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寶島會客室
金鐘導演劉嵩
劉嵩導演,英國倫敦國際電影學校畢業,曾在國外工作數年,參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HBO電影頻道等紀錄片的後製剪輯工作。回國後成立寶花傳播,專注於電視紀錄片以及電視戲劇節目製作與導演的工作至今,已有22年紀錄片製作與導演經驗。
劉導演以作品《城市的身世》首度獲得「優良文化錄影節目獎」,更榮獲2001年電視金鐘獎非戲劇類最佳導演獎;2004年再度以《我們的故鄉‧我們的故事》入圍2004年電視金鐘獎非戲劇類最佳導演獎;爾後以《福爾摩沙的指環》再度摘下2009年電視金鐘獎非戲劇類最佳導演獎。
在國際上,劉導演也以《黃羊川》入圍「義大利特倫托影展競賽片」、「墨西哥環境影展-特別介紹單元」,該片更入選「2010美國舊金山國際影展」及榮獲「2009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2010年以《福爾摩沙的指環互動數位敘事網站》入圍NHK日本賞,以及「十字路口的博物館」國際博物館學術研討會展品首獎。近年更以《對焦國寶》HD紀錄片榮獲2013年電視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獎。
拍攝過許多自然生態議題的金鐘導演劉嵩,他的作品之所以觸動人心,全靠著導演親自探勘體驗,才能呈現真實感受。而為了呈現台灣環境生態與人、大自然間的互動關係,劉導演透過自己的腳,踏遍臺灣每個角落,真實呈現一個個動人故事,以紀錄片的視角讓世界看見不同的台灣。
劉嵩導演最新作品《農村的遠見》系列紀錄片,耗時四年時間走訪德國、荷蘭、日本等國家,借鏡這些國家的農村發展,希望觀眾能透過鏡頭,了解這些國家的經驗,開啟觀眾對農村的想像與視野!
今天非常榮幸能邀請劉嵩導演來到節目中與聽眾們分享,紀錄片與電視電影的拍攝有甚麼不同?在多年導演生涯中,面對低潮時,是如何跨越鴻溝?另外,有人說紀錄片是“靠老天吃飯”,請導演談談製作過程中,特別難忘的經驗?
By 陳郁秀, Rti寶島會客室
金鐘導演劉嵩
劉嵩導演,英國倫敦國際電影學校畢業,曾在國外工作數年,參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HBO電影頻道等紀錄片的後製剪輯工作。回國後成立寶花傳播,專注於電視紀錄片以及電視戲劇節目製作與導演的工作至今,已有22年紀錄片製作與導演經驗。
劉導演以作品《城市的身世》首度獲得「優良文化錄影節目獎」,更榮獲2001年電視金鐘獎非戲劇類最佳導演獎;2004年再度以《我們的故鄉‧我們的故事》入圍2004年電視金鐘獎非戲劇類最佳導演獎;爾後以《福爾摩沙的指環》再度摘下2009年電視金鐘獎非戲劇類最佳導演獎。
在國際上,劉導演也以《黃羊川》入圍「義大利特倫托影展競賽片」、「墨西哥環境影展-特別介紹單元」,該片更入選「2010美國舊金山國際影展」及榮獲「2009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2010年以《福爾摩沙的指環互動數位敘事網站》入圍NHK日本賞,以及「十字路口的博物館」國際博物館學術研討會展品首獎。近年更以《對焦國寶》HD紀錄片榮獲2013年電視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獎。
拍攝過許多自然生態議題的金鐘導演劉嵩,他的作品之所以觸動人心,全靠著導演親自探勘體驗,才能呈現真實感受。而為了呈現台灣環境生態與人、大自然間的互動關係,劉導演透過自己的腳,踏遍臺灣每個角落,真實呈現一個個動人故事,以紀錄片的視角讓世界看見不同的台灣。
劉嵩導演最新作品《農村的遠見》系列紀錄片,耗時四年時間走訪德國、荷蘭、日本等國家,借鏡這些國家的農村發展,希望觀眾能透過鏡頭,了解這些國家的經驗,開啟觀眾對農村的想像與視野!
今天非常榮幸能邀請劉嵩導演來到節目中與聽眾們分享,紀錄片與電視電影的拍攝有甚麼不同?在多年導演生涯中,面對低潮時,是如何跨越鴻溝?另外,有人說紀錄片是“靠老天吃飯”,請導演談談製作過程中,特別難忘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