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lee的朗讀(佛法)

略論 4上士道 5奢摩他22(3-p91-95


Listen Later


更多佛法完整的課程可以看下面


【如來法性影音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L81Q7idwmC-AIFGtKt8Pg


《菩提道次第略論講記》PDF電子檔

http://www.towisdom.org.tw/07-free/langrinfreebook/langrim.asp


【造 論】宗喀巴大師

【釋 論】日宗仁波切

【譯 者】如性法師


【內容簡介】如性法師以日宗仁波切講授的《菩提道次第略論》音檔,配合翻譯的文字檔逐字校對,並針對有疑慮處進行修改、補充,期以最精準的方式,保留日宗仁波切的完整開示。內容涵括宗喀巴大師的原文及科判、赤江仁波切的輔助科判、日宗仁波切的開示;如性法師參閱其他論著後,亦將相關的部份以附註的方式加入其中,並在每個法類之後加入相關的問答,藉此讓大家更清楚了解道次第的內涵,進而有助實修。


二、正文。

此中有二: 戌一、明辨其思,滅除沉掉之理。戌二、明辨何為生起沉掉之因。 戌一、明辨其思,滅除沉掉之理分二:

一、介紹「思」。

如《集論》云:「何者為思?能令心造作之意業,於善、不善、無記令心趣 入為業。」此中之義,如磁石力,令鐵無法自主而動;如是役使其心於善、不善、 無記三者任一而轉之心所為思。此處是說若生沉掉任一,令心造作斷彼之思。 所謂的「思」,宗大師先引用《集論》中的一段文作為依據,並以譬喻來解 釋這段文義:就像磁鐵能夠控制鐵釘移動的方向,思心所也能控制心,使它趨向 善、不善、無記任何一法。在此所強調的「思」,是當發現心中生起沉掉任何一 者時,促使內心設法去斷除沉掉的一種念頭。


二、滅除沉掉的方法分二:

一、滅除「沉沒」的方法。

二、滅除「掉舉」的方法。初中分四:


一、作意所喜事物和光明相等來遮止沉沒。

若爾,滅除沉掉之理為何?心沉沒者,是心過於內攝,失去執持所緣之力, 故應作意所喜事物,如觀佛身,令心向外流散,然非引生煩惱之喜,或可作意日 光等光明相;沉沒除已,便應隨即緊持所緣而修,此為《修次初篇》所說。

此不 應修己厭惡之所緣,因厭惡乃心向內攝之因。又以觀慧廣泛思擇所欲思境,亦能 遮止沉沒,《攝波羅蜜多論》云:「由勤修觀力,令退沒高昂。」 既然如此,那該如何滅除沉掉呢?文中首先提到滅除「沉沒」的方法。所謂 的「沉沒」,是指心在對境時過於向內收攝,以致執持所緣境的力道弛緩,內心 呈現低沉的狀態。為了改善這種情況,《修次初篇》提到:此時可以透由思維佛 功德等令人歡喜的事物,或者作意太陽、月亮等光明相,讓原本過於內攝、低沉 的心振奮起來,但這並不是指讓自己去想會產生煩惱的歡喜境;等到沉沒消失之後,應該立即提起心力再繼續修三摩地。 當察覺沉沒已生起時,就不該再次思維無常、輪迴苦等令人不悅的事,因為 這會讓心持續向內收攝而感到更加沉重。此外,廣泛思索自己有興趣的法類也能 滅除沉沒。對此,《攝波羅蜜多論》說:透由善觀察慧認真思維法義,能讓退沒 的心提升起來。


二、令心高昂等來遮止沉沒。

沉沒或退沒者:執持所緣之力減弱,是名沉沒;過於內攝,則名退沒。是故 令心高昂、增廣所緣,便能遮止。

《中觀心論》云:「修廣大所緣,令退沒寬闊。」 又云:「觀精進利益,令退沒高昂。」能滅沉沒諸對治中,最重要者,是由思維 三寶、菩提心之利益、獲得暇身義大等諸功德,令心如於睡者臉上澆冷水時,頓 能清醒;又此有賴於功德品以觀察修令心生起感受。

雖然沉沒與退沒的名稱不同,但是意思相同:當心執持對境的力道弛緩、提 不起勁,稱為「沉沒」;心過於向內收攝,造成內心欠缺活力,稱為「退沒」。 假使沉沒的情況嚴重,就應該先暫緩止修,改由觀修來提升心力,例如:透由思 維三寶、菩提心的利益,或是今生獲得暇身義大等諸功德,而讓原本沉重的心恢 復活力,就像想睡覺時在臉上潑灑冷水,能頓時讓人清醒一樣;而想達到這種效 果,又取決於之前是否已對這些法類生起感受。


三、若心呈現昏暗,不能清楚顯現對境,應修光明想和淨妙所緣等。

沉沒所依之因:昏沉、睡眠及能引生此二者之心黑暗相。若修光明對治彼等, 便能不生沉沒;生已亦能遮止。

《聲聞地》云:起身步行;作意光明之相,數數 串習;隨念佛法僧三寶、戒律、布施、天人六者任一;或思其餘淨妙所緣,令心 高昂;讀誦開示昏沉、睡眠過患之經論;眺望遠方、月亮及星辰等;或以淨水洗 面。 生起沉沒的因,包括昏沉、睡眠,以及引生這兩者的陰暗之心。如果能以光 明想加以對治,就能避免沉沒生起;即便沉沒已經生起,也能藉此將它消除。

《聲聞地》中提到多種對治沉沒的方法,例如:起身散步;反覆作意太陽、 月亮等光明相;隨念佛法僧三寶、戒律、布施、天人六者其中一者;思維其他令 人感到歡喜的事,藉此提升心力;讀誦闡釋有關昏沉、睡眠等過患的經論;眺望 遠方、月亮及星辰等;或以冷水洗臉。


四、粗細不同的沉沒要以不同的方法來對治。

又若沉沒輕微或僅少起,即應緊攝其心而修;倘若沉沒厚重或數生起,則應 暫緩所修,並修任一對治,待除沉沒,後復修習。若心執持其所緣時,相不明晰, 於心如現昏暗之相,任起輕重其一,應執燈燭、火燄、日光等光明相對治,數數串 習,令心生起大明澄相。 不同的沉沒要以不同的方法加以對治:假使發覺沉沒輕微,或是生起的頻率 不高,當下只要稍微加強心的力道即可,不必暫緩修定;如果發覺沉沒厚重或是 不斷產生,就要暫緩修定,尋找一個適當的方法來對治,等到沉沒消失之後,再 繼續修三摩地。

從正文的解釋可以發現,此處輔助科判中所謂的「粗細沉沒」, 並不是之前所介紹的粗、細兩種沉沒,而是從沉沒的輕重與發生次數的多寡來判 別。 假如心在執持所緣境時,心中所呈現的影像模糊不清,或是內心昏暗,不論 情況輕重與否,都應該觀想燈燭、火燄、日光等光明相而加以對治,對此反覆串 習,讓心生起大明澄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john lee的朗讀(佛法)By leem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