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话体坛

亮话体坛 | 女性下棋真的比不过男性吗?崔精输掉围棋历史首次“性别决战”的思考


Listen Later


主播/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亮晨

说体育,不光说体育。HELLO大家好,欢迎收听亮话体坛,我是羊城晚报体育主播赵亮晨。今天我们来聊聊世界围棋历史上值得记录的这两天。

在昨天开始的2022三星杯世界围棋大师赛决赛上,首次出现了女棋手的身影。今天下午,韩国女棋手崔精虽然在和“世界围棋第一人”申真谞的三番棋较量中以0比2失利,无缘冠军,但是她已经创造了历史。

在晋级决赛的路上,崔精接连战胜了包括日本棋圣一力辽、中国九段杨鼎新在内的多位世界冠军。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半决赛完胜韩国排名第二的顶尖棋手卞相壹的棋局中,她犀利的屠龙甚至让久经沙场的对手“破防”,后者猛抽自己耳光,甚至还流下了眼泪。

在半决赛崔精就已经打破中国女棋手芮乃伟在1992年第二届应氏杯上创造的闯入半决赛的纪录,成为在围棋世界大赛走得最远的女棋手。

而随着崔精杀入决赛,一种熟悉的声音又传来了:嗨!女棋手杀入决赛只是偶然,论下棋呢,还是男棋手更强。

接下来我们就来重点掰扯一下这个观点。

如果仅从大赛的统计来看,那么这个说法在字面上是对的。毕竟,光是芮乃伟的四强纪录就尘封了足足30年。值得一提的是,芮乃伟于2000年曾在韩国国手战击败李昌镐和曹薰铉,成为首位夺得重要棋赛冠军的女棋手。顶级围棋世界大赛是不分男女组的混合赛制,所以,即便崔精能够逆转申真谞历史性地加冕,也难以改变男女棋手在世界冠军夺冠次数上的悬殊差距。

男性下棋到底有没有性别优势?有,但并不像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那样是因为男性“更有逻辑”或者“思维更缜密”,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男性的优势在于相对更强的体力。大家知道,围棋虽然是坐着“手谈”,但一盘棋动辄就是大几个小时,说到消耗的精力,不输任何职业运动,而其他绝大部分职业运动可都是男女分开比赛的。

造成男女棋手冠军数量悬殊更重要的因素,则在于从业人员基数的巨大差异。因为长期以来社会对于性别特点的一些刻板印象,男性成为学棋的主要群体,家长更倾向于将女孩送到舞蹈班、乐器班、画画班,久而久之,女性在棋界的数量远少于男性,不光是女性比例非常低低,而且在性别失衡的棋界,女棋手要迈向顶尖,需要承受更多偏见——也许这些偏见的持有者并无恶意,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不小的阻力。

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国际象棋界。相信看过前阵大热的美剧《后翼弃兵》的朋友应该都还有印象。这部美剧算是大女主、大爽剧,号称根据真实人物改编,但写到女性在大赛击败男性棋手夺冠的情节时,也还不得不参照男棋手的真实经历。因为在现实中至今还没有一位女子棋手能在战胜男棋手后拿到世界冠军,即便是击败过卡斯帕罗夫和卡尔森这些大师、连续25年称霸女子国象积分榜的小波尔加,也不例外。

但是话说回来,无论是当年的小波尔加还是如今的崔精,她们都为女棋手开辟了新的视野。在小波尔加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棋手鼓起勇气转战男子棋坛,而在崔精之后,更多女棋手也可望去争取跳出女子赛事,去整体水平更高的围甲联赛和擂台赛历练,拿更高的奖金,获得更高的曝光率。也许只有这样,慢慢地才会有更多的家长愿意、敢于送女孩学棋,乃至把下棋作为一种职业发展路径,女棋手的基数才会变大,涌现顶级棋手的数量,才会增加。

崔精已经打破了世界大赛决赛这块横亘在女棋手面前的坚冰,但是想要打破棋界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还需要更多的“芮乃伟”和“崔精”不断接力,继续努力。即便女棋手的整体实力也许永远无法和男棋手等量齐观,至少,也应该有更多人意识到,这种差异,不是来自于性别,而是来自于社会层面。

好了这就是本期亮话体坛的全部内容。您觉得男女棋手夺冠数量的悬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欢迎在留言区留下您的评论,也欢迎点赞收藏订阅转发,我是赵亮晨,我们下期接着聊,拜拜。

来源:羊城晚报

编审:天骄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亮话体坛By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