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野叨历史 | 十分钟的历史故事

【农民大起义】1.大明的明


Listen Later

秋野·说史

三百年大明社稷,浩浩汤汤,荡气回肠,然而,回溯历史的源头,是什么促成了如此帝国的建立,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完成了这样的丰功伟业,大明的明,到底又意味着什么?欢迎走进秋野说史,带您了解,明朝是怎么来的。

1.大明的明

观众朋友们好,我是秋野,随着大元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的去世,【元末发生了什么】系列节目,也就告一段了,但这不会是我们最后一次提到他老人家的名号。

还记得我们曾经在【元末】系列的一开始曾讲的么,如果单单从元朝廷的角度去分析这段历史,是非常片面的,很多的事件会让人感觉发生的很突然、很奇怪、很模棱两可,所以我们还需要从另一个大的历史角度去讲解元末明初这一个时间的故事,从民间看朝廷,从外往内看,这样才能真正的看明白那些奇怪的事情背后所蕴藏的逻辑。

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元末的民间,发生了什么。

再讲明朝之前,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我在做节目之前,询问了很多的朋友,我问他们:“哎?你说明朝初期的时候,你影响最深的人或事儿是什么?”

他们给了我很多的答案,比如:朱元璋、常遇春、三大奇案、徐达、李善长、陈友谅啊等等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切入点,因为从这几个人开始讲都能非常容易的将其他的历史人物串联起来,但是……近几年市面上流行的全是描写这个角度的书和音频节目,所以我如果再去讲的话显得就没那么有趣了,于是啊我就在想,这么长、这么庞大的历史时段,还有没有别的切入点可以说呢?

为此我苦恼了蛮久,直到有一天,一哥们问我一个问题,他说:“哎?伙计,你说那些古代王朝的名字啊,好像都是有着什么寓意的,你看啊,像汉唐宋,都是开国皇帝的封地啊,或者起兵地的简称,唐朝的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那清朝的清其实就是满语中满族的意思,那大明呢?朱元璋也不是明州起兵的呀?再说了他就是个汉族人,也不用翻译啊,为啥一定要用明?”

哎?您还别说,这个问题真还把我问住了,回家以后我查了大量的资料,查着查着,灵机一动,我为啥不以这个问题当做突破口呢?

于是,我的难题迎刃而解,且听我为您到来,大明为什么会叫明。

要说这一切,得从两个民间的教派说起,白莲教和明教。

白莲教相信看过黄飞鸿电影的朋友们和听过元末系列的朋友们都比较熟悉啦,现在呢,其实我们普遍都把白莲教当做是邪教来看待的,但是在古代社会中,白莲教却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民间宗教。

一开始的白莲教并不像宋元明清这四朝时期的那样,充满着叛逆的韵味,从北宋的方腊起义开始,一直到清嘉庆时期,将近一千年的时间,这个诡异的组织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他造反的决心异常的强大,怎么扑都扑不灭,而且因为白莲教的教义非常简单,他不像咱们佛经啊、道经啊之类的教义类的经文那样非常的深奥难懂,所以普通的平头老百姓和穷人也都是可以快速的理解的,所以,每一次被政府所禁止之后短短时间内它又可以死灰复燃,继续在民间播撒造反的种子。

白莲教的前身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的结社。源于佛教的净土宗。

相传这个净土宗的始祖是东晋僧人慧远,慧远禅师在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所以最初的白莲社仅仅就是个文人和出家人聚会、写诗、论经的社团。

刘遗民呢,也就是刘程之,是晋朝时期的一个半儒半佛的居士,学识非常的渊博,是当时“东林十八高贤”之一,那个时代最精英的人物,他最拿手的是老庄学,早先也当过一个参军,最后觉得还是老庄和佛法好玩就不干了,回家专心研究学问。

两晋时期出现过一大批的奇人,这位刘遗民就是其中之一。

到了北宋时期,净土宗结成社团念佛开始变得流行起来,被那个时候的人们所熟知,所以外人啊多把净土宗的这批人称做白莲社或者莲社。

南宋的高宗绍兴年间,江苏昆山有一个僧人叫茅子元,他在流行的净土结社基础上创建新的教门概念,宗教和门派,于是原来的白莲社听着就不那么大气了,茅子元就将社换成了宗,象征开宗立派,所以白莲社被改名叫了白莲宗。

早期的白莲宗崇奉阿弥陀佛,提倡的是念佛持戒,规定信徒有“五不”: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白莲宗号召信徒要敬奉祖先,可以带发出家,也就是说只要你不犯戒,在家就可以出家,这话说得有点拗口,反正就大概这么个意思,总的来说是一种半僧半俗的秘密民间团体,基于这样的前期设定,白莲宗拥有了大量俗家弟子,多是是平民和穷人这种底层人民。

它的教义呢咱们说了,非常简单,经卷比较通俗易懂。能被下层人民所接受,所以白莲宗就常被利用做组织人民反抗压迫的工具。

在元、明两代,白莲教曾多次组织了农民起义。而且经过长期流传和人为的篡改,元代白莲宗的组织和教义便发生了变化,开始变得戒律松懈,宗派林立,原本的一个山头一个大哥现在开始只要我有本经我就能另立山头,比如说我这会儿手里有本什么……我就编个名字吧,《白莲教教义128条》,那我就能立一个秋野教,收教徒,收会费,是吧。

所以啊有的教徒夜聚明散,集众滋事,没人管呗,于是间接或直接的组成了武装势力开始反抗元廷统治。

红巾起义领导人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邹普胜等都是白莲教徒,他们以明王(即阿弥陀佛)出世和弥勒下生的谶(chèn)言鼓动群众,产生很大影响力。

这个谶言,你可以把他理解为一种隐语或预言,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就比如,你在家门前种了槐树,几年后树长大了,枝叶繁茂,夏天你们全家人坐在树下聊天赏月,那个舒服啊,但是我家又没有,所以我那个羡慕嫉妒恨,想要祸害一下你家的树,但是有不能明目张胆的,于是我半夜就时不时去你家门口装鬼,吓唬你们,搞得你们是神经脆弱,接着有一天,我找了块石头,上面歪歪扭扭的刻上一行字,“木鬼作祟,除之太平”,你一看到说,哎呀,木边有鬼,一个木字边一个鬼,这字不是念槐嘛,除了就好了呀,于是你提着斧子就把树砍了,我也晚上不装鬼了,天下太平,这就叫一语成谶。

当然,你这智商也够呛,哈哈,玩笑归玩笑,道理是这个道理,所谓的谶语都是有人杜撰的具有强烈目的性的隐语或者预言,而且老百姓还都信了。

那么明王出世啊、弥勒下凡啊、石人一只眼跳动黄河天下反这样的谶言您也就知道啥意思了,

一、给我的造反找个合法性和正当性,你看这是老天爷下的旨意,我这叫顺天意啊,对不对?

二、用这些手段聚集更多的底层民众,这些老百姓可都是廉价劳动力和廉价战斗力啊。

白莲宗的教义是两宗三际,认为啊: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互相斗争的势力,叫做明暗两宗。明就是光明,它代表善良和真理,暗就是黑暗,它代表罪恶与不合理。这两方面,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不断地进行斗争,这叫三际。您看,多单纯可爱的教义,老百姓最喜欢这种正义达到邪恶、非黑即白的故事了,因为简单,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好人就永远是好的,坏人就应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最好世世代代都钉着,对吧,只要稍稍动动脑子就能明白和理解,所以教徒众多,咱们可不能这样啊。

所以说只要弥勒佛降世后,光明就将最终战胜黑暗。这和很多的玄幻小说一个样是吧,诱导性非常强,所以对于韩山童和刘福通这样的野心家来说,这样的一群底层人民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他们手中非常好用的刀锋利剑,人民的力量,无论在什么时期,只要团结在一起,就能产生用之不竭的力量,所以,我们在前面曾经讲过朱元璋在红巾军势力败于元朝廷后救了韩山童的儿子小明王韩林儿与刘福通,老朱打着替明王平凡的口号挟持着这两人拿下了半壁江山,在登基的前夕,老朱命人淹死了小明王和刘福通,自立为明王,大得民心,被供立为帝,建国大明。

说到了这里,我们还有一个教派明教没有讲,它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这件事上又扮演了怎样的一个角色?明教的明和明朝的明真的是一个明么?真像金庸先生笔下的那样老朱加入了明教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咱们下期接着说。

明朝是怎么来的感谢您的捧场,我是秋野。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秋野叨历史 | 十分钟的历史故事By 秋野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