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每期电台我们都会配合话题撰写一篇文章,作为信息增量,希望能让大家更加全面的了解某一话题,配合服用效果更好#
火人节(Burning Man)是乌托邦式的反主流文化产物,它强调激进的包容、自由、反对商品化、提倡馈赠与感激、希望参与者深度参与其中,去过那的人相信火人节让他们变成了更好的自己,其创始人Larry Harvey认为火人节不是一个“节(festival)”而是一场“运动(movement)”。它每年吸引数万人前去“朝圣”,尤其以一种类似于互联网精神的文化吸引着硅谷人。
到2018年,火人节已经举办31年,资本让互联网精神褪色,也以同样的方式改变着火人节。刚从今年火人节归来的戈壁天堂团队来到虎扯电台,分享了他们作为Virgin(专门形容第一次参加火人节的人)的参与感受,电台将分两期发布分享内容。
关于火人节也流传这样一句话,“向一个没有去过火人节的人形容火人节,就像给一个盲人形容这个世界上的颜色”。
该如何形容这样一场沙漠盛会,它是一个大型户外装置艺术展,8*24小时的狂躁夜店无处不在,种类繁多甚至奇怪的免费讲座不间断开放......
音乐人小老虎在节目里讲,今年一位抖音工程师误以为火人节是高级别科技论坛,他在参加一个关于工程师的讲座结束时,向全场发问,“哪位是软件工程师,我想单独交流下”,现场一位Burner指着空空的披萨盒子,“刚刚最后一个软件工程师被我们吃完了”。任何想在这里获得功利回报的参与者们,都打错了算盘。
1986年,刚刚离婚的Larry Harvey为了埋葬逝去的爱情,在旧金山海滩烧毁了一个2米7的木制人和木制小狗,他的情绪得到了巨大宣泄,他和两个朋友决定将烧木头人活动保留下来。他的行为很快遭到警察驱赶,之后他在内华达州上的黑石沙漠找到了一片空地作为基地,并为活动取名Burning Man。
火人节得到了延续并不断发展,每年8月,在内华达沙漠上便会平地起来一座只存在9天的黑石城,它的临时“居民”被称作Burner,冰块和咖啡是城中唯一被允许售卖的商品,卫生间是唯一存在的公共设施,其他全靠Burner自给自足或互相帮助,8天后一切付之一炬,黑石城消失于沙漠,无影无踪。
今年去过火人节的Virgin戈壁天堂的CEO陈乐讲道,“Larry在火人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认为活动需要一个规范,但这个规范也不该是强制性的。他在研究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后,列出了十项原则,比如反商业化等等,确切地说是从共产主义的思想里找到了一个所谓的乌托邦的形式,十项原则就这么来的。”
Larry本身是一位深受“嬉皮士”精神影响的人,自称是火人节的“首席哲学官(CPO)”,对于火人节对参与者的意义,他曾说道,“我认为最好不要期待自己能够变得多好,而是应该敞开心门去体验,并为改变做好准备。我比以前更懂得爱别人了,也许也比以前更爱自己了一些。”今年4月,Larry Harvey逝世,享年70岁。
从第一年只有20几人参加,到现在每年7万人“朝圣”,火人节不断施展自己的魅力。
来自火人节的人口调查显示,参加火人节的Burner是真正的精英群体,他们的典型特征包括:白人、有明显高于全美平均的教育和收入水平。如果将火人节比作一个州,它最接近极致版的马萨诸塞州——美国最富有、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州。
这似乎也不难理解,火人节跨度为期8天,能够有钱有闲的人自然不会是一位普通小白领。《时代周刊》曾算过一笔账,一个美国人参加火人节平均花费是4800美元左右,“你进去之后车得自己租,食品得自己带,小到厕所你都得带过去。有钱人可以租房车,稍微落后一点就得自己搭建,比如马桶得自己搬过去,还要保持一滴水都不能漏出来,所以它的隐形成本非常大,参与难度非常高。如果你没有特别成熟的户外经验,贸然去参加这个,活不下去的在里面,”陈乐介绍道。
科技精英在美国的平均收入仅次于金融才俊,他们是火人节的热衷者,特斯拉创始人Elon Musk、谷歌创始人Larry Page与Sergey Brin、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erg等大佬都曾在火人节露脸。
社交网络让火人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不同人在其中看到了不同的机会,但只有真正领会认可火人节精神的人才能从中有所收获,这是一个双向选择。或者也许,那些抱着功利目的而来的人,足够幸运,最终找到了能够真正抚慰自己的内心的东西。
烧毁神庙是每年火人节最重要的仪式环节,所有Burner可以将自己想要纪念的事物放入神庙内,最后围在神庙周围,静静看它燃尽,“当那个火烧起来的时候,我觉得我的情感得到释放了”,陈乐回忆,“那个神庙燃烧,你看到身边的人都在哭泣,有人会发出了一些声音,比如说感谢Larry Harvey,说thank you。我在神庙里看到有人纪念死去的父母,有照片,还看到有人放了一本日记,人们把各种各样对于美好事物的纪念、怀念和遗憾,全部放到这个里面来。它有点像是跟一些心中的美好的回忆say goodbye的过程,那时候现场是安静的。紧接着,神庙燃烧十来分钟之后,里面出现了一阵小龙卷风,我觉得那就是人的意念场。”
3.4
88 ratings
#每期电台我们都会配合话题撰写一篇文章,作为信息增量,希望能让大家更加全面的了解某一话题,配合服用效果更好#
火人节(Burning Man)是乌托邦式的反主流文化产物,它强调激进的包容、自由、反对商品化、提倡馈赠与感激、希望参与者深度参与其中,去过那的人相信火人节让他们变成了更好的自己,其创始人Larry Harvey认为火人节不是一个“节(festival)”而是一场“运动(movement)”。它每年吸引数万人前去“朝圣”,尤其以一种类似于互联网精神的文化吸引着硅谷人。
到2018年,火人节已经举办31年,资本让互联网精神褪色,也以同样的方式改变着火人节。刚从今年火人节归来的戈壁天堂团队来到虎扯电台,分享了他们作为Virgin(专门形容第一次参加火人节的人)的参与感受,电台将分两期发布分享内容。
关于火人节也流传这样一句话,“向一个没有去过火人节的人形容火人节,就像给一个盲人形容这个世界上的颜色”。
该如何形容这样一场沙漠盛会,它是一个大型户外装置艺术展,8*24小时的狂躁夜店无处不在,种类繁多甚至奇怪的免费讲座不间断开放......
音乐人小老虎在节目里讲,今年一位抖音工程师误以为火人节是高级别科技论坛,他在参加一个关于工程师的讲座结束时,向全场发问,“哪位是软件工程师,我想单独交流下”,现场一位Burner指着空空的披萨盒子,“刚刚最后一个软件工程师被我们吃完了”。任何想在这里获得功利回报的参与者们,都打错了算盘。
1986年,刚刚离婚的Larry Harvey为了埋葬逝去的爱情,在旧金山海滩烧毁了一个2米7的木制人和木制小狗,他的情绪得到了巨大宣泄,他和两个朋友决定将烧木头人活动保留下来。他的行为很快遭到警察驱赶,之后他在内华达州上的黑石沙漠找到了一片空地作为基地,并为活动取名Burning Man。
火人节得到了延续并不断发展,每年8月,在内华达沙漠上便会平地起来一座只存在9天的黑石城,它的临时“居民”被称作Burner,冰块和咖啡是城中唯一被允许售卖的商品,卫生间是唯一存在的公共设施,其他全靠Burner自给自足或互相帮助,8天后一切付之一炬,黑石城消失于沙漠,无影无踪。
今年去过火人节的Virgin戈壁天堂的CEO陈乐讲道,“Larry在火人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认为活动需要一个规范,但这个规范也不该是强制性的。他在研究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后,列出了十项原则,比如反商业化等等,确切地说是从共产主义的思想里找到了一个所谓的乌托邦的形式,十项原则就这么来的。”
Larry本身是一位深受“嬉皮士”精神影响的人,自称是火人节的“首席哲学官(CPO)”,对于火人节对参与者的意义,他曾说道,“我认为最好不要期待自己能够变得多好,而是应该敞开心门去体验,并为改变做好准备。我比以前更懂得爱别人了,也许也比以前更爱自己了一些。”今年4月,Larry Harvey逝世,享年70岁。
从第一年只有20几人参加,到现在每年7万人“朝圣”,火人节不断施展自己的魅力。
来自火人节的人口调查显示,参加火人节的Burner是真正的精英群体,他们的典型特征包括:白人、有明显高于全美平均的教育和收入水平。如果将火人节比作一个州,它最接近极致版的马萨诸塞州——美国最富有、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州。
这似乎也不难理解,火人节跨度为期8天,能够有钱有闲的人自然不会是一位普通小白领。《时代周刊》曾算过一笔账,一个美国人参加火人节平均花费是4800美元左右,“你进去之后车得自己租,食品得自己带,小到厕所你都得带过去。有钱人可以租房车,稍微落后一点就得自己搭建,比如马桶得自己搬过去,还要保持一滴水都不能漏出来,所以它的隐形成本非常大,参与难度非常高。如果你没有特别成熟的户外经验,贸然去参加这个,活不下去的在里面,”陈乐介绍道。
科技精英在美国的平均收入仅次于金融才俊,他们是火人节的热衷者,特斯拉创始人Elon Musk、谷歌创始人Larry Page与Sergey Brin、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erg等大佬都曾在火人节露脸。
社交网络让火人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不同人在其中看到了不同的机会,但只有真正领会认可火人节精神的人才能从中有所收获,这是一个双向选择。或者也许,那些抱着功利目的而来的人,足够幸运,最终找到了能够真正抚慰自己的内心的东西。
烧毁神庙是每年火人节最重要的仪式环节,所有Burner可以将自己想要纪念的事物放入神庙内,最后围在神庙周围,静静看它燃尽,“当那个火烧起来的时候,我觉得我的情感得到释放了”,陈乐回忆,“那个神庙燃烧,你看到身边的人都在哭泣,有人会发出了一些声音,比如说感谢Larry Harvey,说thank you。我在神庙里看到有人纪念死去的父母,有照片,还看到有人放了一本日记,人们把各种各样对于美好事物的纪念、怀念和遗憾,全部放到这个里面来。它有点像是跟一些心中的美好的回忆say goodbye的过程,那时候现场是安静的。紧接着,神庙燃烧十来分钟之后,里面出现了一阵小龙卷风,我觉得那就是人的意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