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什么是善的基础?为什么要培育美德?
佛陀在《相应部•拘萨罗相应•8》(SN 3.8)中开示:「一切方位周遍寻找,找不到比自己更可爱的人。同样地,其他众生也都最爱自己。因此,爱惜自己的人,不应该伤害他人。」
这便是善的根本基础。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最珍爱的莫过于自己。
没有人愿意遭遇不幸、承受痛苦,而是渴望远离苦难、寻求快乐。
行善积德,正是源于我们最本真的愿望——离苦得乐。
根据自然法则,善是一切快乐的根源。因此,众善奉行是诸佛的教诲,因为佛陀是最懂得如何爱自己、爱一切众生的人。
然而,众生的苦乐并不相通。每个众生都是自己业的主人,业的继承者,以业为亲属,以业为依靠。
即便是最慈悲、最懂得爱众生的佛陀,也只能教导我们如何爱自己,因为佛陀无法将快乐的感受直接赋予我们,也无法替我们分担一丝一毫的痛苦。
那不会被摧毁的善,那不会被打败的善法力,能够让我们持续坚定地行善积德,归根结底,源于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理由:我们都深爱着自己。
正是这份自爱,推动我们走向善行,坚持行善,圆满美德。
在这五分钟的佛法短开示中,吉祥尊者将与大家一起分享善的底层逻辑,欢迎恭听。☸️
📻什么是善的基础?为什么要培育美德?
佛陀在《相应部•拘萨罗相应•8》(SN 3.8)中开示:「一切方位周遍寻找,找不到比自己更可爱的人。同样地,其他众生也都最爱自己。因此,爱惜自己的人,不应该伤害他人。」
这便是善的根本基础。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最珍爱的莫过于自己。
没有人愿意遭遇不幸、承受痛苦,而是渴望远离苦难、寻求快乐。
行善积德,正是源于我们最本真的愿望——离苦得乐。
根据自然法则,善是一切快乐的根源。因此,众善奉行是诸佛的教诲,因为佛陀是最懂得如何爱自己、爱一切众生的人。
然而,众生的苦乐并不相通。每个众生都是自己业的主人,业的继承者,以业为亲属,以业为依靠。
即便是最慈悲、最懂得爱众生的佛陀,也只能教导我们如何爱自己,因为佛陀无法将快乐的感受直接赋予我们,也无法替我们分担一丝一毫的痛苦。
那不会被摧毁的善,那不会被打败的善法力,能够让我们持续坚定地行善积德,归根结底,源于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理由:我们都深爱着自己。
正是这份自爱,推动我们走向善行,坚持行善,圆满美德。
在这五分钟的佛法短开示中,吉祥尊者将与大家一起分享善的底层逻辑,欢迎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