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 edition

her edition vol.3 | 对话陈英:我们誓死捍卫的,是一种可以出去呼吸的自由


Listen Later

1946年,罗马,一位名叫迪莉娅的女性被一记耳光唤醒,由此展开忙碌的一天。她若无其事地向施暴的丈夫问好,与满嘴秽语的公公轻松地开着玩笑,在嘈杂声中为丈夫和三个孩子做早餐。接着,她走出家门,为人打针、缝制衣服、修补雨伞,赚取收入,回家交给丈夫。每一天,她都往返于家庭内部和城市之间。每一天,都是全新的。每一天,又是相同的。这就是意大利电影《还有明天》讲述的故事,它展现了二战后一位普通意大利女性的生活图景:对糟糕的生活,报之以轻松、玩笑、姐妹间的闲谈以及从内心散发出来的生之快乐。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以这部电影为起点,和意大利文学研究者陈英漫谈意大利电影、文学、历史。在她看来,迪莉娅的家庭空间虽然令人窒息,但她并非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她总是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观看、漫步、也奔跑。「女性绝对不要让自己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社会空间缺乏的状态。我们誓死捍卫的就是一种可以出去呼吸的、可以在天台上抽根烟的自由。」

她也认为,20世纪的意大利历史既是被战争笼罩的历史,也是女性解放的历史。女性虽然不直接参战,但经历了两次战争和整个社会的变化,她们在关键时刻用行动选择了未来的方向。迪莉娅的人生也是如此。在某个瞬间,她决定自己的人生将不再这样度过。她走上街头、开始奔跑。于是,死气沉沉、日复一日的垃圾时间结束了,女性的历史开始了。

最后,我们也和陈英老师聊了聊意大利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以及学习意大利语带给她的影响:意大利语改变了她的思维和情感,也让在山脚下长大的她,开始爱上了大海。

[03:09]《还有明天》里有非常珍贵的呼吸感和自由感

[04:24]《还有明天》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传统的继承

[09:44] 剧透预警:影片结尾预示着「历史开始了」

[17:29]影片对家暴的处理讽刺了「拉丁情人」的迷思

[19:44]迪莉娅代表的是战后意大利觉醒的第一批女性

[26:05]男性的暴力不是战争的PTSD,而是战争的原因

[34:15]我们誓死捍卫的,是自由呼吸的权利

[43:04]「费兰特热」带动了意大利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

[50:20]不是我选择了意大利语,是意大利语选择了我

[55:02]文学翻译是创造性工作,目前AI还替代不了

 音乐

Last Universe, by Daniel Brown

With Some Malice, by Francesco Dandrea

Waltz Sentimental, by Amos Ever Hadani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her editionBy edition品牌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