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Hello你好,困难算个鸟,话题聊一聊,我是福大菽,这两天韩国的踩踏事件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我们也来聊一聊这个事,先看官方新闻里是怎么説的?
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龙山区梨泰院发生严重踩踏事故,导致154人死亡,其中包括来自14个国家的26名外籍人员。而随着韩媒铺天盖地般地报道,这场事故现场的许多细节被披露:作为韩国3年来首个“不戴口罩的万圣节”,当晚梨泰院站客流量超过13万,而当地警方并没有在事发地进行交通管制,现场警力不足,大量人员挤在仅4米宽的小巷里,其中一侧还是酒店的外墙。当晚10点多,先是人群开始拥挤推搡,走在前面的人“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倒下”,堆叠了5到6层人。有人试图从就近的夜店逃生,但老板见死不救,拒绝开门。
而在事故发生后,仍有人在事发地附近“狂欢”。甚至有人在现场的救护车的红色警示灯下跳舞,旁边就是在抢救中的伤者。
韩媒《东洋日报》30日提及,万圣节本就是韩国年轻人的“代表性庆典节日”,因为10月最后一周大体上是韩国高中或大学期中考试结束的时期,加之天气还算不上太冷,正是他们享受青春的好时机。
然而,在此情况下,据《韩民族新闻》10月30日报道,虽然梨泰院一带聚集了更多的人群,但地方自治团体和警方均没有采取增加安全人力等追加措施。警方仅以应对毒品案件和性犯罪的名义部署了200人,龙山区厅也没有制定安全管理计划或要求道路管制等。从这些描述里,我们发现了,事发地没有交通管制,现场警力不足,大量人员挤在仅4米宽小巷。
说到人多,哪国能比我们中国多,其实这两年踩踏事件在我国也发生过,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底部有人失衡跌倒,继而引发多人摔倒、叠压,致使拥挤踩踏事件发生,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我们国家也是迅速的吸取了教训,集思广益想出了很多解决拥挤,避免踩踏的方法,拉链式人墙这个词迅速成为了一个网络热门词,既然不能减少参观游玩的人数,那就从合理安排,合理规划上想办法。像今年国庆期间,在南京路步行街与河南中路路口,由近百名武警官兵组成的4组“拉链式人墙”,以红绿灯为信号,在哨音的指挥下反复开关“闸门”。多年来,上海武警官兵们组成的“人墙”,有效疏导了人流、车流,成为重大节日期间南京路上的标志性“网红“景观之一,经常会有游客主动与“人墙”合影留念。
与韩国踩踏惨剧发生后,中国潮州人群进城门的视频却爆火。你最近肯定在网上刷过潮州进城门的视频。大量的人群从三个方向依次进城,在工作人员指挥下,一个方向进城,另外两个方向等待,连强迫症看了都觉得极度舒适。该视频被很多网友转发,也引发了官方媒体的转载,并建议该模式全国推广。
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自从2018年潮州广济桥灯光秀项目正式开放之后,每晚在灯光秀结束之时,就会有大量的人群通过城门涌入古城区,特别是在节假日的时候,每次高峰期涌入古城区的人数可达三万人以上。
为了应对如此大的人流量,管理部门利用广济门与下水门,设置了单行小循环。一个只进不出,一个门只出不进,利用下水门出城,广济门进城的单行方案,从根本上杜绝了狭窄的城门通道双向通行造成拥堵情况的出现。可是就算是这样,高峰期出现的近三万人的进城人数,还是让单向进入古城的广济门不堪重负。虽然每次都派出大量的人力进行现场秩序维护,但广济门广场的喇叭口格局还是造成整个进城过程比较拥挤,有时需要45分钟才能让游客全部通过广济城门。公安部门针对广济楼广场的客观情况,制定出分批分流的通行方案:
将广济楼前原来无序的人群,分成ABC三个通道;每个通道的宽度与广济门等同;各通道入口及出口处都设置卡口进行有序放行。且在广场前设置空旷的空间,并配置急救抢险人员,如果出现意外也能及时处置。
说到这里,我想咱们应该是能达成共识了,人多不是问题,节假日活动日扎堆也不是问题,最主要的是要想出合理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当年咱们老前辈大禹治水,水来土掩行不通,就用疏导的方式,完美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吧。就像咱们话题的题目说的这样,困难算个鸟。困难算个鸟,就算人多得不得了,预案办法要想好,困难算个鸟,话题聊一聊,下期话题咱们聊一聊外国明星的中国外号,敬请期待,再见。
Hello你好,困难算个鸟,话题聊一聊,我是福大菽,这两天韩国的踩踏事件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我们也来聊一聊这个事,先看官方新闻里是怎么説的?
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龙山区梨泰院发生严重踩踏事故,导致154人死亡,其中包括来自14个国家的26名外籍人员。而随着韩媒铺天盖地般地报道,这场事故现场的许多细节被披露:作为韩国3年来首个“不戴口罩的万圣节”,当晚梨泰院站客流量超过13万,而当地警方并没有在事发地进行交通管制,现场警力不足,大量人员挤在仅4米宽的小巷里,其中一侧还是酒店的外墙。当晚10点多,先是人群开始拥挤推搡,走在前面的人“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倒下”,堆叠了5到6层人。有人试图从就近的夜店逃生,但老板见死不救,拒绝开门。
而在事故发生后,仍有人在事发地附近“狂欢”。甚至有人在现场的救护车的红色警示灯下跳舞,旁边就是在抢救中的伤者。
韩媒《东洋日报》30日提及,万圣节本就是韩国年轻人的“代表性庆典节日”,因为10月最后一周大体上是韩国高中或大学期中考试结束的时期,加之天气还算不上太冷,正是他们享受青春的好时机。
然而,在此情况下,据《韩民族新闻》10月30日报道,虽然梨泰院一带聚集了更多的人群,但地方自治团体和警方均没有采取增加安全人力等追加措施。警方仅以应对毒品案件和性犯罪的名义部署了200人,龙山区厅也没有制定安全管理计划或要求道路管制等。从这些描述里,我们发现了,事发地没有交通管制,现场警力不足,大量人员挤在仅4米宽小巷。
说到人多,哪国能比我们中国多,其实这两年踩踏事件在我国也发生过,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底部有人失衡跌倒,继而引发多人摔倒、叠压,致使拥挤踩踏事件发生,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我们国家也是迅速的吸取了教训,集思广益想出了很多解决拥挤,避免踩踏的方法,拉链式人墙这个词迅速成为了一个网络热门词,既然不能减少参观游玩的人数,那就从合理安排,合理规划上想办法。像今年国庆期间,在南京路步行街与河南中路路口,由近百名武警官兵组成的4组“拉链式人墙”,以红绿灯为信号,在哨音的指挥下反复开关“闸门”。多年来,上海武警官兵们组成的“人墙”,有效疏导了人流、车流,成为重大节日期间南京路上的标志性“网红“景观之一,经常会有游客主动与“人墙”合影留念。
与韩国踩踏惨剧发生后,中国潮州人群进城门的视频却爆火。你最近肯定在网上刷过潮州进城门的视频。大量的人群从三个方向依次进城,在工作人员指挥下,一个方向进城,另外两个方向等待,连强迫症看了都觉得极度舒适。该视频被很多网友转发,也引发了官方媒体的转载,并建议该模式全国推广。
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自从2018年潮州广济桥灯光秀项目正式开放之后,每晚在灯光秀结束之时,就会有大量的人群通过城门涌入古城区,特别是在节假日的时候,每次高峰期涌入古城区的人数可达三万人以上。
为了应对如此大的人流量,管理部门利用广济门与下水门,设置了单行小循环。一个只进不出,一个门只出不进,利用下水门出城,广济门进城的单行方案,从根本上杜绝了狭窄的城门通道双向通行造成拥堵情况的出现。可是就算是这样,高峰期出现的近三万人的进城人数,还是让单向进入古城的广济门不堪重负。虽然每次都派出大量的人力进行现场秩序维护,但广济门广场的喇叭口格局还是造成整个进城过程比较拥挤,有时需要45分钟才能让游客全部通过广济城门。公安部门针对广济楼广场的客观情况,制定出分批分流的通行方案:
将广济楼前原来无序的人群,分成ABC三个通道;每个通道的宽度与广济门等同;各通道入口及出口处都设置卡口进行有序放行。且在广场前设置空旷的空间,并配置急救抢险人员,如果出现意外也能及时处置。
说到这里,我想咱们应该是能达成共识了,人多不是问题,节假日活动日扎堆也不是问题,最主要的是要想出合理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当年咱们老前辈大禹治水,水来土掩行不通,就用疏导的方式,完美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吧。就像咱们话题的题目说的这样,困难算个鸟。困难算个鸟,就算人多得不得了,预案办法要想好,困难算个鸟,话题聊一聊,下期话题咱们聊一聊外国明星的中国外号,敬请期待,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