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秋野·说史
三百年大明社稷,浩浩汤汤,荡气回肠,然而,回溯历史的源头,是什么促成了如此帝国的建立,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完成了这样的丰功伟业,大明的明,到底又意味着什么?欢迎走进秋野说史,带您了解,明朝是怎么来的。
11.一个你看不懂的刘福通
第二次东征开始,红巾军一路势如破竹,那家伙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来多少高丽的军队都能被他们干下去,没有打不赢的仗。
在拿下了安东之后呢。
红巾军乘胜追击,就打你的软肋,乘你病要你命,红巾军强攻慈悲岭,高丽军主帅安佑与金得培根本无心防守,就只能掉头逃逸。
慈悲岭的背后就是高丽的都城开京城。
此时,开京门户大开,恭愍王逃往安东,不几天,红巾军就顺利攻陷了开京,按照咱们红巾军的惯例,接着烧,焚其宫阙。
与此同时大量高丽百姓也加入了红巾军,大约有十万多人。
次年的元月,高丽的总兵官郑世云率二十万大军,屯驻于开京东郊的天寿寺一带。
郑世云命令安佑、李芳实、崔莹从东、南、西三面围攻红巾军。
当时,开京城大雪风飞,红巾军也没想到高丽军会雪天奇袭,所以这个时候大多都在营中取暖,并且诵念佛经,高丽的万户李成桂(这个人是朝鲜太祖)率领2000精兵从东北方向出其不意,攻入开京,正在休息的红巾军顿时大乱。
攻入城中后,高丽后继大军迅速跟上,红巾军大败。
关先生,沙刘二以下十万人战死,破头潘率领残部顺着鸭绿江,退回了辽阳。
同年的四月,退守辽阳的红巾军被元军全歼,破头潘被俘。
至此,红巾军两度远征高丽均以失败告终。
我们在两期之前讲过,远征高丽的这一支部队是中路军的其中一支,破头潘的被俘,也代表着这一中路军的灭亡,两支中路军便只剩了绛州一支。
中路军转战2000多公里,战线太长,与韩宋主力军之间失去联系,从大军合围变成了孤军奋战。
也由于人生地不熟,没有根据地所倚靠,所以多靠游击作战,缺乏补给。
而且红巾军在第一次东征的10个月前就已经派使者通知了高丽,也就使高丽得以从容准备。
不过在红巾军两次打击下,加上倭寇的不断骚扰,王氏高丽的丧钟已经敲响。
尽管红巾军被打退了,但立下大功的李成桂却也就此逐渐掌握了兵权,并最终废掉了国王,自立为王,建立了朝鲜帝国,高丽国就此灭亡。
在破头潘被俘虏之后中路军残部投降了孛罗帖木儿,刘福通成为了一个实打实的光头司令。
老刘同志在发动三路红巾军北伐的同时,本人在山东也没闲着,他想着倚托益都和曹州两个经营比较巩固的行省为基地,展开对汴梁的攻击,意图使汴梁城成为名副其实的韩宋政权都城,我们在此前也提过一次,想听那一期的朋友可以出门左转往回翻一下。
我们再说说中路军远征高丽的时候,刘福通在干嘛呢?
库搽~~~
时间回到了至正十七年六月,刘福通带兵首攻汴梁城,但是出师不利,首次进攻并没有取得任何的战果,书中记载只有两个字,叫不下。
经过了两个月的修整,十七年的八月,刘福通想明白了,正面刚不行我就围困你,所以老刘把部队一分为二,分别攻取大名和卫辉两路,形成一种对汴梁城包围的态势。
好,在这儿我们要先分析一下老刘此时的兵力分布状态:
首先,老刘手里的所有部队,先分成了四大支,分别是西、东、中三路北伐军,和自己手里正在河南抢地盘的主力军。
其次,东路军分成两部,一部由毛贵带领,一部由田丰带领,中路军此时正在山西境内,远征高丽还没开始。
至正十七年的十月,元廷增派了新的知枢密院事达理麻失里进攻雷泽和濮州,这两个地方咱们从地图上就能看出,正好嵌在大明和卫辉之间,他们又都在汴梁城的北边,而且大名还离得比较远,如果达理麻失里真的趁其不备一口拿下雷泽和濮州,也许真的有可能就把刘福通安排在卫辉的这支部队给吃掉,估计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
但是,还是刘福通的反应要更快一点,他率先在达理麻失里还没有开始拿下濮州时就派遣大军迅速干掉了他。
达理麻失里被刘福通杀死,节制河南元军的答失八都鲁眼看自己也没法守了,被迫领军后退到了石村。
历史上啊对这件事还有另外一个记载,说:“朝廷颇疑其玩寇失机,使者促战相踵”。
我们来翻译一下,说史顺帝陛下这个时候觉得上层安排的进攻策略按道理来讲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啊,怎么就失败了,他思前想后,加上答失八都鲁这个人一直就没打过什么胜仗,唯独在救自己儿子的时候爆发过一次小宇宙,这就让顺帝非常的苦恼。
其实他也像咱各位一样,遇到自己解释不了的问题是,也想推脱责任,也容易钻牛角尖,而且身边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人可以引导他,所以顺帝开始怀疑答失八都鲁的用心了。
你是不是故意不打赢的?你是不是对我有二心啊?你是不是压根儿就和红巾军是一伙的啊?
那您看,一般有了这种想法以后,顺帝几乎就没有可能往好处想了,于是,他就派遣了大量的使者前去催促他出兵和刘福通死磕。
派人多到什么程度呢?刚才我们读到了一个词儿,叫相踵,接踵而至的踵,就是说刚送走一个下一个又来了,这个刚送走又来了一个,就达到了这样的一个程度,你说答失八都鲁心里憋屈不?
而且这样还没完,刘福通成功的捕捉到了这样的细节,嗅觉非常的灵敏。
你俩不是这会儿关系有裂隙了嘛?那得嘞,我来给你使个反间计吧。
《元史·答失八都鲁传》中记载,“诈为答失八都鲁通和书,遗诸道路,使者果得之以进。答失八都鲁觉之,一夕忧愤死,十二月庚子也”。
这段就好玩了,刘福通啊,到处散布谣言,说答失八都鲁已经和自己互通书信啦,我们两人决定要联手制裁朝廷啦,哎?对了,我手里还有我们互通过的书信呢,来来来,不信你们来看看,一人一封啊,不要抢不要抢。
那好家伙,你这玩儿答失八都鲁受得了受不了,结果,和老刘预想的一模一样,有路过的使者就把这样的书信和一路之上所听闻的传言就进言给了皇上,这一下等于在答失八都鲁的心窝子上狠狠的捅了一刀,又气又恼,又没地方说去,你说了皇帝也不信啊,于是悲愤交加,这大哥就把自己给气死了,就这样,元顺帝的心里舒服了,刘福通心里也舒服了,但是从此以后你要再想守河南,怕是没戏了。
那我们话又说回来了,答失八都鲁就这么没用么?
当然不是,我们就来说一说他的一些故事。
答失八都鲁呢,他是南加台的儿子,曾祖名叫纽瞞,祖父是也速答儿。
答失八都鲁世袭万户,他们祖上几代人都是万户,镇守者罗罗宣慰司,是个地地道道的一方土地主,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红巾军石人起义时,答失八都鲁镇压起义有功,被四川省平章荐举为船桥的万户,于是有了统兵的权力。
之后不久朝廷便派他出征云南,升任大理宣慰司的都元帅,算是平步青云,这时候就已经是一方封疆大吏了。
至正十一年(1351),元顺帝特别下令,委任答失八都鲁为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命令他发本部探马赤军三千多人,跟随平章咬住去镇压荆襄(xiānɡ)的农民起义。
至正十一年的九月,他们到达了安平。
咬住平定江陵以后,答失八都鲁请求朝廷让自己率兵攻打襄阳城。
朝廷也同意了,到了至正十二年答失八都鲁带兵抵达了荆门。
这时,起义军有十余万,而官军只有三千余人。
但是这场硬仗竟然让答失八都鲁打赢了,那么他是怎么办到的呢?
咱们下期再讲。
明朝是怎么来的感谢您的捧场,我是秋野。
秋野·说史
三百年大明社稷,浩浩汤汤,荡气回肠,然而,回溯历史的源头,是什么促成了如此帝国的建立,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完成了这样的丰功伟业,大明的明,到底又意味着什么?欢迎走进秋野说史,带您了解,明朝是怎么来的。
11.一个你看不懂的刘福通
第二次东征开始,红巾军一路势如破竹,那家伙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来多少高丽的军队都能被他们干下去,没有打不赢的仗。
在拿下了安东之后呢。
红巾军乘胜追击,就打你的软肋,乘你病要你命,红巾军强攻慈悲岭,高丽军主帅安佑与金得培根本无心防守,就只能掉头逃逸。
慈悲岭的背后就是高丽的都城开京城。
此时,开京门户大开,恭愍王逃往安东,不几天,红巾军就顺利攻陷了开京,按照咱们红巾军的惯例,接着烧,焚其宫阙。
与此同时大量高丽百姓也加入了红巾军,大约有十万多人。
次年的元月,高丽的总兵官郑世云率二十万大军,屯驻于开京东郊的天寿寺一带。
郑世云命令安佑、李芳实、崔莹从东、南、西三面围攻红巾军。
当时,开京城大雪风飞,红巾军也没想到高丽军会雪天奇袭,所以这个时候大多都在营中取暖,并且诵念佛经,高丽的万户李成桂(这个人是朝鲜太祖)率领2000精兵从东北方向出其不意,攻入开京,正在休息的红巾军顿时大乱。
攻入城中后,高丽后继大军迅速跟上,红巾军大败。
关先生,沙刘二以下十万人战死,破头潘率领残部顺着鸭绿江,退回了辽阳。
同年的四月,退守辽阳的红巾军被元军全歼,破头潘被俘。
至此,红巾军两度远征高丽均以失败告终。
我们在两期之前讲过,远征高丽的这一支部队是中路军的其中一支,破头潘的被俘,也代表着这一中路军的灭亡,两支中路军便只剩了绛州一支。
中路军转战2000多公里,战线太长,与韩宋主力军之间失去联系,从大军合围变成了孤军奋战。
也由于人生地不熟,没有根据地所倚靠,所以多靠游击作战,缺乏补给。
而且红巾军在第一次东征的10个月前就已经派使者通知了高丽,也就使高丽得以从容准备。
不过在红巾军两次打击下,加上倭寇的不断骚扰,王氏高丽的丧钟已经敲响。
尽管红巾军被打退了,但立下大功的李成桂却也就此逐渐掌握了兵权,并最终废掉了国王,自立为王,建立了朝鲜帝国,高丽国就此灭亡。
在破头潘被俘虏之后中路军残部投降了孛罗帖木儿,刘福通成为了一个实打实的光头司令。
老刘同志在发动三路红巾军北伐的同时,本人在山东也没闲着,他想着倚托益都和曹州两个经营比较巩固的行省为基地,展开对汴梁的攻击,意图使汴梁城成为名副其实的韩宋政权都城,我们在此前也提过一次,想听那一期的朋友可以出门左转往回翻一下。
我们再说说中路军远征高丽的时候,刘福通在干嘛呢?
库搽~~~
时间回到了至正十七年六月,刘福通带兵首攻汴梁城,但是出师不利,首次进攻并没有取得任何的战果,书中记载只有两个字,叫不下。
经过了两个月的修整,十七年的八月,刘福通想明白了,正面刚不行我就围困你,所以老刘把部队一分为二,分别攻取大名和卫辉两路,形成一种对汴梁城包围的态势。
好,在这儿我们要先分析一下老刘此时的兵力分布状态:
首先,老刘手里的所有部队,先分成了四大支,分别是西、东、中三路北伐军,和自己手里正在河南抢地盘的主力军。
其次,东路军分成两部,一部由毛贵带领,一部由田丰带领,中路军此时正在山西境内,远征高丽还没开始。
至正十七年的十月,元廷增派了新的知枢密院事达理麻失里进攻雷泽和濮州,这两个地方咱们从地图上就能看出,正好嵌在大明和卫辉之间,他们又都在汴梁城的北边,而且大名还离得比较远,如果达理麻失里真的趁其不备一口拿下雷泽和濮州,也许真的有可能就把刘福通安排在卫辉的这支部队给吃掉,估计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
但是,还是刘福通的反应要更快一点,他率先在达理麻失里还没有开始拿下濮州时就派遣大军迅速干掉了他。
达理麻失里被刘福通杀死,节制河南元军的答失八都鲁眼看自己也没法守了,被迫领军后退到了石村。
历史上啊对这件事还有另外一个记载,说:“朝廷颇疑其玩寇失机,使者促战相踵”。
我们来翻译一下,说史顺帝陛下这个时候觉得上层安排的进攻策略按道理来讲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啊,怎么就失败了,他思前想后,加上答失八都鲁这个人一直就没打过什么胜仗,唯独在救自己儿子的时候爆发过一次小宇宙,这就让顺帝非常的苦恼。
其实他也像咱各位一样,遇到自己解释不了的问题是,也想推脱责任,也容易钻牛角尖,而且身边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人可以引导他,所以顺帝开始怀疑答失八都鲁的用心了。
你是不是故意不打赢的?你是不是对我有二心啊?你是不是压根儿就和红巾军是一伙的啊?
那您看,一般有了这种想法以后,顺帝几乎就没有可能往好处想了,于是,他就派遣了大量的使者前去催促他出兵和刘福通死磕。
派人多到什么程度呢?刚才我们读到了一个词儿,叫相踵,接踵而至的踵,就是说刚送走一个下一个又来了,这个刚送走又来了一个,就达到了这样的一个程度,你说答失八都鲁心里憋屈不?
而且这样还没完,刘福通成功的捕捉到了这样的细节,嗅觉非常的灵敏。
你俩不是这会儿关系有裂隙了嘛?那得嘞,我来给你使个反间计吧。
《元史·答失八都鲁传》中记载,“诈为答失八都鲁通和书,遗诸道路,使者果得之以进。答失八都鲁觉之,一夕忧愤死,十二月庚子也”。
这段就好玩了,刘福通啊,到处散布谣言,说答失八都鲁已经和自己互通书信啦,我们两人决定要联手制裁朝廷啦,哎?对了,我手里还有我们互通过的书信呢,来来来,不信你们来看看,一人一封啊,不要抢不要抢。
那好家伙,你这玩儿答失八都鲁受得了受不了,结果,和老刘预想的一模一样,有路过的使者就把这样的书信和一路之上所听闻的传言就进言给了皇上,这一下等于在答失八都鲁的心窝子上狠狠的捅了一刀,又气又恼,又没地方说去,你说了皇帝也不信啊,于是悲愤交加,这大哥就把自己给气死了,就这样,元顺帝的心里舒服了,刘福通心里也舒服了,但是从此以后你要再想守河南,怕是没戏了。
那我们话又说回来了,答失八都鲁就这么没用么?
当然不是,我们就来说一说他的一些故事。
答失八都鲁呢,他是南加台的儿子,曾祖名叫纽瞞,祖父是也速答儿。
答失八都鲁世袭万户,他们祖上几代人都是万户,镇守者罗罗宣慰司,是个地地道道的一方土地主,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红巾军石人起义时,答失八都鲁镇压起义有功,被四川省平章荐举为船桥的万户,于是有了统兵的权力。
之后不久朝廷便派他出征云南,升任大理宣慰司的都元帅,算是平步青云,这时候就已经是一方封疆大吏了。
至正十一年(1351),元顺帝特别下令,委任答失八都鲁为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命令他发本部探马赤军三千多人,跟随平章咬住去镇压荆襄(xiānɡ)的农民起义。
至正十一年的九月,他们到达了安平。
咬住平定江陵以后,答失八都鲁请求朝廷让自己率兵攻打襄阳城。
朝廷也同意了,到了至正十二年答失八都鲁带兵抵达了荆门。
这时,起义军有十余万,而官军只有三千余人。
但是这场硬仗竟然让答失八都鲁打赢了,那么他是怎么办到的呢?
咱们下期再讲。
明朝是怎么来的感谢您的捧场,我是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