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和艺术一起旅行”第三期:
寻找美第奇:来一趟建筑之旅(2)
在上一期,我们介绍过了圣母百花大教堂、乌菲兹美术馆、皮蒂宫与圣•洛伦佐教堂,这一期让我们继续探寻的脚步,看看还有那些不可错过的建筑。
米开朗基罗设计,劳伦齐阿纳图书的楼梯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
美第奇家族希望提升家族的政治形象与声望,让民众认为自己不仅是商人阶层,同样也是宗教和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因此第二位出自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克莱门特七世,就要求米开朗基罗来修建这座图书馆。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是一栋形式繁复的“手法主义”建筑。米开朗基罗利用现有的地段条件,创造出一个非同寻常的空间效果。入口处开朗基罗设计了一座大理石的楼梯,并安置在显要位置,加以特殊造型处理。与中世纪建筑那些隐藏在隐蔽角落的楼梯不同,这座楼梯是堂堂正正地走出来,光明正大地作为独立的建筑要素和装饰语言,以突出楼梯非功能性的审美意义。
劳伦齐阿纳图书的阅读室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属于室内建筑,它不像圣彼得大教堂那样以宏伟壮观取胜,而以精巧见长,主要体现在它的装饰手段和装饰语言。教堂内部并没有划分通道和架设拱廊,只是加固了外墙,包括墙内增加了半露方柱。壁柱与墙融为一体,不仅稳固了墙体、拓展了空间,而且建筑语言趋向简约。阅读室是一个长方体的空间,中间是通道,两侧是木制桌椅。地板铺设大理石,当阳光从窗户射进来时,增强了室内的采光效果,室内的效果壮丽辉煌。
皮卡尔迪宫朴素的外观
皮卡尔迪宫
皮卡尔迪宫是美第奇家族的家宅,外观丝毫没有装饰,十分朴素。为什么要把家宅做的如此朴素呢?据说是柯西莫避免市民有仇富心态,于是设计了这座朴素的宫殿。米开罗佐•迪•巴多罗米欧于1445年到1460年之间参与修建,并在之后将近100年的时间里,成为美第奇家族的住宅。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作品,皮卡尔迪宫当然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雅比例和端庄造型,但由于大面积石材带来的粗糙和厚重感,又极少装饰,让这座建筑隐藏在街道和城市中,让人看不出她的特殊身份。
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热衷建筑的传统,还对法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两个法国皇后,凯瑟琳建造了杜伊勒里宫,玛丽支持建造了卢森堡宫。
1850年的杜伊勒里宫(最前方的建筑)和卢浮宫(中部浅色的建筑)
杜伊勒里宫
1564年,凯瑟琳决定搬出卢浮宫,于是下旨在卢浮宫西面约250米远的地方营建杜伊勒里宫。宫殿南北走向,西面则建造了杜伊勒里花园,东侧则朝向卢浮宫,使得这座新宫殿看上去似乎是卢浮宫的延伸。
杜伊勒里花园的布局仿照凯瑟琳的故乡——佛洛伦萨的花园,布局对称,并种植了来自意大利的柠檬、柑桔等植物。这里成为波旁王朝前几任君主的心头好,因为这里比卢浮宫更为开敞,直到1682年宫廷移往凡尔赛宫,这里才成为离宫。
宫殿拆除后如今的杜伊勒里公园
1871年5月23日,法国政府军攻入巴黎,杜伊勒里宫毁于战火。此后11年间,杜伊勒里宫都没有得到修复。1882年,法国国民大会决定拆除杜伊勒里宫废墟,将一些大理石饰件作为纪念品卖给收藏家。杜伊勒里宫拆除后,原来一直封闭在广场中的卢浮宫庭院第一次暴露在城市景观中,并成为巴黎东西历史轴线的起点。
杜伊勒里宫再也没有被重建,仅是作为一个公园保留至今。我们无法瞻仰它过去的荣光,然而杜伊勒里宫的建筑风格,却极大的影响了后来的法国建筑。
夕阳下的卢森堡宫
卢森堡宫
1612年,玛丽花了十余年时间,在巴黎左岸近郊的圣日耳曼区建造卢森堡宫,与东边的圣热纳维耶芙山及先贤祠相对。这座宫殿建筑完全仿照佛罗伦萨的皮蒂宫。玛丽不惜重金进行豪华装修,并称其为“美第奇宫”。
卢森堡宫的正立面中央是带有两层立柱的楼台,顶部是圆形屋顶,中央楼台的两侧各有一座翼楼,连成一体。宫殿连结的花园也是模仿皮蒂宫后的波波里花园,成为怡人舒心的散步场所。直到拿破仑时期,才将这座宫殿改作参议院的办公楼,宫殿的花园部分改为卢森堡公园。
美迪奇家族最后一位传人:安娜•玛利亚
纵观文艺复兴的历史,杰出的艺术家们多少都与美第奇家族有所联系。艺术赞助、艺术委托,将个人财富、美德、收藏都化为城市中的一栋建筑、一件作品,从而让整个家族的荣耀与整个城市紧密相连。美第奇家族在文化上的影响力,也被视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美第奇家族的最后一位继承人安娜•玛利亚,留下这么一句遗嘱:“将美迪奇家族的所有收藏品都留在佛罗伦萨,向公众开放展出。”包括宫邸和别墅,画作和雕塑,珠宝和家具,书籍和手稿——她世世代代的祖先留下来的所有艺术品与大量珍藏。
如今,佛罗伦萨全市有40所博物馆和美术馆,60多所宫殿及大小教堂,收藏着大量与美第奇家族有关的珍贵艺术品和文物,今天,当我们来到佛罗伦萨,走在街头巷尾,不禁会联想到500年前美第奇家族的人和故事,权利与阴谋、政治与婚姻、忠诚与背叛、豪门与恩怨等等。成为这座城市历史的一部分,在随着建筑与艺术品一起,在世人心里流传。
本期节目由“典藏编辑部”整理,由“赵亚男”协助播
音背景BGM:张一益《Promise》
5
11 ratings
“和艺术一起旅行”第三期:
寻找美第奇:来一趟建筑之旅(2)
在上一期,我们介绍过了圣母百花大教堂、乌菲兹美术馆、皮蒂宫与圣•洛伦佐教堂,这一期让我们继续探寻的脚步,看看还有那些不可错过的建筑。
米开朗基罗设计,劳伦齐阿纳图书的楼梯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
美第奇家族希望提升家族的政治形象与声望,让民众认为自己不仅是商人阶层,同样也是宗教和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因此第二位出自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克莱门特七世,就要求米开朗基罗来修建这座图书馆。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是一栋形式繁复的“手法主义”建筑。米开朗基罗利用现有的地段条件,创造出一个非同寻常的空间效果。入口处开朗基罗设计了一座大理石的楼梯,并安置在显要位置,加以特殊造型处理。与中世纪建筑那些隐藏在隐蔽角落的楼梯不同,这座楼梯是堂堂正正地走出来,光明正大地作为独立的建筑要素和装饰语言,以突出楼梯非功能性的审美意义。
劳伦齐阿纳图书的阅读室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属于室内建筑,它不像圣彼得大教堂那样以宏伟壮观取胜,而以精巧见长,主要体现在它的装饰手段和装饰语言。教堂内部并没有划分通道和架设拱廊,只是加固了外墙,包括墙内增加了半露方柱。壁柱与墙融为一体,不仅稳固了墙体、拓展了空间,而且建筑语言趋向简约。阅读室是一个长方体的空间,中间是通道,两侧是木制桌椅。地板铺设大理石,当阳光从窗户射进来时,增强了室内的采光效果,室内的效果壮丽辉煌。
皮卡尔迪宫朴素的外观
皮卡尔迪宫
皮卡尔迪宫是美第奇家族的家宅,外观丝毫没有装饰,十分朴素。为什么要把家宅做的如此朴素呢?据说是柯西莫避免市民有仇富心态,于是设计了这座朴素的宫殿。米开罗佐•迪•巴多罗米欧于1445年到1460年之间参与修建,并在之后将近100年的时间里,成为美第奇家族的住宅。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作品,皮卡尔迪宫当然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雅比例和端庄造型,但由于大面积石材带来的粗糙和厚重感,又极少装饰,让这座建筑隐藏在街道和城市中,让人看不出她的特殊身份。
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热衷建筑的传统,还对法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两个法国皇后,凯瑟琳建造了杜伊勒里宫,玛丽支持建造了卢森堡宫。
1850年的杜伊勒里宫(最前方的建筑)和卢浮宫(中部浅色的建筑)
杜伊勒里宫
1564年,凯瑟琳决定搬出卢浮宫,于是下旨在卢浮宫西面约250米远的地方营建杜伊勒里宫。宫殿南北走向,西面则建造了杜伊勒里花园,东侧则朝向卢浮宫,使得这座新宫殿看上去似乎是卢浮宫的延伸。
杜伊勒里花园的布局仿照凯瑟琳的故乡——佛洛伦萨的花园,布局对称,并种植了来自意大利的柠檬、柑桔等植物。这里成为波旁王朝前几任君主的心头好,因为这里比卢浮宫更为开敞,直到1682年宫廷移往凡尔赛宫,这里才成为离宫。
宫殿拆除后如今的杜伊勒里公园
1871年5月23日,法国政府军攻入巴黎,杜伊勒里宫毁于战火。此后11年间,杜伊勒里宫都没有得到修复。1882年,法国国民大会决定拆除杜伊勒里宫废墟,将一些大理石饰件作为纪念品卖给收藏家。杜伊勒里宫拆除后,原来一直封闭在广场中的卢浮宫庭院第一次暴露在城市景观中,并成为巴黎东西历史轴线的起点。
杜伊勒里宫再也没有被重建,仅是作为一个公园保留至今。我们无法瞻仰它过去的荣光,然而杜伊勒里宫的建筑风格,却极大的影响了后来的法国建筑。
夕阳下的卢森堡宫
卢森堡宫
1612年,玛丽花了十余年时间,在巴黎左岸近郊的圣日耳曼区建造卢森堡宫,与东边的圣热纳维耶芙山及先贤祠相对。这座宫殿建筑完全仿照佛罗伦萨的皮蒂宫。玛丽不惜重金进行豪华装修,并称其为“美第奇宫”。
卢森堡宫的正立面中央是带有两层立柱的楼台,顶部是圆形屋顶,中央楼台的两侧各有一座翼楼,连成一体。宫殿连结的花园也是模仿皮蒂宫后的波波里花园,成为怡人舒心的散步场所。直到拿破仑时期,才将这座宫殿改作参议院的办公楼,宫殿的花园部分改为卢森堡公园。
美迪奇家族最后一位传人:安娜•玛利亚
纵观文艺复兴的历史,杰出的艺术家们多少都与美第奇家族有所联系。艺术赞助、艺术委托,将个人财富、美德、收藏都化为城市中的一栋建筑、一件作品,从而让整个家族的荣耀与整个城市紧密相连。美第奇家族在文化上的影响力,也被视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美第奇家族的最后一位继承人安娜•玛利亚,留下这么一句遗嘱:“将美迪奇家族的所有收藏品都留在佛罗伦萨,向公众开放展出。”包括宫邸和别墅,画作和雕塑,珠宝和家具,书籍和手稿——她世世代代的祖先留下来的所有艺术品与大量珍藏。
如今,佛罗伦萨全市有40所博物馆和美术馆,60多所宫殿及大小教堂,收藏着大量与美第奇家族有关的珍贵艺术品和文物,今天,当我们来到佛罗伦萨,走在街头巷尾,不禁会联想到500年前美第奇家族的人和故事,权利与阴谋、政治与婚姻、忠诚与背叛、豪门与恩怨等等。成为这座城市历史的一部分,在随着建筑与艺术品一起,在世人心里流传。
本期节目由“典藏编辑部”整理,由“赵亚男”协助播
音背景BGM:张一益《Prom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