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秋野·说史
三百年大明社稷,浩浩汤汤,荡气回肠,然而,回溯历史的源头,是什么促成了如此帝国的建立,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完成了这样的丰功伟业,大明的明,到底又意味着什么?欢迎走进秋野说史,带您了解,明朝是怎么来的。
6.为啥说你心里要有点那个啥数啊
上一期呢咱们讲了两件事,一个是小明王韩林儿终于出世了,以及至正十一年到十五年这四年时间刘福通怎样整合好了身边的各种势力以及其他的起义军势力。
北方的起义军系统主要的将领有刘福通、郭子兴、芝麻李等人。今天我们来说说其他的势力。
除了北方系统,最强的势力在江淮地区。
江淮及以南的地区,起义军的领导人是彭莹玉,彭莹玉和韩山童一样,都是白莲教世家,也都是白莲教教主,所以这俩人套路就贼像,只是老韩实在运气不咋地,死的太早,老彭就不一样,命好点。
彭莹玉的徒弟邹普胜与徐寿辉发动了蕲黄起义,共同建立了天完政权,统领着庐州、巢湖等地的起义军,为南方的红巾军系统。
但是布王三、孟海马的南北琐红军没有材料可以证明他们与南北方红巾军有什么联系,所以加之兵力确实不如南北系统,所以您可以把它看做第三大势力。
元朝丞相脱脱在屡次出兵镇压刘福通起义军失利的情况下,最终采取攻其两翼——徐州起义军和南阳襄湘起义军的战略,以达到孤立刘福通部的企图。
至正十二年八月,脱脱亲自督制,统领大军,出师徐州。
九月,徐州城破,脱脱下令元军大肆屠城,首领之一的芝麻李被捕杀,赵君用、彭早住等率余众就逃奔濠州的郭子兴,这一路红军几乎就这样玩完了。
十月前后,脱脱命贾鲁攻取濠州。
时间到了至正十三年的五月,贾鲁得了疾病,没多久就去世了,贾鲁死后元军撤围,这才解了濠州之急。
彭早住自称鲁淮王,赵君用自称永义王,权力更是在郭子兴之上,到此为止北方红巾军系统的内部矛盾我相信您已经感觉到了,刘福通的话已经开始有点不好使了,您记着时间至正十三年下半年,这离韩林儿出世还差不到两年。
十四年,小彭和老赵分别带兵拿下了盱(xū)眙(yí)和泗州,刚拿两座城池没多久,这二王开始火并,结果小彭战死,赵君用霸占顺势就淮安。
那濠州方面呢,郭子兴与其他几个人都尿不到一壶里去,他的部将,也是我们这个明初系列的最大的主人公朱元璋南攻,拿下滁阳,另图发展去了。
为了把这一段历史讲清楚,咱们回头倒一次,从至正十二年三月起,元廷先后派了四川行省平章事咬住、四川行省参政使答失八都鲁和几个王爷亦怜真班、爱因班以及参知政事也先帖木儿陕西行省平章月鲁帖木儿,豫王阿剌忒纳失里,知枢密院事老章等分路围剿南北琐红军,最弱的一股势力遭到了最强的一波进攻,其实换个角度想,南北琐是走上路出肉装抗压的。
结果到了五月,答失八都鲁攻陷襄阳,布王三被俘,随后压至大都被杀害,北琐红军也就随之被镇压。
到了十四年正月,又是这位答失八都鲁攻陷峡州,南琐红军结果被镇压。
刘福通的红巾军自从击溃也先帖木儿后,虽然再没有遭遇元军的主力部队,但因为两翼有着元军围剿其他的红巾军,而他的占领区内又崛起了两支地主武装。
沈丘(今安徽临泉)畏兀儿人察罕帖木儿与罗山县典官李思齐各结集“义兵”,合兵袭破罗山,元廷分别授为汝宁府达鲁花赤和汝宁的知府,渐渐拥兵也到了万人级别,屯驻沈丘,时不时就将刘福通的红巾军揍一顿,因而牵制了刘福通的进一步发展,名也不正、兵也不顺,刘福通眼看就要完了。
至正十四年(1354)九月,元廷因张士诚占领高邮(今属江苏),阻塞了漕运,无奈下再命脱脱出师征高邮,这一次也成了脱脱命运的转折点。
脱脱总制总兵、领兵大小官将,号称百万大军。
十一月,元军抵达高邮,把张士诚那一顿削,张士诚退入城中头都不敢漏出来。元军分兵夺回了六合、盐城、兴化等地,高邮城中,每天都在议论投降的事儿。
结果这时在京师的中书右丞哈麻乘机奏劾脱脱和也先帖木儿的罪行,顺帝下诏削脱脱兵权,置淮安路。诏书到达军营,书上记载是“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元军竟不战自溃。
高邮战役是元末农民战争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元军丧失了最后的优势,再也无力纠集如此众多的力量来镇压起义军,也就只能主要依靠地主武装来维持元朝的统治。
刘福通利用战场上形势的急遽变化,于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在亳州(今属安徽)正式建立了韩宋政权,改元龙凤,立林儿为帝,号“小明王”。
韩林儿拜杜遵(zūn)道、盛文郁为丞相,罗文素、刘福通任平章事,老刘弟弟刘六任知枢密院事,并且尊韩山童的妻自杨氏为皇太后。
好,您仔细看一看这个班底,买卖人、农民出身的啥人都有,就没有一个正经文人出身的士大夫,仔细感觉一下其中的滋味儿,就有一点胡闹的意思,并没有一个维持政权正常运转的官僚体系制度,更多的是一种熟人社会的裙带关系。
果然,没过多久,因为小明王太过于信任杜遵道,导致了杜遵道的擅权,刘福通便趁机命甲士把他给杀了。
这位杜遵道原来一名书生,也是这个集团中为数不多的高级知识分子,曾因建言“开武举,以收天下智谋勇力之士”,被当时的知枢密院事马札儿台补为掾(yuàn)史,《庚申外史》中记载杜生“既而知不能行其业,遂弃去”,就是说马札儿台给他的职位太小了,他也知道朝廷中的人只是想糊弄一下自己,于是就自己辞职了。
但是辞是辞了,总得找个靠谱的人投靠吧,自己是一介文生,又手无缚鸡之力,能干点啥呢?
正巧,这会儿赶上韩山童在正在聚众起事,于是就追随韩山童开始谋划发动农民起义,而且与老韩老刘的关系都挺不错。
《垄起杂事》中还有这样的一段记载,挺可乐的:据说啊杜遵道与杨氏夫人有染,“自是专权怙势,人皆嫉之”,大哥整天和太后搞在一起,眉来眼去的,手中握着很多权力,大家都很嫉妒他,所以导致被杀。
那这样的故事您一看就明白了,也是演义嘛,原因也很简单,刘福通迎回韩林儿母子后,就只是给了他们母子一个名分,至于权力什么的你想都不要想,肯定都是老刘一个人把持的,就更别谈太后有什么权力了。
那就还有一个问题了,太后都没有权力,杜遵道是哪来的权力呢?
想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从这个组织的内部去分析了,刘福通在迎回韩林儿之前,整个帮派内部简直是乱作一团,各种大小势力数都数不清,刘福通只是其中最大的一系,杜遵道手里也是有着一批人手的,但是韩林儿被接回来以后,刘福通在真正做到了一家独大,既建了国,又封了官,就像封神榜一样,你们一个个都被封了官职,那么势力间的斗争就必须放到明面上来,但是你只要放到明面上来我就有法治你,因为你必须按照官场的方式在解决,但是皇上韩林儿是把持在我刘福通的手里的,所以说没有人能玩的过我,这就是他们内部的逻辑,你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那您想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谁愿意啊,就是大臣们愿意韩林儿本人也不愿意啊,凭啥啊,你把我弄回来结果你把皇权都给拿走了,那不行,我要试试搬到你,于是韩林儿和杜遵道两个不服刘福通管教的人联合起来想要干点啥。
但是,谁也没想到老刘的反应这么快,啥都没干的时候就被人家端掉了,韩林儿自然是动不了啊,人家是皇上,老刘不看僧面看佛面,你手中权力再大也没法收拾皇上啊,因为你权力的来源就是皇上本生,那得嘞,换个人动吧,老杜,实在抱歉了,我只能收拾你了,咔咔咔,三下五除二,老杜卒。是吧,这样您就能理解为啥最后死的人是老杜了,而且为了让老杜永远也翻不了身,我就给你泼脏水,说你和太后通奸有染,太后也不敢反驳啊,那得嘞,韩林儿一看,我还是闭嘴吧,最起码现在安安稳稳的有口饭吃,能享受到雍容华贵,挺好,也从此没有了要和老刘掰手腕的想法。
此后,刘福通自任丞相,加封太保,成为宋政权的实际领导人、北方红巾军的总指挥。
在往后长期的斗争中,展示了他的军事和政治才能。
那么宋政权建立后,为红巾军的发展迎来一波无与伦比的高潮,但是刘福通是怎么做到的这一切呢?咱们明天接着聊。
明朝是怎么来的感谢您的捧场,我是秋野。
秋野·说史
三百年大明社稷,浩浩汤汤,荡气回肠,然而,回溯历史的源头,是什么促成了如此帝国的建立,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完成了这样的丰功伟业,大明的明,到底又意味着什么?欢迎走进秋野说史,带您了解,明朝是怎么来的。
6.为啥说你心里要有点那个啥数啊
上一期呢咱们讲了两件事,一个是小明王韩林儿终于出世了,以及至正十一年到十五年这四年时间刘福通怎样整合好了身边的各种势力以及其他的起义军势力。
北方的起义军系统主要的将领有刘福通、郭子兴、芝麻李等人。今天我们来说说其他的势力。
除了北方系统,最强的势力在江淮地区。
江淮及以南的地区,起义军的领导人是彭莹玉,彭莹玉和韩山童一样,都是白莲教世家,也都是白莲教教主,所以这俩人套路就贼像,只是老韩实在运气不咋地,死的太早,老彭就不一样,命好点。
彭莹玉的徒弟邹普胜与徐寿辉发动了蕲黄起义,共同建立了天完政权,统领着庐州、巢湖等地的起义军,为南方的红巾军系统。
但是布王三、孟海马的南北琐红军没有材料可以证明他们与南北方红巾军有什么联系,所以加之兵力确实不如南北系统,所以您可以把它看做第三大势力。
元朝丞相脱脱在屡次出兵镇压刘福通起义军失利的情况下,最终采取攻其两翼——徐州起义军和南阳襄湘起义军的战略,以达到孤立刘福通部的企图。
至正十二年八月,脱脱亲自督制,统领大军,出师徐州。
九月,徐州城破,脱脱下令元军大肆屠城,首领之一的芝麻李被捕杀,赵君用、彭早住等率余众就逃奔濠州的郭子兴,这一路红军几乎就这样玩完了。
十月前后,脱脱命贾鲁攻取濠州。
时间到了至正十三年的五月,贾鲁得了疾病,没多久就去世了,贾鲁死后元军撤围,这才解了濠州之急。
彭早住自称鲁淮王,赵君用自称永义王,权力更是在郭子兴之上,到此为止北方红巾军系统的内部矛盾我相信您已经感觉到了,刘福通的话已经开始有点不好使了,您记着时间至正十三年下半年,这离韩林儿出世还差不到两年。
十四年,小彭和老赵分别带兵拿下了盱(xū)眙(yí)和泗州,刚拿两座城池没多久,这二王开始火并,结果小彭战死,赵君用霸占顺势就淮安。
那濠州方面呢,郭子兴与其他几个人都尿不到一壶里去,他的部将,也是我们这个明初系列的最大的主人公朱元璋南攻,拿下滁阳,另图发展去了。
为了把这一段历史讲清楚,咱们回头倒一次,从至正十二年三月起,元廷先后派了四川行省平章事咬住、四川行省参政使答失八都鲁和几个王爷亦怜真班、爱因班以及参知政事也先帖木儿陕西行省平章月鲁帖木儿,豫王阿剌忒纳失里,知枢密院事老章等分路围剿南北琐红军,最弱的一股势力遭到了最强的一波进攻,其实换个角度想,南北琐是走上路出肉装抗压的。
结果到了五月,答失八都鲁攻陷襄阳,布王三被俘,随后压至大都被杀害,北琐红军也就随之被镇压。
到了十四年正月,又是这位答失八都鲁攻陷峡州,南琐红军结果被镇压。
刘福通的红巾军自从击溃也先帖木儿后,虽然再没有遭遇元军的主力部队,但因为两翼有着元军围剿其他的红巾军,而他的占领区内又崛起了两支地主武装。
沈丘(今安徽临泉)畏兀儿人察罕帖木儿与罗山县典官李思齐各结集“义兵”,合兵袭破罗山,元廷分别授为汝宁府达鲁花赤和汝宁的知府,渐渐拥兵也到了万人级别,屯驻沈丘,时不时就将刘福通的红巾军揍一顿,因而牵制了刘福通的进一步发展,名也不正、兵也不顺,刘福通眼看就要完了。
至正十四年(1354)九月,元廷因张士诚占领高邮(今属江苏),阻塞了漕运,无奈下再命脱脱出师征高邮,这一次也成了脱脱命运的转折点。
脱脱总制总兵、领兵大小官将,号称百万大军。
十一月,元军抵达高邮,把张士诚那一顿削,张士诚退入城中头都不敢漏出来。元军分兵夺回了六合、盐城、兴化等地,高邮城中,每天都在议论投降的事儿。
结果这时在京师的中书右丞哈麻乘机奏劾脱脱和也先帖木儿的罪行,顺帝下诏削脱脱兵权,置淮安路。诏书到达军营,书上记载是“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元军竟不战自溃。
高邮战役是元末农民战争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元军丧失了最后的优势,再也无力纠集如此众多的力量来镇压起义军,也就只能主要依靠地主武装来维持元朝的统治。
刘福通利用战场上形势的急遽变化,于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在亳州(今属安徽)正式建立了韩宋政权,改元龙凤,立林儿为帝,号“小明王”。
韩林儿拜杜遵(zūn)道、盛文郁为丞相,罗文素、刘福通任平章事,老刘弟弟刘六任知枢密院事,并且尊韩山童的妻自杨氏为皇太后。
好,您仔细看一看这个班底,买卖人、农民出身的啥人都有,就没有一个正经文人出身的士大夫,仔细感觉一下其中的滋味儿,就有一点胡闹的意思,并没有一个维持政权正常运转的官僚体系制度,更多的是一种熟人社会的裙带关系。
果然,没过多久,因为小明王太过于信任杜遵道,导致了杜遵道的擅权,刘福通便趁机命甲士把他给杀了。
这位杜遵道原来一名书生,也是这个集团中为数不多的高级知识分子,曾因建言“开武举,以收天下智谋勇力之士”,被当时的知枢密院事马札儿台补为掾(yuàn)史,《庚申外史》中记载杜生“既而知不能行其业,遂弃去”,就是说马札儿台给他的职位太小了,他也知道朝廷中的人只是想糊弄一下自己,于是就自己辞职了。
但是辞是辞了,总得找个靠谱的人投靠吧,自己是一介文生,又手无缚鸡之力,能干点啥呢?
正巧,这会儿赶上韩山童在正在聚众起事,于是就追随韩山童开始谋划发动农民起义,而且与老韩老刘的关系都挺不错。
《垄起杂事》中还有这样的一段记载,挺可乐的:据说啊杜遵道与杨氏夫人有染,“自是专权怙势,人皆嫉之”,大哥整天和太后搞在一起,眉来眼去的,手中握着很多权力,大家都很嫉妒他,所以导致被杀。
那这样的故事您一看就明白了,也是演义嘛,原因也很简单,刘福通迎回韩林儿母子后,就只是给了他们母子一个名分,至于权力什么的你想都不要想,肯定都是老刘一个人把持的,就更别谈太后有什么权力了。
那就还有一个问题了,太后都没有权力,杜遵道是哪来的权力呢?
想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从这个组织的内部去分析了,刘福通在迎回韩林儿之前,整个帮派内部简直是乱作一团,各种大小势力数都数不清,刘福通只是其中最大的一系,杜遵道手里也是有着一批人手的,但是韩林儿被接回来以后,刘福通在真正做到了一家独大,既建了国,又封了官,就像封神榜一样,你们一个个都被封了官职,那么势力间的斗争就必须放到明面上来,但是你只要放到明面上来我就有法治你,因为你必须按照官场的方式在解决,但是皇上韩林儿是把持在我刘福通的手里的,所以说没有人能玩的过我,这就是他们内部的逻辑,你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那您想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谁愿意啊,就是大臣们愿意韩林儿本人也不愿意啊,凭啥啊,你把我弄回来结果你把皇权都给拿走了,那不行,我要试试搬到你,于是韩林儿和杜遵道两个不服刘福通管教的人联合起来想要干点啥。
但是,谁也没想到老刘的反应这么快,啥都没干的时候就被人家端掉了,韩林儿自然是动不了啊,人家是皇上,老刘不看僧面看佛面,你手中权力再大也没法收拾皇上啊,因为你权力的来源就是皇上本生,那得嘞,换个人动吧,老杜,实在抱歉了,我只能收拾你了,咔咔咔,三下五除二,老杜卒。是吧,这样您就能理解为啥最后死的人是老杜了,而且为了让老杜永远也翻不了身,我就给你泼脏水,说你和太后通奸有染,太后也不敢反驳啊,那得嘞,韩林儿一看,我还是闭嘴吧,最起码现在安安稳稳的有口饭吃,能享受到雍容华贵,挺好,也从此没有了要和老刘掰手腕的想法。
此后,刘福通自任丞相,加封太保,成为宋政权的实际领导人、北方红巾军的总指挥。
在往后长期的斗争中,展示了他的军事和政治才能。
那么宋政权建立后,为红巾军的发展迎来一波无与伦比的高潮,但是刘福通是怎么做到的这一切呢?咱们明天接着聊。
明朝是怎么来的感谢您的捧场,我是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