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主播/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亮晨
说体育,不光说体育,HELLO大家好,欢迎收听亮话体坛,我是赵亮晨。今天我们来聊聊正式开始筹建的中国篮球名人堂。
最近,中国篮协公布了2022年中国篮球名人堂的30人提名名单,名人堂这个中国体育历史上的新鲜事物,正式揭开了它的面纱。
为什么要建立中国篮球名人堂?中国篮协主席姚明说,初衷就是寻根,“任何一个事业都需要知道自己从哪来、自己是谁、我们将来去哪。”美国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纪念堂,姚明自己在2016年就因为他在火箭效力时期的出色表现和对篮球的全球推广做出的巨大贡献成为第一位入选的亚洲人。
首届中国篮球名人堂,将有25人和一个集体入堂,其中15位中国篮球前辈,将以“特别致敬”的方式直接入堂。张伯苓、董守义、宋君复、舒鸿、唐宝堃这些名字,和他们的事迹,已经越来越少被当今的篮球少年们所知道,篮球名人堂设立的初衷,就是让那些对中国篮球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得到更好的记录、展现和传承。
中国篮球各级别队伍的表现,目前普遍不尽人意,因此有人说:相比起建立名人堂,篮协是否更应该在联赛运营、俱乐部和青训建设、裁判能力提升这些“更实际”的方面发力?
这些质疑不无道理,但却存在两点偏颇之处。
一方面,建名人堂和其他篮球事业,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排他关系,中国篮球现在整体运营情况至少还算稳健,篮协完全可以双线并行——相比起来,联赛俱乐部欠薪情况严重、一地鸡毛的中国足协,倒是的确不适合现在立刻效仿去建中国足球名人堂。
另一方面,名人堂是通过对中国篮球历史文化的梳理、对有特殊贡献的元老名宿们的表彰,将中国篮球的历史亮点串珠成线地固化下来,可以更便于让后来者回望来路,更直接有力地对年轻人形成激励和指引,让他们重新出发。
NBA和“灌篮高手”固然振奋了无数篮球少年,但根植于本土篮球历史的文化资源,长期以来都是一个被忽视的精神力量的富矿。进入名人堂的名宿们,他们或是曾经带着中国篮球蹒跚起步离开谷底,或是曾经为中国篮球创造辉煌抵达新高,追溯这些历史,都是为了让人们通过一段段相同血脉的奋斗史,更全面地丈量中国篮球当下的位置。寻根式的温故知新,会让人从历史汲取进取的力量,也会让人更有紧迫感和使命感。
此前几任篮协主席都提出过创建中国篮球名人堂的设想,2007年,时任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主任的李元伟还创立了线上中国篮球博物馆。作为如今的篮协主席,姚明既是中国篮球名人堂的创立者,其实也是接棒者。
很多专业项目运动队,在自己的基地早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名人墙”、“冠军墙”。相比之下,中国篮球名人堂的特殊价值在于,它是一个职业运动行业领域的文化建设工程。一方面,篮球是一项极为普及的职业化运动,其从业者的类型远不止于运动员和教练,而是涉及到整个行业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致敬记录的面更广、回顾的难度更大;另一方面,篮球是一项大众运动,其顶端水准的提升和群众基础尤其息息相关,因此,名人堂形成的辐射效应也会大得多,正面影响也会更为深远。
中国篮球名人堂接下来的推举工作,将由多达500位不同领域的篮球界人士参与,兼顾广泛性、权威性和专业性,并由专业的审计公司审定。现任篮协主席姚明也主动避嫌,没有参与评选。这座篮球文化殿堂的建设,也是对中国篮协管理运营能力的一次新的历练和挑战。
来源 I 羊城晚报
责编 I 王倩 马凯琳
主播/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亮晨
说体育,不光说体育,HELLO大家好,欢迎收听亮话体坛,我是赵亮晨。今天我们来聊聊正式开始筹建的中国篮球名人堂。
最近,中国篮协公布了2022年中国篮球名人堂的30人提名名单,名人堂这个中国体育历史上的新鲜事物,正式揭开了它的面纱。
为什么要建立中国篮球名人堂?中国篮协主席姚明说,初衷就是寻根,“任何一个事业都需要知道自己从哪来、自己是谁、我们将来去哪。”美国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纪念堂,姚明自己在2016年就因为他在火箭效力时期的出色表现和对篮球的全球推广做出的巨大贡献成为第一位入选的亚洲人。
首届中国篮球名人堂,将有25人和一个集体入堂,其中15位中国篮球前辈,将以“特别致敬”的方式直接入堂。张伯苓、董守义、宋君复、舒鸿、唐宝堃这些名字,和他们的事迹,已经越来越少被当今的篮球少年们所知道,篮球名人堂设立的初衷,就是让那些对中国篮球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得到更好的记录、展现和传承。
中国篮球各级别队伍的表现,目前普遍不尽人意,因此有人说:相比起建立名人堂,篮协是否更应该在联赛运营、俱乐部和青训建设、裁判能力提升这些“更实际”的方面发力?
这些质疑不无道理,但却存在两点偏颇之处。
一方面,建名人堂和其他篮球事业,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排他关系,中国篮球现在整体运营情况至少还算稳健,篮协完全可以双线并行——相比起来,联赛俱乐部欠薪情况严重、一地鸡毛的中国足协,倒是的确不适合现在立刻效仿去建中国足球名人堂。
另一方面,名人堂是通过对中国篮球历史文化的梳理、对有特殊贡献的元老名宿们的表彰,将中国篮球的历史亮点串珠成线地固化下来,可以更便于让后来者回望来路,更直接有力地对年轻人形成激励和指引,让他们重新出发。
NBA和“灌篮高手”固然振奋了无数篮球少年,但根植于本土篮球历史的文化资源,长期以来都是一个被忽视的精神力量的富矿。进入名人堂的名宿们,他们或是曾经带着中国篮球蹒跚起步离开谷底,或是曾经为中国篮球创造辉煌抵达新高,追溯这些历史,都是为了让人们通过一段段相同血脉的奋斗史,更全面地丈量中国篮球当下的位置。寻根式的温故知新,会让人从历史汲取进取的力量,也会让人更有紧迫感和使命感。
此前几任篮协主席都提出过创建中国篮球名人堂的设想,2007年,时任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主任的李元伟还创立了线上中国篮球博物馆。作为如今的篮协主席,姚明既是中国篮球名人堂的创立者,其实也是接棒者。
很多专业项目运动队,在自己的基地早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名人墙”、“冠军墙”。相比之下,中国篮球名人堂的特殊价值在于,它是一个职业运动行业领域的文化建设工程。一方面,篮球是一项极为普及的职业化运动,其从业者的类型远不止于运动员和教练,而是涉及到整个行业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致敬记录的面更广、回顾的难度更大;另一方面,篮球是一项大众运动,其顶端水准的提升和群众基础尤其息息相关,因此,名人堂形成的辐射效应也会大得多,正面影响也会更为深远。
中国篮球名人堂接下来的推举工作,将由多达500位不同领域的篮球界人士参与,兼顾广泛性、权威性和专业性,并由专业的审计公司审定。现任篮协主席姚明也主动避嫌,没有参与评选。这座篮球文化殿堂的建设,也是对中国篮协管理运营能力的一次新的历练和挑战。
来源 I 羊城晚报
责编 I 王倩 马凯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