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骨篤祿(Ashina Qutlugh)或阿史那骨咄祿,後突厥汗國(682~744)的創建者,即頡跌利施可汗。他是東突厥頡利可汗的後裔,東突厥亡國後,其祖父為唐朝任命的右廂雲中(今內蒙古河套)都督舍利元英部將,世襲吐屯啜。
682年,骨咄祿糾眾700人起兵抗唐復國,占領黑沙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占領漠北的烏德鞬山(今蒙古鄂爾渾河杭愛山),重建突厥政權,即後突厥汗國,次年進攻蔚州,擊敗唐軍。此後連年侵犯唐朝邊境,勢力趨於壯大,乃自立為頡跌利施可汗,並得謀臣阿史德元珍,令之掌管兵馬。此後,他東征契丹,北征九姓鐵勒,併入犯中原,擴地甚多。
毗伽為後突厥汗國創立者阿史那骨篤祿之子,在哥哥默啜可汗任內擔任突厥左賢王,另一個弟弟闕特勤擔任右賢王。716年,東突厥大汗默啜死,右賢王闕特勤起兵殺默啜之子,於719年奉兄長默棘連即位,也就是毗伽可汗。
毗伽繼位後,任用老葛邏祿部臣暾欲谷為謀臣,招納離散的部眾,並於720年打敗中國唐朝的征討大軍,重振突厥汗國。但謀臣暾欲谷認為「唐主(玄宗)英武,民和年豐」,不可與唐朝為敵,毗伽可汗遂在與唐軍對陣大勝之後反而向唐求和,「請父事天子」,就是願意把唐朝當父國,我突厥當兒子國就可以,姿態擺夠低。
727年,吐蕃邀約後突厥毗伽可汗南北合攻唐朝,毗伽不但拒絕,還將這一情報及時通知唐朝,得到唐玄宗的讚賞,兩國遂建立良好關係,互相開展貿易。
731年,闕特勤死,唐朝派專使弔唁,並派畫師協助突厥立碑。《舊唐書》卷一九四記載:「闕特勤死,(玄宗) 詔金吾將軍張去逸、都官郎中呂向、齎璽書入蕃弔祭,並為立碑,上自為碑文,仍立祠廟,刻石為像,四壁畫其戰陣之狀。」
碑的一面為唐玄宗親自撰寫的中文銘文,另三面為突厥文銘文,以毗伽可汗口吻所述的祭文和突厥征戰的歷史。
據《舊唐書》和突厥文碑文,闕特勤的陵墓及此碑皆為唐玄宗所遣的中國工匠所造。石碑漢文銘文與突厥文銘文內容不相一致,尚不清楚兩種銘文是否同一時間點篆刻。唐玄宗所題碑文訴說了東突厥和唐朝的友好,以及毗伽可汗與唐玄宗的養父子的關係,內容是這樣的: “ 修邊貢,爰逮朕躬,結為父子,使寇虐不作,弓矢載橐,爾無我虞,我無爾詐。……且特勤,可汗之弟也,可汗,猶朕之子也。父子之義,既在敦崇;兄弟之親,得無連類。俱為子愛,再感深情。是用故製作豐碑,發揮遐徼,使千古之下,休光日新。
”就是說唐朝與突厥之間像父子兄弟一樣的感情非常深,可汗就像我兒子一樣,闕特勤是可汗的弟弟,一樣是兒子一樣的感情,我們彼此間再不用爾虞我詐了,所以做了這石碑讓千秋萬代知道我們的感情。
但毗伽可汗在突厥文碑文中除緬懷闕特勤、記載其功績外,則主要講述了突厥征戰立國的歷史和對突厥國民的訓誡。其中,特別訓誡突厥子民,認為漢族唐朝和九姓烏古斯是突厥南、北兩大敵人,一定要小心戒備: “ 原來的突厥老爺們成了漢人的奴僕,原來的突厥太太們成了漢人的婢女。突厥的伯克(長官之意)們放棄了突厥官銜。在漢人那裡的伯克們擁有了漢人的官銜,並聽命於漢人可汗,事奉他五十年之久。……在南方,漢人是敵人,在北方,匐職可汗與九姓烏古斯(鐵勒、回鶻等突厥語族部落)是敵人,黠戛斯人(吉爾吉斯人)、骨利干人、三十姓韃靼、契丹、奚族(宇文鮮卑後裔)等等全都與我們為敵。我父可汗(骨咄祿)征討這些民族,他征戰四十七次,打了二十仗。……沒有任何地方可比於都斤山(杭愛山)更好,能夠最有效控制諸部的地方即是於都斤山。……漢人不讓突厥族真正的智者和真正勇者有晉升的機會,若有人犯了錯誤,漢人決不赦免任何一個,還會株連,從其直系親屬,直到氏族、部落都殺死。你們這些突厥人啊,曾因受其甜言蜜語與金玉之惑,大批人遭到殺害。啊,突厥人,你們將要死亡!……突厥的諸首領和普通民眾,聽著!你們應該如何生活和治理諸部,我已記錄在此;你們將如何因不忠誠於你們的可汗而遭滅亡,我也記錄在此。
我(毗伽可汗,716年—734年在位)率領大軍征戰十二次,向北攻擊烏古斯人,向東對付契丹人與地豆於人,向南則與漢人為敵。……我征服了世界四方的所有民族,使之不再為害。他們全部臣服於我,他們始終為我效力。……
在(闕特勤)16歲時(公元700年),為了我叔可汗(默啜可汗,691年—716年在位)的國家,他完成了如下的功業:征伐六胡州(今陝北),漢人的王都督率領五萬人馬前來,我們交戰了。闕特勤徒步出擊,他俘獲了手執兵器的都督內弟,並向可汗獻俘,我們在那裡殲滅了這支軍隊。
當他21歲(公元705年),我們與沙吒將軍(沙吒忠義)的軍隊交戰。……他們(漢人)將一百多枝箭射中他(闕特勤)的甲冑與戰袍,但是他未讓一箭射中臉部或頭部。……我們在那裡殲滅了這支(漢族)軍隊。……
當闕特勤26歲時(公元710年),我們征討黠戛斯,在一矛深的積雪中開道前進,我們翻過曲漫山,乘黠戛斯人尚在睡夢中時衝殺下去。……在那次進攻中,敵人(黠戛斯)擊中(闕特勤的)花公馬拔曳古白馬,折斷了它的大腿,我們殺死了黠戛斯可汗,征服了其國土。
當年,我們進軍突騎施,越過金山(阿爾泰山),並渡過曳咥河,我們襲擊尚在睡夢之中的突騎施人。突騎施可汗(娑葛)猶如烈火狂風般地從博勒濟趕來,我們交戰了……我們在那裡殺死了他們的可汗(娑葛),奪取了他們的國土,黑姓突騎施人全部臣服於我們。……在此之後,黑姓突騎施發生反叛,前往投奔康曷里,我們的軍馬體弱力竭,軍隊給養也已告罄,我們的人處境很糟……此外,攻擊我們的(黑姓突騎施)人十分驍勇,我們召集軍隊,派遣闕特勤率領少量人馬前往,他打了一次硬仗,他騎白馬乙毗沙勒支進擊,他殺死和降服了黑姓突騎施人。……
當闕特勤27歲(公元711年)時,葛邏祿人成為敵人,他們開始不受拘束和毫無恐懼地行動。……這次戰役進行時,闕特勤三十歲(公元714年),他騎白馬乙毗沙勒支突襲,他刺穿兩人的大腿,我們殺死葛邏祿人,並降伏之。……
當我叔可汗(默啜可汗)之國動盪時(約公元714年—716年),當民眾與統治者對立時,我們與思結人交戰,……思結人遭敗績。
九姓烏古思(鐵勒、回鶻)乃是我們自己的族人(同為突厥語族),由於天地失序,他們背叛了我們,我們在一年中交戰五次……第五次……敵對的烏古斯人突然襲擊汗庭,闕特勤騎上其白色馬駒,刺殺了九人,終使汗庭未曾失陷,如果他失敗的話,我母可敦與諸庶母、我的姊姊們、我的媳婦們、我的公主們,這麼許多人都有可能活著的淪為奴僕,遭殺的棄屍營地和大道,假若沒有闕特勤的話,你們都會被殺害。但現在我弟弟闕特勤棄世而死去了,我悲痛至極。 ”
大家看,這突厥碑文怎麼跟中文碑文好像沒有一點點的關聯性啊?因為僅以勝者可以講述自己的歷史啊!
毗伽可汗與闕特勤死後不久,第二突厥汗國內部瓦解,阿史那突厥對鐵勒諸部的統治徹底終結,回鶻部落接替其成為了鐵勒諸部的共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