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
主:象形字。篆体像灯火。本义是灯头火焰。引申为主人。所为主-作为主人,怎么款待宾客;所主-所投宿到那个主人家。“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察在朝之臣,观察所款待宾客。“观远臣,以其所主”,观察远方来仕之臣,就看他寄宿的主人。
痈疽:yōng jū发生于体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患,是一种毒疮。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属于阴症。
兄弟也:古人男女不分尊卑,孔子嫁女儿,是“以子妻之”;此处兄弟即姐妹。
卿:会意字。在甲骨文(图1、2)中,“卿”的字形像两个相对席地而坐的人,面对一个装满食物的瓦罐之类的食器就餐。“卿”古义:“两人对食为卿”。这两人,旧说是一君一臣、一尊一卑、一长一幼;故此君对臣,夫对妻,大臣对下属的你呼,叫“卿”。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遂至陈,主于司城贞子家。岁馀,吴王夫差伐陈,取三邑而去。”
《说苑·至公》:“是孔子尝厄,主(为主人家)司城贞子(陈国大夫),为陈侯周(陈国国君,名周)臣。”
孔子在陈国,居住在司城陈侯周家中,并作为一位谋臣。
鬻(yù):会意字。鬲:煮饭的炊具。两个”弓“字代表热气腾腾。米在鬲(lì 古代一种炊器。似鼎,口圆,三足中空。)里热气腾腾。所以“鬻”的本义是:粥。“鬻”原为“粥”的本字,“粥”是“鬻”的异体字,后两字从形、义分化,鬻的本义消失,由“粥”代替本义。而“鬻"则假借为“卖”,如:鬻歌。鬻画。鬻文为生。
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 。有虞氏死生不入于心,故足以动人。《庄子》外篇·田子方
百里奚是虞国的大夫,国破流落秦国,做了奴隶。秦穆公吩咐他去养牛,他便一心养牛。别的奴隶梦想升官发 财,百里奚不,所以他养的牛条条肥壮。秦穆公知道他品 德高尚,从牛棚把他提拔到朝廷当了相爷,忘记了他曾经 是奴隶,身份仅值五张羊皮。这是春秋时代的故事了。更早些呢,尧帝时代,天下太平。历山有个农夫,名 舜,隶属有虞氏族。舜的父母暴虐,弟弟恶劣,串起来 陷害他,多次差点把他害死。可他仍然孝顺父母,爱护 弟弟,委屈求全,不把自己的生死放在心上。尧帝知道 他品德高尚,深受感动,提拔他做接班人,就是后来的舜帝。
五羖大夫(“羖”音gǔ,黑色公羊)
“伊尹以割烹要汤”、“百里奚五羊皮要秦穆公”这两个为求明主的不合情说法有故事性,十分适合专制皇权时代,所以代代传颂不绝。
甲骨文“干”象叉形,一种与与戈相对抗的叉形武器是“干”之范式。上像盾牌之饰,竖像其柄,横像盾面。
《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
污(汙):形声字—会意字。篆、隶书从水(氵),表示水流;于表声。是停积不流的水,引申为脏,不洁净。
简体字楷书作污,表示水(氵)欠(亏)干净。“水”与“亏”联合起来表示“地面积水坑”。本义:泥水坑。引申义:泥水、脏水。本义是停积不流的污水。引申为脏。
鄉(乡):金文形体像两人相向而食,中间是盛满食物的食器。鄉简化为乡。本义是乡人共食。引申为乡村。
黨(党):形容词-形声。从黑,尚声。本义:晦暗不明。“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名词-古代地方户籍编制单位。五百家为党。动词-偏私,偏袒,知晓,解悟;朋党;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
《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
”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孔子说:“人可以分为五等: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能辨别这五种人,那么治国之道就尽在其中了。”
公曰:“何谓贤人?”孔子曰:“所谓贤人者,德不逾闲,行中规绳,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道足以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富则天下无宛wǎn 财(指积聚财物),施则天下不病贫,此贤者也。”
所谓庸人,只知有己,不知有他,随波逐流;所谓士人,虽不通达却有自己的信念和原则,然往往活在自我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谓君子,明智通达,自强不息,不诱于誉,不怨于谤,率道直行;所谓贤人,德合法度,行合规范,乐善好施,心怀大众,普济天下;所谓圣人,德合天地,变通无方,穷究万事,“明立日月,化行若神。
原文:
■萬章問曰。或謂孔子於衛主癰疽。於齊主侍人瘠環。有諸乎。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為之也。於衛主顏讎由。彌子之妻與子路之妻。兄弟也。彌子謂子路曰。孔子主我。衛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進以禮。退以義。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癰疽與侍人瘠環。是無義無命也。孔子不悅於魯衛。遭宋桓司馬將要而殺之。微服而過宋。是時孔子當阨。主司城貞子。為陳侯周臣。吾聞觀近臣。以其所為主。觀遠臣。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癰疽與侍人瘠環。何以為孔子。
■萬章問曰。或曰。百里奚自鬻於秦養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信乎。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晉人以垂棘之璧與屈產之乘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百里奚不諫。知虞公之不可諫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為污也。可謂智乎。不可諫而不諫。可謂不智乎。知虞公之將亡而先去之。不可謂不智也。時舉於秦。知穆公之可與有行也而相之。可謂不智乎。相秦而顯其君於天下。可傳於後世。不賢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鄉黨自好者不為。而謂賢者為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