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本期推荐书目:《日本的凯恩斯——高桥是清传》
延伸阅读: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47847855/
配乐:Bent-Private Road.
高桥的人生之路或许也是日本维新之路的写照:导师很多,教师很少;既无门阀,也无奥援。高桥是清身上打上了浓重的萨摩藩标签,在我看来,这也是他后来与秉承“攘夷”理念、由长州藩主导的陆军系统矛盾重重的根本渊源,作为一个出身下层,并无学术、家世和藩系背景的“翻译官僚”,他始终是日本高层政治体制背景结构中的一个“异类”和“外人”。
本书作者认为,高桥是清后来的成就能归结为八点要素,大致可以概括为语言能力出众,人脉资源深厚,终身自我教育,国际主义视野和勇敢理性务实五个方面。
作者用两章的篇幅,详细描述了高桥是清一生的“中心事件”:被任命为驻英国财务官。他工作非常出色,赢得很高评价,一跃成为贵族院议员,并被封为男爵。此后连续出任日本银行总裁和大藏大臣。1903年,日本的总财政预算不过3.6亿日元,比乐观估计的军费还少,由此高桥接到了要在伦敦卖至少4.5亿日元国债的任务。在纽约,美国人说“同情和钱包是两码事”,而在战争开始以后两个月间,日本国债价格在伦敦市场下跌了25%。最后,高桥在八个月里卖掉了8200万英镑(8.00566亿日元)的国债,占日俄战争中日本军费的47%,他最主要的承销人是雅各布·希夫,库恩·勒布家族的女婿(库恩·勒布证券最后在1977年被雷曼兄弟收购,现已无存,但当年与摩根齐名)。希夫之所以热情帮助高桥,很大原因是因为他反罗曼诺夫的立场,而这起源于罗曼诺夫王朝的反犹政策。日俄战争一爆发,希夫就已经组织犹太财团准备贷款给日本,而高桥在三个月后才到达伦敦。另一个主承销商,就是汇丰。经由发行此笔国债,大西洋两岸的金融合作更紧密了。
1904-1905年期间,高桥是清一共成功发行了五笔国债,日俄战争的成功,让日本的新一代军人丧失了理性,他们已经没有第一代人那种深刻的认识:日本的军事和经济成就都是建立在英美秩序、技术、原料和资本输入上的,日本无法背离这个秩序。在这一点上,高桥筹款的空前成功,反而埋下了自己悲剧结局的种子。
1913年,高桥是清在山本权兵卫内阁中出任藏相,成为日本最顶层的政治人物,此后他一生中八次出任藏相,主持国家财政达12年之久,1921年11月,原敬被刺杀之后,高桥是清还出任了七个月的临时首相。高桥是清念兹在兹的,是建立中日联盟来抗衡英美联盟,他不仅力主日本将外交政策的重心由军事扩张转向贸易竞争,甚至提出要废除参谋本部、文官控制陆海军,废除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等等,而他主导的华盛顿谈判,签订的《九国公约》,使得日本放弃了青岛基地、限制了海军军备。通过他所写的《内外国策私见》和《树立东亚经济实力之意见》两份备忘录,我们可以对他的政策考虑有一个通盘认知:主张促成中国统一,建立中日经济联盟,反对对华军事干涉,因为这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中国反日民族主义高涨——日本军事干涉——英美抵制日本,最终导致军费增加。高桥是清并不是一个“泛亚主义者”,他反对皇国日本的“解放亚洲”,也反对日本出兵中国。有论者将高桥是清比作日本军国主义战车的刹车片,很可惜,这块刹车片尽管预料到了结局,也无法挽回日本的命运。
高桥一直对抗军部,反对先军政治的做法终于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面对少壮派军官尘嚣日上的暗杀威胁,他留下了“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中尉和少尉,但如果每个人都给我一枪的话,那真是太浪费了”的名言。“二二六事变”结束之后,被“天诛”的高桥,甚至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都无法下葬。
高桥是清这位睿智的长者,竟丧生于他孜孜以卫,终身为之谋福利满怀家国壮志的青年枪下,实乃历史荒诞性的绝佳写照。作为维新年代第一批知洋派、西化派,高桥毕生想把日本留在英美秩序之内,但始终无法解决自己其实是日本社会传统文化秩序中异质一员的困局,直至身死道消。他毕生“富国”之努力,最终还是败给了“强兵”。读完本书,我不禁想,假如高桥是清和亚尔马·沙赫特相见于黄泉比良坂,他俩用英语聊天的时候,会怎么看待今天的世界?
本期推荐书目:《日本的凯恩斯——高桥是清传》
延伸阅读: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47847855/
配乐:Bent-Private Road.
高桥的人生之路或许也是日本维新之路的写照:导师很多,教师很少;既无门阀,也无奥援。高桥是清身上打上了浓重的萨摩藩标签,在我看来,这也是他后来与秉承“攘夷”理念、由长州藩主导的陆军系统矛盾重重的根本渊源,作为一个出身下层,并无学术、家世和藩系背景的“翻译官僚”,他始终是日本高层政治体制背景结构中的一个“异类”和“外人”。
本书作者认为,高桥是清后来的成就能归结为八点要素,大致可以概括为语言能力出众,人脉资源深厚,终身自我教育,国际主义视野和勇敢理性务实五个方面。
作者用两章的篇幅,详细描述了高桥是清一生的“中心事件”:被任命为驻英国财务官。他工作非常出色,赢得很高评价,一跃成为贵族院议员,并被封为男爵。此后连续出任日本银行总裁和大藏大臣。1903年,日本的总财政预算不过3.6亿日元,比乐观估计的军费还少,由此高桥接到了要在伦敦卖至少4.5亿日元国债的任务。在纽约,美国人说“同情和钱包是两码事”,而在战争开始以后两个月间,日本国债价格在伦敦市场下跌了25%。最后,高桥在八个月里卖掉了8200万英镑(8.00566亿日元)的国债,占日俄战争中日本军费的47%,他最主要的承销人是雅各布·希夫,库恩·勒布家族的女婿(库恩·勒布证券最后在1977年被雷曼兄弟收购,现已无存,但当年与摩根齐名)。希夫之所以热情帮助高桥,很大原因是因为他反罗曼诺夫的立场,而这起源于罗曼诺夫王朝的反犹政策。日俄战争一爆发,希夫就已经组织犹太财团准备贷款给日本,而高桥在三个月后才到达伦敦。另一个主承销商,就是汇丰。经由发行此笔国债,大西洋两岸的金融合作更紧密了。
1904-1905年期间,高桥是清一共成功发行了五笔国债,日俄战争的成功,让日本的新一代军人丧失了理性,他们已经没有第一代人那种深刻的认识:日本的军事和经济成就都是建立在英美秩序、技术、原料和资本输入上的,日本无法背离这个秩序。在这一点上,高桥筹款的空前成功,反而埋下了自己悲剧结局的种子。
1913年,高桥是清在山本权兵卫内阁中出任藏相,成为日本最顶层的政治人物,此后他一生中八次出任藏相,主持国家财政达12年之久,1921年11月,原敬被刺杀之后,高桥是清还出任了七个月的临时首相。高桥是清念兹在兹的,是建立中日联盟来抗衡英美联盟,他不仅力主日本将外交政策的重心由军事扩张转向贸易竞争,甚至提出要废除参谋本部、文官控制陆海军,废除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等等,而他主导的华盛顿谈判,签订的《九国公约》,使得日本放弃了青岛基地、限制了海军军备。通过他所写的《内外国策私见》和《树立东亚经济实力之意见》两份备忘录,我们可以对他的政策考虑有一个通盘认知:主张促成中国统一,建立中日经济联盟,反对对华军事干涉,因为这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中国反日民族主义高涨——日本军事干涉——英美抵制日本,最终导致军费增加。高桥是清并不是一个“泛亚主义者”,他反对皇国日本的“解放亚洲”,也反对日本出兵中国。有论者将高桥是清比作日本军国主义战车的刹车片,很可惜,这块刹车片尽管预料到了结局,也无法挽回日本的命运。
高桥一直对抗军部,反对先军政治的做法终于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面对少壮派军官尘嚣日上的暗杀威胁,他留下了“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中尉和少尉,但如果每个人都给我一枪的话,那真是太浪费了”的名言。“二二六事变”结束之后,被“天诛”的高桥,甚至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都无法下葬。
高桥是清这位睿智的长者,竟丧生于他孜孜以卫,终身为之谋福利满怀家国壮志的青年枪下,实乃历史荒诞性的绝佳写照。作为维新年代第一批知洋派、西化派,高桥毕生想把日本留在英美秩序之内,但始终无法解决自己其实是日本社会传统文化秩序中异质一员的困局,直至身死道消。他毕生“富国”之努力,最终还是败给了“强兵”。读完本书,我不禁想,假如高桥是清和亚尔马·沙赫特相见于黄泉比良坂,他俩用英语聊天的时候,会怎么看待今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