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大传》

老子的故事44:上德广德建德积德


Listen Later

四四、上德广德建德积德


「积德」是在世间可得幸福,出世间可成圣佛神仙的基本要件。因而有善德说:「行善积德:可为世人带来化解冤业,与趋吉避凶;可为世人带来心灵自在,与延年益寿;可为世人带来福慧增长,与改变命运;可为世人带来吉祥如意,与幸福喜悦。」世人的幸福,有人以为是财富和名利、情爱的拥有,这些东西有时不当使用,反而会变成烦恼、忧患来折磨人。其实真正的幸福,是心中能时时刻刻保持安详。


既然积德有那么多好处,那要如何才能积德呢?要积什么样的德呢?综合来说:


第一、如第四十一章所说:「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这是积德的基本认识。上德就好像谦卑的溪谷,不舍细流,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广大的德,就有如贫乏不足,绝不以有德为傲,积了德还要不自居,施恩不图报,该为则为,永不满足,如此德量才能广积。广建立功德,有如偷窃,不想为人所知,为善欲人知,就不是真善。如此积德,才能合乎第四十一章所说:「夫唯道,善贷且成。」这才是有始有终,坚持不懈的德性。


第二、要如第六十三章所说:「报怨以德。」这是积德的方法。由于道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在日常生活当中,难免会受到他人的埋怨、迫害、恶言诽谤,让我们身心受到伤害。然而想要积德,就不可因别人对我们不好,心有怨恨,我们却以牙还牙,那就失去真德的质量了。此时如果我们还能保子持平和的心,妥善圆满处理此事,让互相间的伤害减到最低,甚至化于无形,那就是有德了。


第三、所积的德是玄德,在第五十一章提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是积德的功能。所谓的「玄德」,乃是道所流露出来的德,能生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能施与万物而不恃己能,能长养万物而不自居主宰。德量唯有不自居,才能不断地累积,才能越来越丰富,最后可遍布天下,让德泽能源远流长,永不消失。


第四、要做到第六十章所说:「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这是积德的宗旨。德是体现内在的自足,又要能表现外在的协调,互相增益,才能衬托出道的本质。要不然就会如第七十九章所说:「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待人处世,要时时检视自己,随时改进,心有障碍必须洗涤,不要等到大怨产生,才要想办法和解,必定会留下余怨,怎可称为善呢?所以玄德的要求,必须化怨于无形,处事于机先。


第五、要能了解并做到第五十四章所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这是修德的顺序。能由近而远,由己而人,由家庭而天下,如此德量就会愈积愈大,愈来愈广,惠及子孙,使得「子孙祭祀不辍」。


具体来说,要如何以道修身和安家呢?请听下集《以道修身以德安家》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老子大传》By 尚学庸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