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 edition

her edition vol. 6 | 对话尹秀珍:做艺术心里愉悦,活着的意义在这


Listen Later

见到艺术家尹秀珍时,她刚刚搬进位于北京顺义的新工作室。过去几年,由于疫情和拆迁,她和同为艺术家的丈夫宋冬、他们的猫狗、完成和未完成的作品,以及她为了创作收集来的成箱的旧衣,一直处于漂泊不定的状态。她热情地在工作室门口招呼我们,抱怨丈夫不接电话,介绍在院子里玩耍的小猫,她语速很快,带着京腔,又拘谨又熟络。

八月末正值北京酷暑,她也回忆起童年的夏天,住在京棉厂的宿舍里,躺在凉席上看星星,或者到厂里看大人织布。妈妈带回家的刀口布是她最早的创作材料,她裁剪、缝织它们,弄坏了就藏到箱底,不让大人发现。似乎从那时她就知道,艺术携带着某种天真的破坏性,而创造力来自于不怕做坏的游戏之心。

长大后,她接受了正统的苏联式美术教育,却被当代艺术深深吸引,从书籍、画册、地下展览和同好的口耳相传中了解国外的艺术资讯。她没有工作室,只有十平米的出租屋,于是就到户外去创作,做好了就把它展览、保存、抛弃于天地之间。她说那时候创作就是为了快乐,从没想过作品能卖钱。然而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代离开体制的职业艺术家,也成为了第一代被世界所认识的中国艺术家。她的作品也始终回应着时代的主题,从大巴车到飞行器,更快更远的召唤对应着旧衣的柔软乡愁,浓缩了一个时代的速度和温度。

她不仅是艺术家,也是女性,是女儿、母亲、妻子;她一个人上路、创作、看世界,也和家人合作,用艺术解开亲情与别离的难题。她与她的作品一样,是有杂质的瓷器,坚硬又脆弱,锋利又光滑,是容器也是流动的生命本身。

03:10有关夏日的童年回忆:在凉席上看星星

04:40刀口布的拼凑是艺术的开始

09:10“破坏”也是一种创造

12:50“八五新潮”带来的变化

17:30创作是高兴,是活着的意义

22:10艺术家也要学习新技术

28:10如何看待纺织品这种材料

36:10金属、镜子和水果:如何烧制“异物”?

44:10家庭作为艺术创作的单位

音乐

Last Universe, by Daniel Brow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her editionBy edition品牌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