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韌你說! XiRen Let's Talk

N次掉入兔子洞 - 在美式思维和中式思维之間尋找歸屬感


Listen Later

In honor of #AAPI #heritage month, I was invited to share my story with the #AsianAmerican audiences living in NY + LA. But perhaps, this story will resonate with you as well :)


(continued from previous segment)


6 年前我开始在电台工作, 这个比我在中国上学的时间都要长。
在电台工作可以说是儿时的梦想成真——因为从我开始有记忆的时候,我妈妈就非常非常喜欢收音机。小的时候时常都会在枕边放一个迷你半导体,晚上是听故事、听相声睡觉的。直到后来搬到英国之后,才发现收音机以前收听的节目收不到了。当时我很小,我以为是自己把收音机搞坏了,所以一直不敢告诉我妈妈发生了什么,然后不能够再听到自己喜欢的故事的时候,我就开始假装我是讲故事的人。我会把我的一些公仔摆在窗户的角落那里,然后假装通过麦克风给他们讲故事。
当时很多其他的小孩子都在 playground(操场)上玩,或者是玩过家家,play house。但是我当时是 play radio。
在电台工作,其实感觉就像是又掉入了另外一个兔子洞一样。一开始非常难适应,不但是因为语言的问题,而且也是思维的不一样。看事情的看法不一样。而且一开始报新闻的时候,英文的新闻跟中文的新闻…… 世界是不一样的。
英文里有句话说,a different language gives you a different view of the world. 不同的语言会给你展示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我在电台工作的时候才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因为不同的搜索引擎,用英文关键词跟用中文关键词,搜索出来的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一点当时让我感觉就是给节目做 research (背景工作)的时候,就让我很…不但是眼花缭乱,而且冲突很多。我觉得这个冲突是只有跨文化的时候你才会有的。因为在同一个文化、同一种语言里,你是不会有这种鲜明的对比的这个感觉。所以当你有了这个鲜明的对比,你才会纠结,要讲哪一个才好。
我在做节目的时候学到很多。我在放广告的时候也学到很多。我在电台的时间,我在不停的去观察其他的 DJ 是怎么样讲话的,他们是怎么样跟听众沟通的,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去听广播。这就让我了解到了中式思维。
也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开始有了中式思维的介入,我才可以逐渐的去了解我父母的想法。其实这不单是文化,这也有generation,就是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的年龄的不同而导致的思维的不同。我会觉得跟其他的DJ,同龄的DJ,他们的父母和我的父母,有的时候,他们的出发点或者是说出来的话,是一样的。这种共鸣帮到了我很多。
在没有这种共鸣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我跟父母的沟通,我都会觉得他们说的话,那些文字就很迷宫一样,因为嘴上说的跟心里想的是有很大出入的。然后在西方长大的我,说的跟想的几乎是一致的,没有太大的出入。所以我是直话直说,就是想了什么就说什么。所以不会说,拐着角,拐着弯去说话,有什么话我都会说出来。不像是中文里的那句话,心知肚明。可是,我怎么会知道 … 用美式的思维去理解心知肚明, 我怎么会知道你肚子里有这么?我怎么会知道你的心里有什么?如果你不说在嘴上的话,如果你不把话说出来的话,我怎么样去理解,要怎么样去 assume? 因为在西方非常注重不要去 assume 别人的想法,不要去 assume 别人的感受。
小的时候上学的时候,老师就会跟我们说,如果你去assume,就是你去认为别人的想法,你就会 “make  an ass out of you and me” 。因为这个单词是这样拼的: a - s - s

- u - m - e, 所以这是一个记住这个单词是怎么拼写的一个 trick。所以,这是两节课合二为一。老师即教了我们这个单词怎么拼,也教了我们不要去认为别人是怎么感觉到。你要问。所以这个是有很大文化差异的。因为我不去替你去想,在西方的环境下这是一种对你的尊敬。您有你的想法,我尊重你的想法,我不会去替你想。可是在中式的思维里好像这不是一种尊敬,这是误解的开始。
在吵过这么多年之后,其实我是能够总结出一些经验的。其实很多吵架的原因,你越往根里去挖掘,你就会发现其实是因为不同的文化对爱的表达是不一样的。
在西方,对爱的表达是非常physical,hugs,touch,也非常 verbal,像西方里有一个很有名的 post,叫五个不同的爱的语言 the Five Love Languages, 里面就有
words of affirmation, 就是用语言去告诉你,去传达爱。然后,用 physical touch 去传达爱。这两个在中式的文化里,都是比较低的。
我妈很生气的时候会说,"中国人不 hug"。但是当你的孩子是在西方长大的,当你的孩子看到其他人的家长都在 hug 他,在学校接送孩子的时候,当你的环境不是在中国的环境的时候,就是大家如果真的都不 hug, it’s okay. 因为大家都不hug, 所以我不会觉得我少了什么东西。但是在西方长大的时候,你看到别人都有的然而你没有,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缺乏。然后跟家长说了之后,表达出了有这种缺乏之后,家长再不给,这就会造成一种心理上的缺乏,一种 emptiness,一种空空的感觉。
其实作为家长,带着孩子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肯定有很多压力,肯定不容易,肯定有空虚的感觉。但是,他们不会说。那,这样不去说,孩子也不回去想到。有很多次当我想和我家人沟通的时候,我都会听到,“就这样吧,算了算了”,或者是,“你有完没完?”,要不然就是,“行了行了”,就不会让你去讲话。所以,我们是没有办法去解决一个我们回避的问题。
不說的話,終成遺憾。 這不是文化差異, 恰恰相反,这是人性,这是我们共有的一种需求。每个文化里的人都有的一种需求: To be heard, to be seen。那么作为第三文化的人,就是在这种文化跟文化之间的交界处成长、生活的人来说,这种 placelessness,这种不知道管哪里叫家的人,这种 placelessness 的感觉也不是 unique (独特)。它不是只有你有,也不是只有我有。这个也是一个我们大家共有的感觉。
其实,只要是身在海外的人,无论是家长也好,孩子也罢,我们都是在带着伤去寻找一种归属感。最能够给我们这种归属感的人其实还是家人。但是又好像,当我们掉进了兔子洞之后,每个人都面目全非了似的,都换了个样。
家长有在变,孩子有在变,因为每个人都是有不同的压力,有不同的牺牲。我觉得在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给予彼此一种重新认识自己,重新了解对方的这么一个机会和空间。就好像是我在这儿分享我的故事一样,我认为当我们在了解到了彼此的故事之后,哪怕即便还是在兔子洞里生活,但是兔子洞里的生活也可以变得美好很多。

#美式思维 #中式思维 #归属感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英語韌你說! XiRen Let's TalkBy XiRen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