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凡响乐界

聆听古典(15)-月光(德彪西)


Listen Later

听到这段如诗如画般的钢琴曲,您第一时间会联想到什么?静静的湖面?流淌的林间涓涓细流?辽阔的平原?还是柔和的月光?如果我告诉您,这一段才是真正描写“月光”之美,您的感受会开始具象化吗?没错,这一首浪漫主义的印象派钢琴小曲,就叫《月光曲》。在西方古典音乐中,被记住描写写“月光”的曲子最著名的,要么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要么就是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明月之光》。两首都简称“月光”。前者,我们已经知道是以讹传讹,而后者才是真正为月色而写的。

  作为印象派音乐的鼻祖,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可称是名副其实的“音画”。人们曾对王维的诗曾有过这样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借用这一评价,德彪西的作品可以当之无愧地称“曲中有画,画中有曲”。但是,要知道,做到这一步谈何容易:曲是流动的时空,画是凝固的瞬景。但大师毕竟是大师,他放弃了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作为表现手法,转而汲取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绘画派的技巧,并实践于自己的作品中,以朦胧的、有多重指向的旋律让听者自己进行“音—画”重构。而印象派音乐代表作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就是德彪西的这首《月光》。这首世界名作成就值高,令后人至今都难以超越。

  为了更好地理解什么叫做“印象派音乐”,我们首先粗略地解释一下,什么叫“印象派”。这一点,可以借助“印象派绘画”的定义,给您一定的提示。在“印象派绘画”中,以瞬间的印象做画。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以极快的绘画速度,忽略不必要的细节,只注重总体效果为出发点,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便是“印象派绘画”的总体特点了。在绘画上,这样的作品大都以风景描绘为主。而恰巧,“印象派技艺”又是起源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 西斯莱、德加等。而作为同时期的作曲家“德彪西”也是法国人,自然受其印象,在他之后的音乐创作中大量使用。当然,也正是他,开创了音乐创作中的全新流派——印象派音乐。

  德彪西从小就有过人的识谱视奏能力,基本上看一眼就能记住并全部演奏下来。1873年,他开始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钢琴,那时他才十一岁。在学院学习的12年中,他也是一个创新派,常常喜欢弹奏一连串的“增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全音音阶等,并不按常规地预备和解决,这令他的老师们也常常责备他。1889年,德彪西在巴黎参观“万国博览会”时,德彪西被来自东方国家的曲调、和声、调式深深迷住了,这些都和他从学院里学到的东西截然不同,由此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对东方音乐作了些研究。那以后,德彪西常常在创作中运用东方的五声音阶以及一些不同于西方传统作曲的新手法,例如不协和和弦、平行五度的运用等等。再加上,他又接触了大量同时期的印象主义诗人、画家的作品和指引,之后,德彪西也确立了崭新的音乐风格——印象派风格。从此,那种不注重旋律,而更注意音乐色彩变化以及人们听觉印象的创作手法开始大量运用。细心的您也许会从这首曲子中听到大量和弦框架的运用和连接。这在以往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作品中是极少见的。

  您现在听到的这首德彪西的《月光》,其实并不是单独的一曲钢琴曲,它是属于德彪西在1890年开始创作、1905年完成发表的《贝加马斯克组曲》的第三乐章。这部四个乐章的组曲本身并未在音乐界引发多少回响,但第三乐章的这首《月光》却是美得让人窒息,流传至今。

  1883年,在巴黎音乐学院的12年的学习之后,德彪西早已厌倦了院校教育,但是迫于生活的贫困、以及为了追求音乐上的个性解放,他只能选择去意大利继续深造。留学期间,德彪西游历了意大利北部的“贝加马斯克”地区,他疲惫的心灵被那里美丽的自然风光所治愈,有了创作这部组曲的念头。在返程途中,为了打发旅途中的无聊,德彪西读了法国诗人“保尔•魏尔伦”的《优雅的庆典》诗集。诗集中美丽的意向弥漫着沉思和幻想,德彪西的心弦被深深触动。其中有一首命名为《月光》的诗,描述了几个已故舞蹈家,在神秘的月光下跳着鬼舞的故事。这首诗引起了德彪西强烈的兴趣,并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灵感。还未赶到罗马,雏形就已完成。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受到印象派画家和诗人的影响,他为自己的音乐创作融入这种流派和意识,运用在整部“贝加马斯克钢琴组曲”的创作上,而最为人们称道的第三乐章“月光”,正如印象派画作中汲取的东方线条手法一样,《月光》恬淡、纖巧、妩媚,甚至带着伤感,来表现出一副静寂怡人的意境——浮动的潺潺月光,撒到大地每一个角落,柔和得轻吻着万物。

  “动”是德彪西月光的精髓所在。在他的音乐里,月光如水般倾泄,缓缓流淌,充盈整个房间。德彪西的音符是有些离散的,打散了旋律。然而,散而不乱,像是溢出的水银在地板或是台阶上走走停停。每一个音符,都给你充分的想象空间。

  如果有人认为 “贝多芬”的“月光曲”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月光曲”。那么,德彪西的“月光曲”才算是描绘的月光本身,可以一夜倾城。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非同凡响乐界By 非同凡响乐界


More shows like 非同凡响乐界

View all
JS詠心舒壓輕音樂-寧靜時刻Quiet moments by JS詠心音樂

JS詠心舒壓輕音樂-寧靜時刻Quiet moments

6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