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大传》

老子的故事29:周室混乱萌生退隐


Listen Later

二九、周室混乱萌生退隐


孟子在《孟子‧告子下篇》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自古以来,成就的人士,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磨练,能够接受千锤百鍊,还可做到百折不挠,终究才可被造就出来。春秋末年时的老子和孔子,即是其中的成就圣者。


老子担任周室的史官,长久以来居住在周都。周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也是一切权力斗争的中心。王朝内部的明争暗斗,各诸侯国的野心,使老子越来越发觉,原来先王所制定的各种礼仪规矩,已经名存实亡。

礼制已经变为人们生活中的装饰品,背后里藏着尔虞我诈的奸险,以及赤裸裸的争权势、夺名利交织而成的各种欲望。人性因而被扭曲了,纯朴天真的赤子之心,变成城腑很深的丑陋之心。


就连上古时期的那种「小邦寡民」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有如老子在《道德经》第八十章所描述的情境,都不可能再得到了。“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据闻上古时期城邦虽小,人民寡少,即使拥有十倍百倍于人力的器械,也不去用它,这是因为人们意识到死亡的危害,而不迁徙远方,这是人们重土安迁的观念,也是世人得以享受安和的原因。


“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甚至拥有便利的车和船,也不去乘坐它们;虽然有武器和士兵,也没有必要去动用它们,那祇是备而不用啊!人们恢复结绳记事般的纯朴生活方式,以自己的饮食为甘醇,以自己的服饰为华美,以自己的风俗为快乐,以自己的居所为安适。邻邦相望,鸡犬的叫声相互都能听到,可是人们之间,一直到老死都不相往来,这一切都是无事而安详的缘故。


公元前五一六年,周朝王子朝为了争夺王位,不择手段,打出了维护周礼立长制的旗号,公然叛乱。依据《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记载,子朝在内斗中,声称礼敬神明,甚至把成周的宝珪,沉入河中以敬神,口口声声表白,自己是维护周先王的礼制,且大言不惭地说:「王不立爱,公卿无私。」要求诸侯「奖顺天法,无助狡猾」,可说是谦谦君子。


当时鲁国的大夫闵马父,一眼就看出来,他表面虽然倡导礼制,骨子里却是为了掩饰自己窥视王位,这是一种无礼的野心、无耻的行为。因此,老子意识到「礼是忠信的薄弱,祸乱的开端。」“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洞察到礼的作用,其有限性以及负面的影响,遂生归隐的心意。


后来,王子朝兵败被逐,便抢掠了周朝守藏室典籍逃往楚国,老子因此被免职,回家乡居住。在家乡住了几年,后来由于周敬王十年(公元前五一○年),吴国又开始攻打楚国,往后六年间,战事连年不断,老子只好离开家乡,投奔宋国沛县的朋友那里。


而在沛县,孔子再一次带弟子向老子请教。这一次,两位历史上的圣人又将探讨什么微言大义呢?请听下集《自然之道洒脱自在》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老子大传》By 尚学庸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