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本期嘉宾:阿茼木,80后,互联网尚未占领地球前的杂志编辑,如今的传媒公司策划文案、推理小说写作者兼淋巴瘤患者。罪案播客《真相尽头》主播之一。迄今最大成就是在干燥的北方养活了茉莉和栀子,以及写作《病房请勿讲笑话》这本小书。
阿茼木非常的勇敢,而且也提到了《滚蛋吧肿瘤君》的作者熊顿和阿茼木其实是同一病症,所以本期节目音乐选择的是小柯为电影《滚蛋吧肿瘤君》所写的《对不起》,片尾有歌曲完整版。
00:00 病中执笔,记录化疗之旅与人生顿悟。 为什么说写作是面对重疾最好的出口?我们聊了聊记录独特的生命体验,如何能帮助自己,又能温暖他人内心世界。
04:21 素人作者的“逆袭”:从零到出版! 在出版业不景气的当下,没有“战绩”的作者如何靠真诚的文字打动编辑?以及,那位独具慧眼的编辑宁宁是如何用她的独立品牌支持新声音的?
08:19 数字敏感度 vs. 语言天赋: 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电话号码和生日都记不住了?但神奇的是,读武侠小说竟然能让语文成绩暴涨!来听听多读多写多练的秘诀。
11:32 身体拉响警报!淋巴瘤确诊前的“罗生门”。 从突发腹痛到辗转多科室,这段艰难的确诊历程,患者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海啸?久病真的能成医吗?
17:13 淋巴瘤到底是不是“癌症”? 血液系统疾病的复杂性科普时间。为什么很多病患会刻意避免使用“癌症”这个词?疾病名称背后的心理战。
20:05 长达八个月的“硬仗”:八次化疗体验实录。 第一次化疗的24小时不间断输液、严重的过敏反应...现代化的保护措施下,那些难以忍受的痛苦究竟是什么感觉?
23:59 “医院恐惧症”大讨论! 为什么成年后输液流速快会心慌手抖?我们聊了聊那种“眼不见为净”的鸵鸟心态,以及对看牙和支气管插管的极度恐惧。
27:05 无麻醉做支气管镜:无法呼吸的四分钟! 心理恐惧到达顶峰的瞬间,医护人员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如何帮助患者挺过这“硬核”检查?
31:06 医疗过程中的“非言语默契”。 当你不能说话时,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有多重要?如何与医护人员约定紧急信号?聊聊病理检查这个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33:43 疫情下的孤勇者:独自穿刺手术的无助感。 一个人面对长针穿刺和多位医生的讨论时,那种孤独和凄凉,真的只有经历过才懂。
37:20 全麻下听到手术声音? 分享膝盖手术、半月板修复的复杂经历,以及化疗前插入PICC管的恐惧与挑战。
45:33 钢钉在体内“旅行”:无麻药取钢钉的噩梦! 聊聊锁骨骨折后留置钢钉的日常护理,以及因为一场篮球赛引发的惊险状况——那次没有麻药的手术经历。
50:02 抗癌之路没有终点:长期药物维持与免疫挑战。 肿瘤没有完全消失,患者如何在药物维持治疗中寻找平衡?疫情放开后,免疫力低下带来的反复住院经历。
51:40 病后重生:疲倦身躯下的心灵复苏。 持续的疲倦感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疾病带来的时间观念的颠覆,又如何催生了对生活和创作的紧迫感?
56:43 复发恐惧下的“活在当下”哲学。 当你知道疾病预后不佳、随时可能复发时,如何在不确定性中,为自己创造希望?
58:54 治愈的定义:是活着,还是高质量地活着? 我们重新审视“治愈”这个词。当然,最后还有个密码管理软件的小彩蛋推荐!
01:03:24 住院生活: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监禁”。 为什么说住院期间精神上的煎熬往往比身体痛苦更难忍受?不同医院的管理模式对比。
01:06:39 病房里的“大哥”:幽默与温情的源泉。 认识一位外表粗犷、内心细腻的病友大叔,他如何用笑声和关爱治愈整个病房?那些病友间的互助小事,真的太暖了。
01:10:02 病友群里的生离死别: 一个年轻、活泼的生命突然逝去,让所有人唏嘘。面对命运的无常,我们能做的,只有更加珍惜现在。
01:12:19 医院里的“潜规则”:谁来维护隐私和秩序? B超室里的不当行为、插队现象...呼吁患者和家属共同努力,营造更良好的就医环境。
01:16:36 我的超人妈妈:在医院里与洁癖抗争。 母亲如何放下自己的习惯,忍受着陪护床的不适,用她坚韧无私的爱陪伴我度过最艰难的时光?
01:23:13 妈妈的“假面”:独自承受的压力与眼泪。 表面讲笑话的乐观背后,是母亲独自消化的巨大痛苦。我们都对爱我们的人说过后悔的话,如何去弥补和理解这份沉默的爱?
01:24:48 如果我“假死”,孩子会有什么反应? 疾病带来的深刻反思:我们在孩子面前展现的强大,是否无意中抑制了他们的成长?
01:30:13 生病后才懂:家庭理财和保险配置! 为什么说年轻时买重疾险更划算?分享四份理论理财法,提醒大家健康优先,保险是最后的备用保障。
01:35:37 推理小说家的秘密花园:阿茼木老师的创作与乐观人生。 聊聊推理小说创作的挑战,以及在面对健康问题时,如何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每一天。
By 马思远Max本期嘉宾:阿茼木,80后,互联网尚未占领地球前的杂志编辑,如今的传媒公司策划文案、推理小说写作者兼淋巴瘤患者。罪案播客《真相尽头》主播之一。迄今最大成就是在干燥的北方养活了茉莉和栀子,以及写作《病房请勿讲笑话》这本小书。
阿茼木非常的勇敢,而且也提到了《滚蛋吧肿瘤君》的作者熊顿和阿茼木其实是同一病症,所以本期节目音乐选择的是小柯为电影《滚蛋吧肿瘤君》所写的《对不起》,片尾有歌曲完整版。
00:00 病中执笔,记录化疗之旅与人生顿悟。 为什么说写作是面对重疾最好的出口?我们聊了聊记录独特的生命体验,如何能帮助自己,又能温暖他人内心世界。
04:21 素人作者的“逆袭”:从零到出版! 在出版业不景气的当下,没有“战绩”的作者如何靠真诚的文字打动编辑?以及,那位独具慧眼的编辑宁宁是如何用她的独立品牌支持新声音的?
08:19 数字敏感度 vs. 语言天赋: 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电话号码和生日都记不住了?但神奇的是,读武侠小说竟然能让语文成绩暴涨!来听听多读多写多练的秘诀。
11:32 身体拉响警报!淋巴瘤确诊前的“罗生门”。 从突发腹痛到辗转多科室,这段艰难的确诊历程,患者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海啸?久病真的能成医吗?
17:13 淋巴瘤到底是不是“癌症”? 血液系统疾病的复杂性科普时间。为什么很多病患会刻意避免使用“癌症”这个词?疾病名称背后的心理战。
20:05 长达八个月的“硬仗”:八次化疗体验实录。 第一次化疗的24小时不间断输液、严重的过敏反应...现代化的保护措施下,那些难以忍受的痛苦究竟是什么感觉?
23:59 “医院恐惧症”大讨论! 为什么成年后输液流速快会心慌手抖?我们聊了聊那种“眼不见为净”的鸵鸟心态,以及对看牙和支气管插管的极度恐惧。
27:05 无麻醉做支气管镜:无法呼吸的四分钟! 心理恐惧到达顶峰的瞬间,医护人员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如何帮助患者挺过这“硬核”检查?
31:06 医疗过程中的“非言语默契”。 当你不能说话时,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有多重要?如何与医护人员约定紧急信号?聊聊病理检查这个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33:43 疫情下的孤勇者:独自穿刺手术的无助感。 一个人面对长针穿刺和多位医生的讨论时,那种孤独和凄凉,真的只有经历过才懂。
37:20 全麻下听到手术声音? 分享膝盖手术、半月板修复的复杂经历,以及化疗前插入PICC管的恐惧与挑战。
45:33 钢钉在体内“旅行”:无麻药取钢钉的噩梦! 聊聊锁骨骨折后留置钢钉的日常护理,以及因为一场篮球赛引发的惊险状况——那次没有麻药的手术经历。
50:02 抗癌之路没有终点:长期药物维持与免疫挑战。 肿瘤没有完全消失,患者如何在药物维持治疗中寻找平衡?疫情放开后,免疫力低下带来的反复住院经历。
51:40 病后重生:疲倦身躯下的心灵复苏。 持续的疲倦感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疾病带来的时间观念的颠覆,又如何催生了对生活和创作的紧迫感?
56:43 复发恐惧下的“活在当下”哲学。 当你知道疾病预后不佳、随时可能复发时,如何在不确定性中,为自己创造希望?
58:54 治愈的定义:是活着,还是高质量地活着? 我们重新审视“治愈”这个词。当然,最后还有个密码管理软件的小彩蛋推荐!
01:03:24 住院生活: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监禁”。 为什么说住院期间精神上的煎熬往往比身体痛苦更难忍受?不同医院的管理模式对比。
01:06:39 病房里的“大哥”:幽默与温情的源泉。 认识一位外表粗犷、内心细腻的病友大叔,他如何用笑声和关爱治愈整个病房?那些病友间的互助小事,真的太暖了。
01:10:02 病友群里的生离死别: 一个年轻、活泼的生命突然逝去,让所有人唏嘘。面对命运的无常,我们能做的,只有更加珍惜现在。
01:12:19 医院里的“潜规则”:谁来维护隐私和秩序? B超室里的不当行为、插队现象...呼吁患者和家属共同努力,营造更良好的就医环境。
01:16:36 我的超人妈妈:在医院里与洁癖抗争。 母亲如何放下自己的习惯,忍受着陪护床的不适,用她坚韧无私的爱陪伴我度过最艰难的时光?
01:23:13 妈妈的“假面”:独自承受的压力与眼泪。 表面讲笑话的乐观背后,是母亲独自消化的巨大痛苦。我们都对爱我们的人说过后悔的话,如何去弥补和理解这份沉默的爱?
01:24:48 如果我“假死”,孩子会有什么反应? 疾病带来的深刻反思:我们在孩子面前展现的强大,是否无意中抑制了他们的成长?
01:30:13 生病后才懂:家庭理财和保险配置! 为什么说年轻时买重疾险更划算?分享四份理论理财法,提醒大家健康优先,保险是最后的备用保障。
01:35:37 推理小说家的秘密花园:阿茼木老师的创作与乐观人生。 聊聊推理小说创作的挑战,以及在面对健康问题时,如何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