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在这一期的《教练大师谈》中,铁林与资深教练小晴进行深入对话,探讨她在教练生涯中的真实经历与成长。小晴分享了她如何将乐高引入中国,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从容与专注,强调脚踏实地的重要性。她反思了许多教练在追求成功时的焦虑,鼓励大家关注当下,拒绝迎合外界期待。通过小晴的故事,听众将感受到个人成长的独特路径与真诚的力量。
【联系我们】(加微信:tiezhu06 注明:教练会谈室。进入听友群)
【时间线】
00:02:04:从拼乐高到玩转乐高工作法:小晴的故事与分享!
00:04:49:乐高之路:从小众到玩具之王,探讨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思维
00:09:38:奇幻之旅:突破自我的牧羊少年故事
00:14:28:探索真正的领导力:解放内心,影响他人,创造奇迹!
00:19:14:教练与引导:如何更好地结合企业需求实现目标?
00:24:08:提升教练服务质量:如何识别和锁定优质客户?
00:28:57:教练行业的挑战与意义:匹配与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00:33:47:标题9:揭秘SERIESWORK的社群效应:朋友、乐趣和滑雪之旅!
00:38:35:如何判断进口商品的质量真假?实用指南!
00:43:24:品质与信任:在乐高项目中展现的团队合作与成长之路
00:48:15:打造书架上的焦点:乐高工作法实战手册的方形设计
00:53:05:不确定性中的魅力:探索乐高和教练行业的吸引力
【摘要】
1. 从容启动:乐高工作法在中国的“慢生长”之路麻晓晴回顾了自己引入乐高工作法(Serious Work / LSP)的初心与过程。她坦言最初并无宏大蓝图,而是以“脚踏实地”为信条,在翻译书籍、与创始人深入交流、逐步试用工具的过程中自然推进。这种不急于求成、注重当下每一步品质的态度,使得乐高工作法在中国以“细水长流”的方式扎根,而非靠短期爆红。她强调,真正的启动不是靠营销话术,而是源于对所做之事的热爱与信任。
2. 专业与感性的融合:教练、引导与LSP的协同实践在企业服务中,麻晓晴将教练、引导与乐高工作法有机结合。她指出,企业并不关心方法论标签,而是需要解决问题。LSP作为一种具象化、沉浸式的引导工具,能有效激活团队深度对话与创新思维。她分享道,正是LSP在实际项目中的出色表现(如年会、战略共创、组织转型),让她确信其价值,并激发了持续深耕的动力。这种“用着顺手、效果可见”的实践反馈,成为她长期投入的核心驱动力。
3. 从接单求生到主动选择:教练职业的成长与边界麻晓晴坦诚早期也曾“被市场蹂躏”,什么单子都接,甚至心虚地完成不匹配的项目。但随着经验积累,她逐渐建立专业判断力,学会在项目初期就坦诚告知客户哪些目标可行、哪些不现实。如今她更重视合作的“对频”——客户是否真正需要、信任并愿意投入。她认为,这种选择权并非源于资历,而是源于对专业品质的坚持,哪怕起步阶段也要通过真实项目去体验市场,从而建立自己的标准。
4. 品质即护城河:乐高工作法的“黄金标准”与社群文化麻晓晴强调,乐高工作法之所以能在全球保持高水准,关键在于创始人设立的“黄金标准”(Gold Standard)——对流程细节、引导话术、物料设计甚至书籍排版都极度严苛。同时,其背后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温度的全球社群(Serious Work Circle),成员彼此支持、分享、共创。这种“严谨专业+情感连接”的双重特质,也体现在她与中国团队的协作中——既高标准交付,又在脆弱与真实中建立深度信任。
5. 做自己,即是答案:在不确定中前行的教练信念面对行业对“MCC大师”的刻板想象,麻晓晴与薛铁鏻一致认为,真实比人设更重要。她分享道,LSP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每一步都因“相信自己”而踏实。她建议新入行者不必迷信速成方法论,而应回归内心:你是否真的热爱这件事?是否愿意与它长期相处?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教练与引导工作中,唯有内在确信,才能支撑长期前行,并最终收获心理能量与专业影响力的复利增长。
By COACH8教练吧在这一期的《教练大师谈》中,铁林与资深教练小晴进行深入对话,探讨她在教练生涯中的真实经历与成长。小晴分享了她如何将乐高引入中国,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从容与专注,强调脚踏实地的重要性。她反思了许多教练在追求成功时的焦虑,鼓励大家关注当下,拒绝迎合外界期待。通过小晴的故事,听众将感受到个人成长的独特路径与真诚的力量。
【联系我们】(加微信:tiezhu06 注明:教练会谈室。进入听友群)
【时间线】
00:02:04:从拼乐高到玩转乐高工作法:小晴的故事与分享!
00:04:49:乐高之路:从小众到玩具之王,探讨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思维
00:09:38:奇幻之旅:突破自我的牧羊少年故事
00:14:28:探索真正的领导力:解放内心,影响他人,创造奇迹!
00:19:14:教练与引导:如何更好地结合企业需求实现目标?
00:24:08:提升教练服务质量:如何识别和锁定优质客户?
00:28:57:教练行业的挑战与意义:匹配与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00:33:47:标题9:揭秘SERIESWORK的社群效应:朋友、乐趣和滑雪之旅!
00:38:35:如何判断进口商品的质量真假?实用指南!
00:43:24:品质与信任:在乐高项目中展现的团队合作与成长之路
00:48:15:打造书架上的焦点:乐高工作法实战手册的方形设计
00:53:05:不确定性中的魅力:探索乐高和教练行业的吸引力
【摘要】
1. 从容启动:乐高工作法在中国的“慢生长”之路麻晓晴回顾了自己引入乐高工作法(Serious Work / LSP)的初心与过程。她坦言最初并无宏大蓝图,而是以“脚踏实地”为信条,在翻译书籍、与创始人深入交流、逐步试用工具的过程中自然推进。这种不急于求成、注重当下每一步品质的态度,使得乐高工作法在中国以“细水长流”的方式扎根,而非靠短期爆红。她强调,真正的启动不是靠营销话术,而是源于对所做之事的热爱与信任。
2. 专业与感性的融合:教练、引导与LSP的协同实践在企业服务中,麻晓晴将教练、引导与乐高工作法有机结合。她指出,企业并不关心方法论标签,而是需要解决问题。LSP作为一种具象化、沉浸式的引导工具,能有效激活团队深度对话与创新思维。她分享道,正是LSP在实际项目中的出色表现(如年会、战略共创、组织转型),让她确信其价值,并激发了持续深耕的动力。这种“用着顺手、效果可见”的实践反馈,成为她长期投入的核心驱动力。
3. 从接单求生到主动选择:教练职业的成长与边界麻晓晴坦诚早期也曾“被市场蹂躏”,什么单子都接,甚至心虚地完成不匹配的项目。但随着经验积累,她逐渐建立专业判断力,学会在项目初期就坦诚告知客户哪些目标可行、哪些不现实。如今她更重视合作的“对频”——客户是否真正需要、信任并愿意投入。她认为,这种选择权并非源于资历,而是源于对专业品质的坚持,哪怕起步阶段也要通过真实项目去体验市场,从而建立自己的标准。
4. 品质即护城河:乐高工作法的“黄金标准”与社群文化麻晓晴强调,乐高工作法之所以能在全球保持高水准,关键在于创始人设立的“黄金标准”(Gold Standard)——对流程细节、引导话术、物料设计甚至书籍排版都极度严苛。同时,其背后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温度的全球社群(Serious Work Circle),成员彼此支持、分享、共创。这种“严谨专业+情感连接”的双重特质,也体现在她与中国团队的协作中——既高标准交付,又在脆弱与真实中建立深度信任。
5. 做自己,即是答案:在不确定中前行的教练信念面对行业对“MCC大师”的刻板想象,麻晓晴与薛铁鏻一致认为,真实比人设更重要。她分享道,LSP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每一步都因“相信自己”而踏实。她建议新入行者不必迷信速成方法论,而应回归内心:你是否真的热爱这件事?是否愿意与它长期相处?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教练与引导工作中,唯有内在确信,才能支撑长期前行,并最终收获心理能量与专业影响力的复利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