑像《哈巴谷与天使》(Habakkuk andthe Angel)。


贝尼尼《西风》


紧接着,教授又得知第二座科学祭坛的位置,应该是雕像中天使所指向的圣彼得广场。“风”代表的是贝尼尼的浮雕作品《西风》(West Ponente),这件浮雕的位置就在圣彼得广场上方尖碑石柱的底部,浮雕上面有张天使的脸代表西风。


贝尼尼《圣泰瑞莎的狂喜》


“火”元素代表的是罗马维多利亚圣母堂的雕塑作品《圣泰瑞莎的狂喜》(The Ecstasy of Saint Therese)。这件雕塑描述见到神秘幻象的西班牙修女圣泰瑞莎,她感受到神圣狂喜的那一刻,犹如天使用金箭射穿她的心,使她沉浸在既痛苦又极端幸福的癫狂之中。金箭前头的炙热火焰,就是“火”的提示。


贝尼尼在这件雕塑中大胆地呈现了修女极乐忘我的状态,天使一手轻拉她的衣袍,一手举着巨大的金箭,正要刺入她的胸口,而圣泰瑞莎轻托在云朵之上,既痛苦又欢愉,仿佛要随着天使进入天堂。


由于这件作品带给人过于刺激的官能感,因此在某些宗教人士与评论者眼里,贝尼尼的这件作品太过“情欲”,显得惊世骇俗,所以雕像从原本放置的梵谛冈,转移到偏僻的维多利亚圣母堂,然而这种激起强烈感受的联想,其实正是巴洛克艺术想要达到的目的。


贝尼尼《四河喷泉》


位于罗马拿佛纳广场(PiazzaNavona Rome)的四河喷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是最后的线索。这件代表了“水”的作品,以四个巨人的雕塑,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地理学者心目中的四大洲与四大河,四个巨人面向不同的地方,象征非洲的尼罗河、亚洲的恒河、欧洲的多瑙河,以及美洲的拉普拉塔河。


这件作品的趣味,不只在于以拟人化手法表现河流,贝尼尼更运用动物与植物等特色,展现出四大洲的风情,例如在代表了尼罗河的巨人,身边雕刻着非洲典型的棕梠树;在代表着多瑙河的巨人脚边,则是一只雄狮;而恒河巨人身边的白马,似乎是宗教上的象征;最有趣的是拉普拉塔河的巨人,他瘫倒的岩石上散落着金币,似乎象征着美洲丰饶的资源,及带给欧洲庞大经济利益的一面。


在四河之上,矗立着一座方尖碑,方尖碑在古埃及文明中,具有宗教、纪念、装饰上的含义,也是一种帝国权威的象征。文艺复兴后的欧洲人,对于方尖碑始终有着浓厚的兴趣,贝尼尼也将之运用在四河喷泉之上。


我们常说河流是孕育文明的母亲,看着四大河流的交错,就像是见到了人类文明的起点。


贝尼尼《阿波罗与达芙妮》


因为《达芬奇密码》以及《天使与魔鬼》的热度,作者丹布朗的魅力席卷全球,相信许多粉丝都曾追随兰登教授的脚步,到梵谛冈寻找贝尼尼的踪迹。


贝尼尼被誉为最能展现巴洛克风格的雕塑艺术家。他之所以受到教廷的倚重,因为他从古典精神出发,发展出与反宗教改革要求一致的艺术风格:作品带有强烈的气势,并充满戏剧性,用华贵彰显出艺术的力量。


兴许是受到剧作家身分的影响,贝尼尼极能掌握这种舞台化的装饰力量,他在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上,能掌握最为鲜活的一瞬,人物仿佛就此活了过来;又或是在衣袍褶纹的表现上,他也没有依循古典样式,让衣服垂落产生自然的褶痕,而是使它们腾空飞起,提高激昂与充满动态。


简言之,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各种“戏剧性张力”。


梵蒂冈圣彼得教堂祭坛上方的铜质华盖也是贝尼尼的作品


这位在艺术中表演戏剧的艺术家,于1680年在罗马过世,他是罗马的建造功臣,罗马也是他灵魂的归处。贝尼尼在宗教、俗世、自然与神秘主义上,都体现了非凡的创造力,更让他成为巴洛克时代最为重要的代表艺术家之一。


下一期,我们要正式进入巴洛克艺术转变之下的洛可可艺术风格。

本期节目由“六柿”撰写提供,由“赵亚男”协助播音

背景BGM:  

David Nevue《As the Deer》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和艺术一起旅行By 典藏ARTCO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