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本期深入探讨了宋代名臣寇准在公元1020年的关键选择。
尽管寇准性格刚直,屡遭贬谪,但真宗皇帝病重之际,仍通过宦官周怀政牵线,召回已近六旬的寇准回京为相。真宗此举意在借寇准的忠诚、资历和敢于死磕的性格,来制衡日益坐大的刘皇后,确保年幼太子仁宗的顺利继位。
寇准回京后,确实坚决站在太子一边,甚至提议太子监国、皇帝传位,展现其雷厉风行的一面。然而,他因不善团结同僚(如丁谓、曹利用)、行事不谨慎(泄露传位消息)而树敌,加之周怀政的政变失败,最终导致寇准再次被贬,未能成功维护真宗的权力平衡。
节目指出,寇准虽是政治上的“失败者”,但其**“只问对不对,不问可不可能”的道德选择**,即忠于男性君主、对抗女强临朝,符合当时的“文明共识”和“礼教”要求。因此,历史选择性地忽略了他的缺点,最终给予他“耿直忠良”的极高评价,宋仁宗亲政后也为他题词“旌忠”。
本期深入探讨了宋代名臣寇准在公元1020年的关键选择。
尽管寇准性格刚直,屡遭贬谪,但真宗皇帝病重之际,仍通过宦官周怀政牵线,召回已近六旬的寇准回京为相。真宗此举意在借寇准的忠诚、资历和敢于死磕的性格,来制衡日益坐大的刘皇后,确保年幼太子仁宗的顺利继位。
寇准回京后,确实坚决站在太子一边,甚至提议太子监国、皇帝传位,展现其雷厉风行的一面。然而,他因不善团结同僚(如丁谓、曹利用)、行事不谨慎(泄露传位消息)而树敌,加之周怀政的政变失败,最终导致寇准再次被贬,未能成功维护真宗的权力平衡。
节目指出,寇准虽是政治上的“失败者”,但其**“只问对不对,不问可不可能”的道德选择**,即忠于男性君主、对抗女强临朝,符合当时的“文明共识”和“礼教”要求。因此,历史选择性地忽略了他的缺点,最终给予他“耿直忠良”的极高评价,宋仁宗亲政后也为他题词“旌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