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
霸:会意字。从月、从革,会阴历每月初始见的月亮。本义指阴历每月初始见的月亮。借指强横无理。
“驩虞”,“驩”同“欢”,“虞”同“娱”,“驩虞”即“欢娱”古字。
“皞皞”音hào hào,通浩浩,宽舒。
庸:会意字。从庚(有变革含义),像双人(上左右)持杆(下钟);从用,表示使用;用兼表声。本义是用。
庸的名词性意思:酬功、功。
善学者,师逸(老师费力小)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又从而庸之:但归功于老师;庸的行为是用,结果为功劳(周礼,民功为庸)。
太上,不知有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 我自然。
译文:
圣人治民,人民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圣人施道,悠闲自在,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会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摘自《老子·道经·第十七章》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孟子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
補(补):形声字。篆文从衣,篆书形体像衣服,表示补衣服;甫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補。如今简作补。卜像开裂形,表示衣服开裂需补。本义是补衣服。引申为修补。
“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君子”指王道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形容王道荡荡、王道平平。《尚书·洪范》第五畴“皇极”曰:“无偏无陂(bei 陂:不正,邪佞),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因为“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所以王道君子之行能化民,存主于中而能妙万物。又因“无偏无陂”,所以人民遵王之义;“无有作好”,人民遵王之道;“无有作恶”,人民遵王之路。人民一切遵王,故而“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形容王道荡荡、王道平平。王道可说是上与天、下与地同其流形,这岂是霸道对人民小小补益所能比拟的?
《易·乾卦·彖传》说“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乾元之德能行云施雨,万物得以流转成形;孟子以同流比喻王道之道流布,与天地造物流形之功相等。孔子形容大人与天地合其德,孟子则形容王道君子与天地同流。熊先生在《原儒》称赞孟子书中有两处指示亲切,一是“上下与天地同流”,二是“万物皆备于我”。
上下與天地同流-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摘自《中庸·第二十二章》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庄子·天下篇》
善政民畏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梁漱溟先生曾说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社会是“伦理本位,职业殊途”。
民:会意字。像一只眼睛被刺瞎,指奴隶。本义是奴隶。甲骨文中的民字,由上下两部构成,上部像一只左眼,下部像针刺一类尖利的东西刺着眼睛,致使一目而盲。
原文: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