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孟子|一生的书

万章上第1章


Listen Later

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
號(号):会意字。从号、从虎,表示如虎啸般大声叫喊。简体字从口表示号是拖长声音的大声喊叫。本义是大声呼叫。转指大声哭。

"哭"是哭泣的通称,古今皆然;"泣"是多泪之哭,有泪无声,多指小声或无声流泪之哭;"啼"是大声之哭;"号"是声言交杂之哭,哭而有言。

怨:《说文解字》:“怨,恚也。从心、夗声”。转卧而互相交接是夗(夗:yuān ,yuàn ,wǎn ,wān 。《说文解字》:“夗,转卧也。从夕、从卪。)之范式。心、夗两范式叠加。心思辗转反侧无所交接是怨之范式。本义:不满意,责备。

“慕”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图1、2)。“慕”字由“莫”字和“心”字构成。整个字的意思就是心里想念着离开的人,由此产生了思念的含义。“慕”字是由本义思念、思慕引申为羡慕、仰慕之义。
字源演变流程图
金文的“慕”字,字形的上方是“莫”字,表示太阳落山,表声旁;表声旁;下方是“心”的形状,作为形旁,表字义,表示和人的心理活动相关。

《十三经》,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为历代儒客文人推崇。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汉字数量有多少呢?
一般人认2500个就可以看书看报发短信了,好的高中生认3500字。《新华字典》收11000字。
东汉《说文解字》收正篆9353个字,为东汉时期的常用字形。据清人《十三经集字》统计,先秦“十三经”所用不重复的单字只有6544字。
英语常用单词3-4万,一共有40-60万,《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收录了301,100个主词汇,词典收录的词汇达到61万余个。《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收录单词、短语和释义共计230,000余条。

被古人认为是曾子弟子并且有姓名或字留传于世的,则有十一人,即:孔伋(字子思)、阳肤、子襄、沈犹行、单居离、乐正子春、公明仪、公明高、公明宣、公孟子高、孟仪。
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
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
1、不是你所知道的-你不知道、理解
2、相背离与你所知道的-你知道的不正确
3、均为借助他人的说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篇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孟子-离娄下
恝然(淡然,无动于衷;不在意的样子);恝置(淡然置之,置之不理);恝视(漠视);恝情(忘情)
恝然:如今的他,对于周遭的一切都很~,冷漠得让人害怕。

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孟子.告子下第3章

仓: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形体像粮仓。上面是屋顶,中间是一扇门,下面是地基。本义是粮仓。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俗语,出自《管子·牧民》

廪:“廪”的古字写作“㐭”,甲骨文作图1-2,像露天的谷堆,其顶上作一亭盖形,属象形字。战国文字(图4-8)字形变化较大,有不同字形将近20个,齐、晋、楚、秦系文字字形各异,但字上端像亭盖(个别的像仓房盖),下端像谷堆形则不变。小篆(图9)㐭上端沿袭商周文字,下端则取晋系文字的一种写法而成。后来为表明是储粮的地方,在“㐭”的下面加一“禾”字作“禀”形,就是形声字。“禀”发展为多义字后,为区别字义,又在“禀”字上加义类“广(yǎn)”旁,表示这是藏粮的建筑物,后来“廪”字就成为粮仓的专义字。

備(备):备(繁体)在甲骨文时期就加上了“人”,是个形声兼会意字。备最初指谨慎,甲骨文的下方是一个方形的箭袋,上方是一支箭头朝下的箭,箭头伸入到了袋中。两相会意,表示箭插于箭袋之中。它的本意是装箭的工具,读fú。箭袋装满箭,表示准备好了。由此引申出准备、完备。读bèi。金文基本上同与甲骨文,只是箭与袋略有变化,但意思未变。小篆中装箭的箭袋没变,而箭变得根本不像箭了,但准备好了的意思未变。


畎:形声字。从田,犬声。这个字又写作“く”,像田间水沟。本义是田间的沟。“畎(音quǎn)亩”,即田亩。“就”,从。“胥”,相视、全、尽。

《论语·里仁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跳出二元对立—去慕
慕父母长大以后失去,儒家教育伦理、人性,修道之谓教的教育伟大之处,往动物性里面装几希的人性,

原文:

【萬章章句上】凡九章
■萬章問曰。舜往于田。號泣于旻天。何為其號也。孟子曰。怨慕也。萬章曰。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勞而不怨。然則舜怨乎。曰。長息問於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則吾既得聞命矣。號泣于旻天。于父母。則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爾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為子職而已矣。父母之不我愛。於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食廩備。以事舜於畎畝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為不順於父母。如窮人無所歸。天下之士悅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憂。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憂。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憂。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人悅之。好色。富貴。無足以解憂者。惟順於父母可以解憂。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学习孟子|一生的书By 本照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