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文、主播/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亮晨
在所有中国观众对于韩国的刻板印象中,有两件事情是基本不会错的:一个是韩日世界杯上韩国球员连续多场比赛的暴力动作,另一个就是他们在短道速滑赛道上的层出不穷的犯规行为。
昨天进行的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半决赛的一幕,成为后一种印象的最新证明。韩国选手黄大宪将加拿大选手带出赛道的同时自己也摔出摔倒,在自己摔出赛道的一刹那,他的第一反应是高高抬起脚下的冰刀,将刀刃朝向身后的中国选手武大靖的面部。武大靖不得不减速闪躲。正是这次干扰,让武大靖以0.016秒的微弱劣势无缘晋级500米A组决赛,未能实现该项目的卫冕。
2019年世锦赛,黄大宪就曾经故意带倒超越自己的武大靖,最终黄大宪利用重赛的机会夺冠。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男子1000米1/4决赛上,他甚至还往后伸手扫掉了日本运动员的护目镜。
在这场比赛之前,韩国短道速滑已经在本届冬奥会上频生事端。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他们声称本国选手遭遇了不公平判罚。即便对于被全场的高速摄像头清晰捕捉、从回放中可以明确看到犯规动作的判罚,韩国尚且如此理直气壮,不难想见他们对黄大宪的“抬刀”行为会报以怎样的正面评价。
在冬奥会上,中韩短道速滑的比拼和摩擦,也永远是中国观众最关切的内容。
一方面,这是由短道速滑复杂的项目特性决定的。这是一个竞速类项目,比拼的是选手的速度,同时却又因为相对狭窄的比赛空间和密集的选手位置,成为大量碰撞乃至犯规的温床,很多时候决定比赛胜负的不是计时器,而是裁判的判决。
另一方面,短道速滑的特性放大了韩国运动员乃至韩国体育较为糟糕的一面。
它是韩国在冬季项目中仅有的强项,短道速滑是韩国人在冬奥会上最看重、也是唯一拿得出手的项目,所以,中国短道速滑从崛起伊始就被视为重点打击的目标。
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杨扬两次遭遇争议判罚;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速滑队获得2金2银3铜,首次在该项目上压倒韩国队,这让韩国队寝食难安。
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的女子1000米决赛,韩国选手崔恩景使用丢卒保车的犯规战术撞开杨扬,帮助陈善有超越王濛夺冠。在2010年世锦赛女子1000米半决赛上,朴升智滑铲周洋,周洋的左脚踝被冰刀割伤,中国队因此放弃3000米接力卫冕的机会。更有甚者,在2010-11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上海站男子500米半决赛上,金炳俊在弯道超越时将韩佳良撞出赛道,由于前者没有收起冰刀,导致韩佳良身体多处被划伤,血流不止。
到了2018年平昌冬奥会,主场作战的韩国自然不会放过难得的好机会。在该届所有短道速滑比赛中,他们一共只被判了3次犯规,只有中国队的一半。
短道速滑荣誉带来的巨大利益也放大了韩国体育某些领域原有的利己主义、小圈子文化乃至内部暴力。如今担任中国短道速滑队技术教练的安贤洙和去年加入中国国籍的林孝俊(他因为入籍年限未达到国际奥委会的规定而未能参加本届冬奥会),就是典型的受害者。
安贤洙作为当时的后起之秀被年长的队友殴打和排斥,他在都灵冬奥会上以3金1银成为夺牌最多的运动员,也没能改变这种状况,不得不远走俄罗斯。因为看不惯黄大宪日常对待女选手的方式,林孝俊在训练中选择了过激的方式回应,结果黄大宪毫无影响,林孝俊却被禁赛一年,这也间接促成了他选择加入中国国籍。
北京冬奥会上,韩国籍的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金善台和安贤洙、甚至没参赛的林孝俊,都遭遇了一部分韩国网民的网暴。韩国人不但没有对不良的体育文化造成自己国家的优秀运动员流失的原因有所反思,反而一边合理化本国运动员的犯规伎俩,一边将矛头针对中国短道速滑队。
外界常用“中韩短道速滑恩怨”来定义这些年来中国队与韩国队的竞争,其实此说并不确切。因为两者之间出现更多的场景,是韩国队的犯规战术甚至“杀伤战术”,这和中国队、中国选手场上场下的长期克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短道速滑赛道上,犯规的确是比赛的一部分,但不同选手犯规的方式和之后的态度却大相径庭。就以北京冬奥会男子短道速滑5000米接力半决赛的一幕为例,中国小将李文龙失去重心后的第一反应是弯下膝盖、主动收起脚下锋利的冰刀,这和黄大宪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公平第一,胜负第二。如今中国观众的体育观念,已经对一金一银的得失逐渐看淡,然而唯独对短道速滑意难平,甚至经常壮怀激烈,原因正在于此。
韩国队在短道速滑项目上确实有很深的造诣和积累,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中国短道速滑队的主教练和技术指导都是韩国人。但是具体到韩国短道速滑队、具体到某些队员,他们真应该从被他们视为最大对手的中国选手的身上,学习更多对比赛、对规则、对体育精神的尊重和理解。
看到韩国队的短道速滑比赛,不由想起不久前的女足亚洲杯决赛上的笑话,这个笑话是由韩国女足丢冠想到的,不过不是针对韩国女足的。这个笑话是这样说的:韩国队在终场前被中国女足逆转,丢掉了冠军,但她们赛后获得了公平竞赛奖。祝贺韩国队!对于一部分韩国运动员来说,这个奖,可要比冠军难拿多了!
编审 | 王倩
文、主播/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亮晨
在所有中国观众对于韩国的刻板印象中,有两件事情是基本不会错的:一个是韩日世界杯上韩国球员连续多场比赛的暴力动作,另一个就是他们在短道速滑赛道上的层出不穷的犯规行为。
昨天进行的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半决赛的一幕,成为后一种印象的最新证明。韩国选手黄大宪将加拿大选手带出赛道的同时自己也摔出摔倒,在自己摔出赛道的一刹那,他的第一反应是高高抬起脚下的冰刀,将刀刃朝向身后的中国选手武大靖的面部。武大靖不得不减速闪躲。正是这次干扰,让武大靖以0.016秒的微弱劣势无缘晋级500米A组决赛,未能实现该项目的卫冕。
2019年世锦赛,黄大宪就曾经故意带倒超越自己的武大靖,最终黄大宪利用重赛的机会夺冠。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男子1000米1/4决赛上,他甚至还往后伸手扫掉了日本运动员的护目镜。
在这场比赛之前,韩国短道速滑已经在本届冬奥会上频生事端。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他们声称本国选手遭遇了不公平判罚。即便对于被全场的高速摄像头清晰捕捉、从回放中可以明确看到犯规动作的判罚,韩国尚且如此理直气壮,不难想见他们对黄大宪的“抬刀”行为会报以怎样的正面评价。
在冬奥会上,中韩短道速滑的比拼和摩擦,也永远是中国观众最关切的内容。
一方面,这是由短道速滑复杂的项目特性决定的。这是一个竞速类项目,比拼的是选手的速度,同时却又因为相对狭窄的比赛空间和密集的选手位置,成为大量碰撞乃至犯规的温床,很多时候决定比赛胜负的不是计时器,而是裁判的判决。
另一方面,短道速滑的特性放大了韩国运动员乃至韩国体育较为糟糕的一面。
它是韩国在冬季项目中仅有的强项,短道速滑是韩国人在冬奥会上最看重、也是唯一拿得出手的项目,所以,中国短道速滑从崛起伊始就被视为重点打击的目标。
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杨扬两次遭遇争议判罚;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速滑队获得2金2银3铜,首次在该项目上压倒韩国队,这让韩国队寝食难安。
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的女子1000米决赛,韩国选手崔恩景使用丢卒保车的犯规战术撞开杨扬,帮助陈善有超越王濛夺冠。在2010年世锦赛女子1000米半决赛上,朴升智滑铲周洋,周洋的左脚踝被冰刀割伤,中国队因此放弃3000米接力卫冕的机会。更有甚者,在2010-11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上海站男子500米半决赛上,金炳俊在弯道超越时将韩佳良撞出赛道,由于前者没有收起冰刀,导致韩佳良身体多处被划伤,血流不止。
到了2018年平昌冬奥会,主场作战的韩国自然不会放过难得的好机会。在该届所有短道速滑比赛中,他们一共只被判了3次犯规,只有中国队的一半。
短道速滑荣誉带来的巨大利益也放大了韩国体育某些领域原有的利己主义、小圈子文化乃至内部暴力。如今担任中国短道速滑队技术教练的安贤洙和去年加入中国国籍的林孝俊(他因为入籍年限未达到国际奥委会的规定而未能参加本届冬奥会),就是典型的受害者。
安贤洙作为当时的后起之秀被年长的队友殴打和排斥,他在都灵冬奥会上以3金1银成为夺牌最多的运动员,也没能改变这种状况,不得不远走俄罗斯。因为看不惯黄大宪日常对待女选手的方式,林孝俊在训练中选择了过激的方式回应,结果黄大宪毫无影响,林孝俊却被禁赛一年,这也间接促成了他选择加入中国国籍。
北京冬奥会上,韩国籍的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金善台和安贤洙、甚至没参赛的林孝俊,都遭遇了一部分韩国网民的网暴。韩国人不但没有对不良的体育文化造成自己国家的优秀运动员流失的原因有所反思,反而一边合理化本国运动员的犯规伎俩,一边将矛头针对中国短道速滑队。
外界常用“中韩短道速滑恩怨”来定义这些年来中国队与韩国队的竞争,其实此说并不确切。因为两者之间出现更多的场景,是韩国队的犯规战术甚至“杀伤战术”,这和中国队、中国选手场上场下的长期克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短道速滑赛道上,犯规的确是比赛的一部分,但不同选手犯规的方式和之后的态度却大相径庭。就以北京冬奥会男子短道速滑5000米接力半决赛的一幕为例,中国小将李文龙失去重心后的第一反应是弯下膝盖、主动收起脚下锋利的冰刀,这和黄大宪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公平第一,胜负第二。如今中国观众的体育观念,已经对一金一银的得失逐渐看淡,然而唯独对短道速滑意难平,甚至经常壮怀激烈,原因正在于此。
韩国队在短道速滑项目上确实有很深的造诣和积累,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中国短道速滑队的主教练和技术指导都是韩国人。但是具体到韩国短道速滑队、具体到某些队员,他们真应该从被他们视为最大对手的中国选手的身上,学习更多对比赛、对规则、对体育精神的尊重和理解。
看到韩国队的短道速滑比赛,不由想起不久前的女足亚洲杯决赛上的笑话,这个笑话是由韩国女足丢冠想到的,不过不是针对韩国女足的。这个笑话是这样说的:韩国队在终场前被中国女足逆转,丢掉了冠军,但她们赛后获得了公平竞赛奖。祝贺韩国队!对于一部分韩国运动员来说,这个奖,可要比冠军难拿多了!
编审 |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