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大传》

老子的故事14:青出于蓝且胜于蓝


Listen Later

一四、青出于蓝且胜于蓝


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所说:「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烦恼与菩提,都是从心性上所产生,这是有志于修道者,应该要注意的课题。在心性上,烦恼多,菩提就少;菩提多,烦恼就少。这是第八识又称为八识田的原因,在心性上种下什么种子,就会开什么花结什么果,这也是大道的诚信,一点也不虚假。


佛家说:「种因得果。」在《宝积经‧卷五十七》中提到:「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果报应是世界万物循环的主因,呈现自作自受的实况。庞居士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如今的许多因果报应,都是累世来冤冤相报,深恐吃亏,纠缠不清,不愿意停止的后果。或者出生为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同学、同伴、同事、同修、同伙…等等不同的身分,甚至于路人甲乙丙…等等,一旦因缘成熟,就有许多令我们喜怒哀乐的事情发生,让我们乐不思蜀,或乐极生悲,或痛心疾首、痛不欲生。


从这些现象中,身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是否有智慧去突破,造成这些命运的主因,从而认清真象,回归自然,不要再为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不解不舍而继续造业。佛家勉励修行者说:「随缘了旧业,莫再造新殃。」业宜解不宜结,这是清净本性最好的方法。下面举庚桑楚的学生南荣趎(读除)的领悟,以作为修行的参考。


根据《庄子‧南荣趎之忧》所载,庚桑楚有一位弟子,名叫南荣趎,此人天资聪慧,听到老师讲解老子「无为」的道理后,若有所思地问道:「像我这样的年纪那么大的人,要怎样学习,才能达到老师所说的境界呢?」


庚桑楚说:「你要注重保全的形体,护养生命,不要使你的思虑焦忧,来困扰污染你的身心,能够如此,经过三年,自然可以达到我所说的境界了。」


南荣趎说:「眼瞎和正常的眼睛,从外形我不知道彼此有什么不同,盲人却不能看见;耳聋和正常的耳朵,从外形我不知彼此有什么不同,聋子却不能听到;疯子和正常人,从外形我不知彼此有什么不同,疯狂的人却不能自持。形体与形体之间彼此相近,或许由于物欲的阻隔,使得彼此之间的想法有所不同吗?现在对我说:『保全你的形体,护养你的生命,不要使你的思虑焦忧来扰乱。』我努力思考,也只能达到耳朵里。」


庚桑楚听了之后,非常喜悦,看到自己的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说:「我的话说尽了。土蜂不能孵出大青虫,越鸡不能孵天鹅卵,鲁鸡就可以。鸡与鸡之间,性分并没有不同,所以有能和不能的分别,乃是才能有大有小的缘故。现在我的才能小不足来教导你,你为什么不到南边去见老子呢?」


修真道的人,有如庚桑楚一样,知道就尽其所能告诉其弟子,自己能力所不及者,也要坦然承认,然后推荐到其它的地方。虽然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一大乐事,切禁不可匿才于自己的私心,却成为人生的一大丑事。


那么,南荣趎去拜见老子。老子又教了他一些什么道理呢?请听下集《南荣趎访老子问道》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老子大传》By 尚学庸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