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圣-桑的《天鹅》选曲自他的《动物狂欢节》。是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段。圣-桑的不象其他的乐曲意在模仿,而是刻意寻求表现天鹅本身固有的美和人们对它所作的美学评价。因此,它的主要旋律几乎没有什么装饰,但这样的轻描淡写却比华美的辞藻更适合于天鹅本身,也显得更加一往情深。
《天鹅》是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十三首。据说这部作品是圣桑在奥地利某处观看了一次狂欢节产生了灵感而创作的。《动物狂欢节》共包括十四首小曲。其中大部分是以现有的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以及圣桑本人的作品进行夸张、改编,表现动物的滑稽又可爱的形象,并借此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嘲弄。圣桑自己说,他是为取悦朋友、为了逗乐而写了这一作品。所以圣桑在世时,他没有正式发表这部作品,也未公开演出。但其中一首是例外,这就是《天鹅》。这首乐曲不是嘲弄、搞笑,从内容到表现方法都不同于这部作品的主调,而是严肃认真地表达了圣桑对天鹅的真实情感。《天鹅》的音乐如此精彩美妙,自然就成为传世杰作了。
《天鹅》由大提琴独奏,两架钢琴伴奏。是三段式结构。
开始由钢琴奏出一个小引子,极富动感和起伏的节律特点,似乎描写阳光照耀下静静的湖面上泛起粼粼的波光:
第一段,由大提琴奏出作品的主要曲调,描写天鹅那优雅、圣洁、高贵的形象,时而在湖面缓缓游动,时而在天空飞旋,轻柔舞动着翅膀:
第二段由第一段的音乐变化、发展而成,感情更加亲切、真挚,像是对美丽的天鹅的赞美、歌颂: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反复。最后音乐渐渐低沉、安静,结尾处钢琴奏出一串极其美妙的声音,描写展翅起飞的天鹅逐渐消失在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