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听到的这首作品,是它的提琴改编版,原本是一首钢琴作品。来自俄罗斯最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最广为人知的钢琴作品之一,叫“f小调浪漫曲”。
这位知名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由他创作的“交响曲”、“歌剧”、“舞剧”、“管弦乐”、“器乐协奏曲”、“器乐曲”,包括歌曲等,都是世界古典音乐史上极具特色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柴可夫斯基的优秀作品与其一生的情感经历密不可分。他的作品织体饱满,旋律优美,情感丰富。
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的这首细腻而情感丰富的作品,便和柴可夫斯基本人的一段“无果的”爱情经历有关。
时间退回到1868年的莫斯科。1868年春天,来自意大利的歌剧团正在莫斯科进行访问演出。这个剧团有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叫“黛西莉•阿尔托”,她嗓音圆润甜蜜、富有感情,演技也精湛高超,只要有她,演出场场爆满。柴可夫斯基也被“阿尔托”精湛的歌唱表现力征服了,据说,他从来都没这样过,对一位演员如此倾心。
巧合的是,他的恩师“安东尼•鲁宾斯坦”和“阿尔托”曾经一起合作过多部歌剧,关系还不错。演出结束之后,“鲁宾斯坦”将“阿尔托”介绍给柴可夫斯基认识,而“阿尔托”得知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作曲家,也非常荣幸,并热情邀请柴可夫斯基能到自己莫斯科的住所做客。
可要知道,柴可夫斯基是个非常腼腆的人,生来不善于交际,在接到“阿尔托”邀请后,他并没有赴约过。要不是之后“老柴”的这位恩师“鲁宾斯坦”有新的歌剧邀请“阿尔托”担任女主角,同时托柴可夫斯基来作曲,恐怕他这辈子都没有勇气走近“阿尔托”的家门。不过从此开始,两人渐渐从走到一起。他开始频繁登门造访“阿尔托”……而那之后,两人真正开始坠入爱河。
很显然,柴可夫斯基对“阿尔托”很是用心,甚至决定娶她。但,事情并非想的那么简单,似乎有个很令他头痛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老柴”。在“老柴”写给自己父亲的信中,他说到:“我是去年春天认识“阿尔托”的,但只是某次晚宴临时演出后去过她家一次。今年秋天她再度来到俄国,我在一个月期间没有去过她家一次。今年偶然在一次音乐会上我碰见了她,她对于我未去她家一事表示诧异。我当时答应去她家,但如果没有安东•鲁宾斯坦来莫斯科后拖我去看她,也许我就会失败的(由于我生来拙于交往)。从那时以后,我几乎每天收到她的邀请函,逐渐习惯于每天晚间去她家。我们很快两情相悦,彼此以心相许。当然这就产生了是否结婚的问题,我们俩都诚心愿意结婚,如果没有任何障碍,夏天就该举行婚礼了。但问题在于出现了阻力。首先是她母亲反对这桩婚事,认为我对于她来说,太年轻了(阿尔托大他五岁),而她母亲是和她长住在一起,并对女儿有重大影响力。其次,我的朋友们,特别是“鲁宾斯坦”,坚决设法不让我完成预定的结婚计划。他们说,我当上一位著名女歌唱家的丈夫以后,将将随她走遍欧洲各地、靠她而生活,不再习惯于工作,也没有工作机会。一句话,一旦我对她的爱情稍稍冷淡下来,剩下的将只是苦恼、维持面子、失望和毁灭。但如果“阿尔托”决定脱离舞台生涯而随我住在俄国,上述不幸局面是可以防止的,但“阿尔托”说,尽管她那么爱我,却不能下决心抛弃舞台生涯。舞台生涯已令她习惯,并给她带来了荣誉和金钱。目前她已经去华沙演出。我们决定夏天我去她的庄园(巴黎附近),我们的命运应该在那里决定。就像她不能下决心抛弃舞台生涯一样,我自己拿不定主意为她而牺牲我的整个前途,因为情况明摆着,如果我盲目地追随着她,我将不可能沿着我自己的道路前进。”
而那之后,“老柴”的父亲在回信中肯定了“阿尔托”的长处,一方面对他们结婚表示担忧,另一方面也说只要俩人真诚相爱,那些顾虑也毫无必要。总的说来,父亲希望他们再相处一些时候,验证一下爱情是否确实存在,先不急于结婚。
很显然,二人都放不下自己的事业,是面对心中的爱人,就能轻易放下吗?于是柴可夫斯基写了这首浪漫的钢琴曲《f小调浪漫曲》给了“阿尔托”,以表示自己与她继续走下去的决心。《f小调浪漫曲》感情真挚,曲调优美,“阿尔托”听后流泪了——她深切地感受对方的爱。然而现实依旧无法回避,二人最后决定先订婚,再商议以后的事情。但命运多舛chuǎn,订婚典礼取消了,阿尔托去波兰演出,不久就嫁给了一位西班牙男中音歌唱家“巴狄鲁”,只留下柴可夫斯基一个人在莫斯科独自咽下这爱情的苦酒。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之后,“阿尔托”回莫斯科演出,柴可夫斯基听到消息之后立刻去了剧院。当“阿尔托”走上台时,“老柴”望着那熟悉而久远的面孔,潸shān然泪下。
虽然二人未能修成正果,柴可夫斯基依旧十分敬重这位迷人的女歌唱家。若干年后,当二人把爱情化作友情,他们时长共叙友情,相伴出游。“阿尔托”也曾在书信中写道,“即使是现在,我依旧感谢你,那首优美的浪漫曲,依然是我的最爱”。
听完上面的故事,我们再回去听听这首作品,您是否能体会到柴可夫斯基那对待爱情的,细腻的情感和表达?会不会也会令你有所共鸣呢?
这首有如倾诉般的、充满期待的小品,可以作为一首富于表情的练习曲,从头到尾都可以感觉到柴可夫斯基独特的“如歌般”的气息。中段的左手部分模仿了鼓声节奏,颇有民间音乐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