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大传》

老子的故事19: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Listen Later

一九、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三字经》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性本出于大道,其最初的本源是至善的,那时的大道和本性是相合的。但由于降生人间,受到尘世的污染,离开大道的本源渐行渐远,因而对于大道的根源,早就不知其本来面目了。现在的世人已习惯于追求外在的名利情,以满足欲望的需求,由于追求层面与事物的不同,致使各有不同的偏好,产生不同的习性。

如此的习性,正是招来祸患灾难的原因。如果想要去除灾难,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造恶业。如果恶业已造,那就要赶快积德以化解;如果化解不了,在面对恶报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甘愿受、欢喜受,绝对不可怨天尤人,恶言恶行相向,那祇会更为造恶业而已,终究受报的还是自己。


当阳子居遇到老子,谈论一些问题,老子给与不是很好的评价。老子对阳子居没说几句,便沉默不语了。

阳子居很是诧异,正纳闷时,只听老子叹息了一声,说:「起初我以为你是可以造就之材,现在才知道,你不行!」

听老子这么说,聪明的阳子居便不敢再问,等到了旅舍,侍奉老子梳洗后,他膝行向前说:「刚才弟子想请教先生,先生没有空,现在有空,想请问夫子,我的过错在哪里?」

老子说:「你那傲慢的神态,谁喜欢和你相处呢?」

阳子居听到这些话,感到非常惭愧地说:「感谢夫子教诲!」


老子一言正中阳子居的要害,阳子居猛然醒悟,实时放下自我,立地入道。原来严肃非常的脸孔,顿时变得和颜悦色,阳子居此时大得「和光同尘」的玄旨。这就是已领会到,后来老子在《道德经》第四章所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情境。真正融入大道的人,必须将在世俗所沾染的锐气扫除,从世俗的困扰中解脱,显现「和光同尘」的修为,才能真正体得大道的真谛。


由于坏习性的解除,心中已无傲慢分别心的作祟,因此到了用膳时间,师徒两人一起出来。这时旅店的人,都跟他争席位,不再把他当成名人,各自吃自己的饭,就好像没有阳子居存在的样子。阳子居想当时他刚到的时候,大家都来欢迎他,主人安排坐席,女主人替他拿毛巾梳子,先坐的人让出位子,烧饭的人得先准备好饭菜。想到这里,抬头看一下老子,两个人都会心笑了。

当阳子居已解除世俗的障碍,进入大道的范畴,两个人一连好几天,在一起探讨宇宙自然之道,与安身立命之法,阳子居受宜匪浅。不知不觉过了九天,他们互道珍重,各奔前程。老子继续西行,果然在函谷关遇到尹喜。

可见修行,是要不断地在所遇的事情上,好好去体悟,发现缺失之处,能够实时改进,不可因恶小而为之,也不可因善小而不为,才能汇集大德,入于大道。


大道无形无相,生死轮转亦在其中。老子肉身色体,也不免有归于虚空的一天。对于老子等圣人的仙逝,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和认知呢?请听下集《老子仙逝秦失吊丧》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老子大传》By 尚学庸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