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第一讲:植物人是怎么形成的?
你好,我是何江弘医生。
在今天这讲开始之前,我先给你讲一个大众对植物人的误解。为什么说是误解呢?
因为“植物人”这个称呼,并不是一个正规的医学名词,连好多医生都会叫错。
植物人,对应到医学上的名词应该是:持续性植物状态,指的就是各种原因导致脑损伤之后,引起的持续性昏迷,并且超过28天以上的一种状态。
从这个含义上来讲,病人获得意识恢复的机会应该是比较小的,但是有一部分人,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能够得到恢复的,后面我们会讲到这个内容。
那从这个持续性植物状态,可以延伸出另一种状态,叫做永久性植物状态,一般指的是脑损伤之后,已经不可能恢复意识的病人,这类病人的唯一结局,就是死亡。
当然也有经过一定时间治疗仍昏迷的患者,恢复意识的机会很低很低。
我们先来说说永久性植物状态:
因为脑死亡,就是一种全脑功能丧失不可逆转的状态,脑干丧失功能之后,人最基本的功能也会丧失,比如自主呼吸停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对光线强弱没有任何反应,脑电波消失,呈现平直线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属于不可能恢复意识的病人,也就是永久性植物状态。就像我们刚刚说的,这类病人的唯一结局,就是死亡。
注意我们刚刚的一个用词,是明确的,已经不可能恢复意识的病人。这里要多说一句,我们在后面的课程中,会教你怎么判断是否还有恢复意识的可能,也就是在“植物人”的鉴别诊断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好,回到咱们这讲的课程本身,永久性植物状态,临床应用比较少,指的是已经不可能恢复意识的昏迷患者。
但是呢,由于在临床中,也会出现诊断为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病人,最终意识恢复。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最近这些年使用这个名称的机会正在逐渐减少。那现在一般用什么来称呼,大众所谓的“植物人”呢?
现在一般会用“不具有预测预后”的植物状态,加上患者患病多久的时间,比如说:患者王某,植物状态3个月。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新的名字,叫做:无反应觉醒综合征。这一系列的名称上的变化,其实主要是避免,让人们觉得患有这类病的病人是不可恢复的。医学科技越来越发达,对于慢性病和疑难病,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该抱有希望。
这里要多说一句,在我们未来的课程中,为了能让你更直白简单地听懂内容,我们也会用到大众所称呼的“植物人”这个名词。
好,现在你已经知道大众所称呼的植物人的医学名词应该是什么了,现在我来跟你讲讲,怎么样准确地描述昏迷状态的患者。
尽管名称的变化是希望诊断和预后预判脱钩,但总体上,长期昏迷的病人意识恢复的概率是很低的,这是不争的事实。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长期昏迷患者的意识水平也是不同的,有的昏迷很深,对外界完全无反应,有的却能间断地表现出一些意识的迹象。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目前将长期昏迷的患者由原来的持续性植物状态这一个意识层次,分解为2个层次,一个是意识不好,恢复潜力极小的植物状态,那另一个呢,是有一定的意识活动,尽管非常微弱,恢复机会较好的微意识状态。
由于这两者是同属于一种状态的不同层次,但大体上,还是一类病症,所以就用另外一个名词“慢性意识障碍(DOC)”来统称。
也就说,长期昏迷在医学上被称为慢性意识障碍,包括植物状态和微意识状态两种情况。
好,现在你已经能够区分出植物状态和微意识状态两种情况了,接下来,我要跟你讲一讲,都是哪些原因,造成了所谓“植物人”的形成。
总的来说,导致人变成植物状态,或者微意识状态的原因有三种,分别是:外伤、缺氧性脑病和脑卒中。
先来看看外伤,外伤很容易理解,比如车祸、工伤、暴力伤,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导致成为植物人的因素。
有一个统计是,有60%~70%的病人,是因为外伤导致的。外伤导致的植物状态,也是所有患病因素中,恢复得算比较好的。
除了外伤呢,还有一种导致植物状态的原因是缺氧,比如心肺复苏、溺水、麻醉意外、触电等等。你肯定知道,人缺氧之后,大脑供氧也会缺少。
举个例子,比如心肺复苏之后的脑子缺氧,心跳停止之后,大脑的供血供氧都会停止。当大脑的供氧停止五分钟之后,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很多病人,虽然经过了抢救,过了ICU那关,生命可以继续维持,但是他们的意识,永远不可能再恢复回来了。
这里多说一句,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况,随着我们医疗技术的发展,在急诊和ICU的死亡率是明显下降的,但是医疗进步的尴尬在于,医生能够把这些病人救活,却没有办法把他们救醒,这直接导致了近年来植物人的数据在明显增加。
好,回到导致植物状态的因素,另外一种导致植物状态的情况是,卒中,比如脑梗塞、脑出血,更多见的是中老年人由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病人在早期虽然经过一段治疗,度过了危险期,但是他的神经系统或者是高级的神经功能受到的损坏是难以恢复引起的。
缺氧性脑病这些年也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主要是这些年,心肺复苏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由于一些医疗活动的增多,一些意外的情况的出现也是比较多的。
听起来外伤、缺氧性脑病和卒中是不是很抽象?别着急,你肯定见过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吧?我们就拿开车中经常遇到的车辆损坏的因素来作一个对照,基本上可以反映出这几种病因治疗中的难度,帮助你理解。
比如在路面上发生车祸,两个车发生碰撞,由于剧烈碰撞,引起了两部车损伤,可能损伤的是一些关键的部位,也可能损伤的是局部的部位,修复的机会是比较大的,因为车况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这就是对应外伤。
而对于脑卒中,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汽车在道路上自燃一样,它虽然也是突然发生,但是它肯定是在车辆的管路或者在它本身的基础上已经存在了某些隐患,最后再由某种原因诱发的,那么这种车的修复难,因为是由自身引起的。
第三种就是缺氧性脑病,心肺复苏之类的,因为长时间的缺氧,对脑的神经发生了一种持续性的广泛弥漫的破坏,它的恢复是最慢的。就相当于我们的一辆车开到了河里一样,它慢慢地浸在河里边,这样它各个器件都会泡在里边,是一个广泛的,每个地方都被波及的破坏反应。
虽然被捞出来以后在一段时间还有一些后续效应,但是整体来说它的破坏是非常广泛的,这是一个相对的,比较困难的原因。
好了,我们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儿了,我来给你总结一下,今天你的收获:
第一点,“植物人”是一个大众的称呼,医学上的专有名词是“植物状态+时间”。
第二点,尽管都是植物状态,但是意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分为无意识状态和微意识状态。
第三点,植物人形成的原因通常是:外伤、缺氧性脑病和卒中,其中外伤占比60%~70%。
第四点,医疗技术的进步,能够让死亡率下降,能把病人从急诊ICU救活,但是救不醒,这是我们所有医生面临的一个需要攻克的题目。
好,今天就到这里,如果你有对植物人领域感兴趣的同行,欢迎你把这期转发给他,咱们下期见。
第一讲:植物人是怎么形成的?
你好,我是何江弘医生。
在今天这讲开始之前,我先给你讲一个大众对植物人的误解。为什么说是误解呢?
因为“植物人”这个称呼,并不是一个正规的医学名词,连好多医生都会叫错。
植物人,对应到医学上的名词应该是:持续性植物状态,指的就是各种原因导致脑损伤之后,引起的持续性昏迷,并且超过28天以上的一种状态。
从这个含义上来讲,病人获得意识恢复的机会应该是比较小的,但是有一部分人,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能够得到恢复的,后面我们会讲到这个内容。
那从这个持续性植物状态,可以延伸出另一种状态,叫做永久性植物状态,一般指的是脑损伤之后,已经不可能恢复意识的病人,这类病人的唯一结局,就是死亡。
当然也有经过一定时间治疗仍昏迷的患者,恢复意识的机会很低很低。
我们先来说说永久性植物状态:
因为脑死亡,就是一种全脑功能丧失不可逆转的状态,脑干丧失功能之后,人最基本的功能也会丧失,比如自主呼吸停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对光线强弱没有任何反应,脑电波消失,呈现平直线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属于不可能恢复意识的病人,也就是永久性植物状态。就像我们刚刚说的,这类病人的唯一结局,就是死亡。
注意我们刚刚的一个用词,是明确的,已经不可能恢复意识的病人。这里要多说一句,我们在后面的课程中,会教你怎么判断是否还有恢复意识的可能,也就是在“植物人”的鉴别诊断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好,回到咱们这讲的课程本身,永久性植物状态,临床应用比较少,指的是已经不可能恢复意识的昏迷患者。
但是呢,由于在临床中,也会出现诊断为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病人,最终意识恢复。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最近这些年使用这个名称的机会正在逐渐减少。那现在一般用什么来称呼,大众所谓的“植物人”呢?
现在一般会用“不具有预测预后”的植物状态,加上患者患病多久的时间,比如说:患者王某,植物状态3个月。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新的名字,叫做:无反应觉醒综合征。这一系列的名称上的变化,其实主要是避免,让人们觉得患有这类病的病人是不可恢复的。医学科技越来越发达,对于慢性病和疑难病,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该抱有希望。
这里要多说一句,在我们未来的课程中,为了能让你更直白简单地听懂内容,我们也会用到大众所称呼的“植物人”这个名词。
好,现在你已经知道大众所称呼的植物人的医学名词应该是什么了,现在我来跟你讲讲,怎么样准确地描述昏迷状态的患者。
尽管名称的变化是希望诊断和预后预判脱钩,但总体上,长期昏迷的病人意识恢复的概率是很低的,这是不争的事实。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长期昏迷患者的意识水平也是不同的,有的昏迷很深,对外界完全无反应,有的却能间断地表现出一些意识的迹象。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目前将长期昏迷的患者由原来的持续性植物状态这一个意识层次,分解为2个层次,一个是意识不好,恢复潜力极小的植物状态,那另一个呢,是有一定的意识活动,尽管非常微弱,恢复机会较好的微意识状态。
由于这两者是同属于一种状态的不同层次,但大体上,还是一类病症,所以就用另外一个名词“慢性意识障碍(DOC)”来统称。
也就说,长期昏迷在医学上被称为慢性意识障碍,包括植物状态和微意识状态两种情况。
好,现在你已经能够区分出植物状态和微意识状态两种情况了,接下来,我要跟你讲一讲,都是哪些原因,造成了所谓“植物人”的形成。
总的来说,导致人变成植物状态,或者微意识状态的原因有三种,分别是:外伤、缺氧性脑病和脑卒中。
先来看看外伤,外伤很容易理解,比如车祸、工伤、暴力伤,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导致成为植物人的因素。
有一个统计是,有60%~70%的病人,是因为外伤导致的。外伤导致的植物状态,也是所有患病因素中,恢复得算比较好的。
除了外伤呢,还有一种导致植物状态的原因是缺氧,比如心肺复苏、溺水、麻醉意外、触电等等。你肯定知道,人缺氧之后,大脑供氧也会缺少。
举个例子,比如心肺复苏之后的脑子缺氧,心跳停止之后,大脑的供血供氧都会停止。当大脑的供氧停止五分钟之后,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很多病人,虽然经过了抢救,过了ICU那关,生命可以继续维持,但是他们的意识,永远不可能再恢复回来了。
这里多说一句,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况,随着我们医疗技术的发展,在急诊和ICU的死亡率是明显下降的,但是医疗进步的尴尬在于,医生能够把这些病人救活,却没有办法把他们救醒,这直接导致了近年来植物人的数据在明显增加。
好,回到导致植物状态的因素,另外一种导致植物状态的情况是,卒中,比如脑梗塞、脑出血,更多见的是中老年人由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病人在早期虽然经过一段治疗,度过了危险期,但是他的神经系统或者是高级的神经功能受到的损坏是难以恢复引起的。
缺氧性脑病这些年也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主要是这些年,心肺复苏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由于一些医疗活动的增多,一些意外的情况的出现也是比较多的。
听起来外伤、缺氧性脑病和卒中是不是很抽象?别着急,你肯定见过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吧?我们就拿开车中经常遇到的车辆损坏的因素来作一个对照,基本上可以反映出这几种病因治疗中的难度,帮助你理解。
比如在路面上发生车祸,两个车发生碰撞,由于剧烈碰撞,引起了两部车损伤,可能损伤的是一些关键的部位,也可能损伤的是局部的部位,修复的机会是比较大的,因为车况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这就是对应外伤。
而对于脑卒中,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汽车在道路上自燃一样,它虽然也是突然发生,但是它肯定是在车辆的管路或者在它本身的基础上已经存在了某些隐患,最后再由某种原因诱发的,那么这种车的修复难,因为是由自身引起的。
第三种就是缺氧性脑病,心肺复苏之类的,因为长时间的缺氧,对脑的神经发生了一种持续性的广泛弥漫的破坏,它的恢复是最慢的。就相当于我们的一辆车开到了河里一样,它慢慢地浸在河里边,这样它各个器件都会泡在里边,是一个广泛的,每个地方都被波及的破坏反应。
虽然被捞出来以后在一段时间还有一些后续效应,但是整体来说它的破坏是非常广泛的,这是一个相对的,比较困难的原因。
好了,我们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儿了,我来给你总结一下,今天你的收获:
第一点,“植物人”是一个大众的称呼,医学上的专有名词是“植物状态+时间”。
第二点,尽管都是植物状态,但是意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分为无意识状态和微意识状态。
第三点,植物人形成的原因通常是:外伤、缺氧性脑病和卒中,其中外伤占比60%~70%。
第四点,医疗技术的进步,能够让死亡率下降,能把病人从急诊ICU救活,但是救不醒,这是我们所有医生面临的一个需要攻克的题目。
好,今天就到这里,如果你有对植物人领域感兴趣的同行,欢迎你把这期转发给他,咱们下期见。
18 Listeners
22 Listeners
7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