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孟子|一生的书

尽心上第1章(2)


Listen Later

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存:会意字。从子、从才,表示初生的草木和幼小的婴儿需悉心照顾。本义是问候,省视。常用义是存在、生存。存带有为主观意识,在是客观体现。養(养):会意字。甲骨文、金文形体像拿鞭子牧羊。篆隶楷从羊、从食,表示养羊。本义是养羊,泛指饲养。《说文解字》:“养,供养也。从食、羊声。食、羊两范式叠加。培植抚育伺食以畜是养之范式。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孟子性善之论亦清净义。不受染污,不肯坠退。是故明体而后识道德之广崇。所:会意字。从户、从斤,表示伐木人的住所。本义是伐木人的住所,泛指处所。视其所以,成语,出自《论语·为政第二》,指看他所做过的事情。事:会意字。甲骨文右上为捕捉禽兽的长柄网,其下是一只手,会手执捕猎工具去田猎之意。金文、小篆的形体与甲骨文相似。隶变后楷书写作“事”。 “事”的本义是捕猎。后来范围扩大,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可以称为‘事’”。“事父母,能竭其力。”出自《论语.学而》事:侍奉”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出自《论语.颜渊》事:从事、奉行。《诗》:“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孟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夭:象形字。甲骨文像人两臂摇曳的样子。小篆像人头部弯曲形。本义是屈、弯曲,用于人指短命、早逝。壽(寿):形声字。图1的金文“寿”字是上下结构,上部以一个老人的形象表意(图A):下部是“田畴”的“畴”字的初文(图B),其古字形弯曲的田垅形,于此用来作为“寿”字表音的声符,表示老人脸上的皱纹像耕耙过的田地。本义是长寿。贰:会意字。从貝,贝古时曾用作货币,表示增加财务;从弍,弍是二的繁体,一一相加为二,有增益义;弍兼表声,“二”与“弋”联合起来表示“(每天)第二次持戈巡逻”。本义是用作数字"二"的大写。引申为不专一、变节,背叛,有二心:~臣、~心。俟:形声字。篆文从亻,矣声。本义是大。俟,大也。——《说文》俪俪俟俟,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动〉等待 [wait]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邶风·静女》;又如:俟命(等待命令);俟吉(等待吉日);俟候(等待;等候);俟时(等待时机);俟望(等待盼望);俟嗣(等待继位);俟河之清(等待黄河水清,比喻希望不可能实现)。立:甲骨文“立”字,像一个人站在地上,下面一横是指事符号,意为地面。甲骨文“立”字既表示站立,也表示站立的地方,本义就是人站在地上。如《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后引申为树立、设立、建立等词义。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人的形象性似更强。篆文,把站着的“人”写成“介”,将原分腿叉立变成了正面直立。隶书“立”字,已彻底失去人的形象。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蕅益大师的批注,「前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元不单指帝王有位人说,恐人错解,今特点破」。这是给我们说明为什么经文里出现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这句话。朱子在《大学章句》里面说,壹是就是一切的意思,『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就是一切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商汤王刻在浴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有一天自新,就应保持天天自新,永远不断自新。”《康诰》中说:“鼓励人们弃旧图新。”《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但却禀受了天命,自我更新。”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就是说真正的君子会随时做克己、慎独的功夫,不被习气带着跑,勇于发现问题而改过自新,所以生命一直在提升,直到“止于至善”。理是关于事物存在意义的一般表达,性则是关于事物存在意义的较强表达。至于命,则是关于事物存在意义最终极性的表达。把第一段分三层次: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中庸第20章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王阳明传习录之徐爱录第一段是综述,存其心一句为内在,主观上的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夭寿一句指外在情况,厚德载物,顺应环境。知天-事天-立命;尽心-存心-修身,层层递进。第一段是世界观(天偏向外部世界),第二段是价值观(那些是值得做的,事天的天偏向于内在道德精神灵魂),第三段是人生观,指出该走怎样的人生第一段是本体,第二段是内在功用,第三段是外在显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周易-说卦知其性则知天矣连起来,为第一段第三句,一但知性则于天即也知。因此才“所以事天也,所以立命也”,事天有了理由,立命有了意义。存字当中才在也可以理解为真实存在,属阴:子部照顾婴儿则可以理解为善,对生命生生不息的爱护,对婴儿照看(不忍人之心)。一阴一阳之谓道,合起来就是养其性,养字牧羊的羊可以理解为美,牧羊、奉养都需要时间和空间,美的是到达美的境界,美的境界是什么呢?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是小孩长大,可以看做时间,属阳,如天行健的代表时间的乾卦;实字是把屋子的空间填满,属阴,类似地势坤代表空间的坤卦。存其心,养其性,由于知其性则知天矣(两者本为一件事)所以事天也(所以存其心,养其性既能知其性事性也是知天事天)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孟子·滕文公上“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孙奭解释:“如恶人虽曰至丑,然能斋戒沐浴,自洁净其身,则亦可以供事上帝矣。孟子之意,盖人能修洁其己,虽神犹享。”“莫非命也,顺受其正”,孟子主张“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原文: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学习孟子|一生的书By 本照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