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DeFi生态大溃败:“寿司”,糊了;“三文鱼”,焦了,加密市场牛市结束了?
首先来看一下今日热点新闻~
聚焦一整天:从历史上看,9月份是比特币表现最差的月份,平均回报率为-7%;SUSHI资金池将于今晚进行迁移;过去一周六个头部DeFi项目市值缩水一半;四大行深圳分行:部分员工已收到数字货币邀请码参与内测;嘉楠科技拟回购1000万美元股份;6名PlusToken骨干成员被起诉;Tether将在波场网络增发2.5亿USDT。
以下对于目前加密市场的深度分析引用了一本区块链棘轮 林格以及金色财经的部分观点和分析。
近期,多个DeFi项目进入下行期,一些项目甚至崩盘。这些项目的崩盘原因也五花八门:代码漏洞、黑客入侵、创始人砸盘……
在一部分人眼中,DeFi正在成为下一个ICO泡沫。也有人指出,DeFi生态存在诸多风险隐患,正面临生死考验。
DeFi暴跌
一名推特分析师汇编的数据显示,过去几个月,DeFi发展呈爆炸式增长,5、6、7、8月,DeFi数字资产价格分别平均上涨了42.9%、56%、60.5%和168.4%。其中,DeFi概念币种YFII在近30天内的涨幅,高达2271.36%。
数据显示,8月,DeFi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总交易量比7月增长160%,连续第三个月创历史新高。
“新世界的大门已开启。”有人感慨道。
但就在DeFi浪潮声势汹涌之际,一盆凉水兜头浇下——DeFi项目,特别是引入“流动性挖矿”的DeFi项目,币价开始了暴跌。9月6日,暴跌达到了顶峰。SAL(三文鱼)、CORN(玉米)、CRT(胡萝卜)、PEARL(珍珠)、KIMCHI(泡菜)等币种在内的DeFi项目集体大跌,其中SAL的24小时跌幅,甚至一度高达81.41%。
“800万进去,只剩下7万。”有玩家哀叹。
DeFi玩家们甚至还掀起了一场“96提币运动”,呼吁大家将交易所的币提到钱包中。否则,交易所下一步就是砸盘ETH,摧毁DeFi根基。
但这场运动最终雷声大、雨点小。DeFi币价仍在下跌,以太坊网络手续费也出现下调,就连主流币也开始跟着下跌。
自9月2日起,ETH币价5天内连续下跌28.5%,而比特币甚至几度跌破1万美元关口。
加密市场行情全线下跌
就在上周SushiSwap创始人抛售代币的消息引发了Sushi价格大幅下降。一些业内人士由此担心DeFi 领域泡沫正在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Sushi崩盘后,币圈玩家也明白了Chef Nomi起这个名字的真正意图——他让玩家们投入真金白银,回报给大家的,则是烧焦、归零的“寿司”。
“不要以为SUSHI跌到这样就结束了。大部分流动性挖矿垃圾币的跌幅,不是腰斩或脚踝斩,而是99%斩起步。”9月5日,莱比特矿池CEO江卓尔在微博上表示。
“现在还接盘DeFi流动性挖矿垃圾币的,是币圈有史以来最傻、智商最低的人,没有之一。”他说。
当然作为莱比特矿池CEO的江卓尔,他的观点可能也存在一些私心,也仅仅可作为其中一个观点参考。
现在新韭菜的战场一片嘘声,但此时此刻,投资已经不分古典与新兴,整个加密市场均都呈现下跌趋势。此外,以太坊期权交易量也出现大幅下降,有分析声音称,如果衍生品交易员的情绪仍然悲观,此次下跌可能只是一系列下跌中的第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DeFi 领域泡沫的影响,宏观市场层面,美股的下行风险还引发加密投资者对于“312”大跌重现的担忧。上周四标普500创下了入夏以来少有的大幅下跌之一,下跌3.5%,原因是投资者纷纷抛售科技股,令市场恐慌指标接近10周高点。
知名链上数据分析平台Glassnode表示,只要标准普尔500指数继续走低,比特币仍然有继续下跌的风险。
不过,美国的投资管理公司Albright Investment Group的联合创始人称,这次美国股市下跌可能会推高比特币价格。他说,BTC/USDT的近期回调摆脱了市场上大多数弱趋势,并补充说,该货币对的基本面仍然足够强大,可以保持其看涨的意见。
不过这个看涨的意见大家也要仔细斟酌才是,不能盲目抄底。
DeFi会成为下一个ICO?
在很多人看来,眼下的DeFi浪潮越来越有当年ICO的味道。
今年8月,Coindesk发布的图表显示,DeFi中锁定资产的总价值,已经超过同期ICO累积的资金。
一位交易员总结了DeFi与ICO的相似之处:项目方发币上瘾,玩家疯狂交易,以太坊网络严重拥堵,手续费飞速上涨。
“目前来看,DeFi行业肯定是有泡沫的,也表现出了和ICO泡沫时相似的特征。”区块链研究员孙原表示。
例如,DeFi流动性挖矿项目与ICO项目存在着相同的接盘路径:首先,项目方上线项目(部分项目方也为自己保留了一部分份额),稳赚不赔。之后,大户入场,投入大量资金,挖矿而非买币,获得近乎0成本的项目代币。最后,代币上线主流交易所,小散户买币,完成接盘。他们大部分都难逃割肉出局的下场。
但在另一方面,DeFi也与ICO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和ICO相比,DeFi更像是火爆一时的DAPP游戏。”孙原称。因此,DAPP和DeFi必然只是少部分精英玩家的游戏。与ICO、炒币相比,DeFi和DAPP的门槛更高,需要玩家熟练掌握数字钱包的使用方式,甚至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因此,DeFi必然只是少部分精英玩家的游戏。
在此之外,DeFi也存在着诸多风险隐患。一大原生危险,就是技术漏洞。信奉“代码即法律”的DeFi圈,几乎无法彻底避免此类风险。
“在我看来,‘代码即游戏规则’可以,但‘代码即法律’过于偏激。”孙原说,“‘代码即法律’会让一部分开发者失去对现实法律的敬畏,也会让一部分玩家盲目追逐风险。”
“Chef Nomi在套现离场后,就对自己行为毫无悔意。”他表示,“他确实没有盗窃用户资产,只是卖掉了属于自己的代币。这些规则都写在代码上。但在传统金融业,这种行为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
“寿司”糊了,“三文鱼”焦了,进入9月,赔钱成为了DeFi玩家们的日常。
多位从业者表示,随着YAM、Sushiswap等项目的失败,DeFi生态已进入第一轮下行周期,只要是泡沫,终究会破灭。
当然不是所有的DeFi项目都不行,DeFi玩家们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一定要看准项目的优劣~
By AscendEX泡泡糖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DeFi生态大溃败:“寿司”,糊了;“三文鱼”,焦了,加密市场牛市结束了?
首先来看一下今日热点新闻~
聚焦一整天:从历史上看,9月份是比特币表现最差的月份,平均回报率为-7%;SUSHI资金池将于今晚进行迁移;过去一周六个头部DeFi项目市值缩水一半;四大行深圳分行:部分员工已收到数字货币邀请码参与内测;嘉楠科技拟回购1000万美元股份;6名PlusToken骨干成员被起诉;Tether将在波场网络增发2.5亿USDT。
以下对于目前加密市场的深度分析引用了一本区块链棘轮 林格以及金色财经的部分观点和分析。
近期,多个DeFi项目进入下行期,一些项目甚至崩盘。这些项目的崩盘原因也五花八门:代码漏洞、黑客入侵、创始人砸盘……
在一部分人眼中,DeFi正在成为下一个ICO泡沫。也有人指出,DeFi生态存在诸多风险隐患,正面临生死考验。
DeFi暴跌
一名推特分析师汇编的数据显示,过去几个月,DeFi发展呈爆炸式增长,5、6、7、8月,DeFi数字资产价格分别平均上涨了42.9%、56%、60.5%和168.4%。其中,DeFi概念币种YFII在近30天内的涨幅,高达2271.36%。
数据显示,8月,DeFi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总交易量比7月增长160%,连续第三个月创历史新高。
“新世界的大门已开启。”有人感慨道。
但就在DeFi浪潮声势汹涌之际,一盆凉水兜头浇下——DeFi项目,特别是引入“流动性挖矿”的DeFi项目,币价开始了暴跌。9月6日,暴跌达到了顶峰。SAL(三文鱼)、CORN(玉米)、CRT(胡萝卜)、PEARL(珍珠)、KIMCHI(泡菜)等币种在内的DeFi项目集体大跌,其中SAL的24小时跌幅,甚至一度高达81.41%。
“800万进去,只剩下7万。”有玩家哀叹。
DeFi玩家们甚至还掀起了一场“96提币运动”,呼吁大家将交易所的币提到钱包中。否则,交易所下一步就是砸盘ETH,摧毁DeFi根基。
但这场运动最终雷声大、雨点小。DeFi币价仍在下跌,以太坊网络手续费也出现下调,就连主流币也开始跟着下跌。
自9月2日起,ETH币价5天内连续下跌28.5%,而比特币甚至几度跌破1万美元关口。
加密市场行情全线下跌
就在上周SushiSwap创始人抛售代币的消息引发了Sushi价格大幅下降。一些业内人士由此担心DeFi 领域泡沫正在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Sushi崩盘后,币圈玩家也明白了Chef Nomi起这个名字的真正意图——他让玩家们投入真金白银,回报给大家的,则是烧焦、归零的“寿司”。
“不要以为SUSHI跌到这样就结束了。大部分流动性挖矿垃圾币的跌幅,不是腰斩或脚踝斩,而是99%斩起步。”9月5日,莱比特矿池CEO江卓尔在微博上表示。
“现在还接盘DeFi流动性挖矿垃圾币的,是币圈有史以来最傻、智商最低的人,没有之一。”他说。
当然作为莱比特矿池CEO的江卓尔,他的观点可能也存在一些私心,也仅仅可作为其中一个观点参考。
现在新韭菜的战场一片嘘声,但此时此刻,投资已经不分古典与新兴,整个加密市场均都呈现下跌趋势。此外,以太坊期权交易量也出现大幅下降,有分析声音称,如果衍生品交易员的情绪仍然悲观,此次下跌可能只是一系列下跌中的第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DeFi 领域泡沫的影响,宏观市场层面,美股的下行风险还引发加密投资者对于“312”大跌重现的担忧。上周四标普500创下了入夏以来少有的大幅下跌之一,下跌3.5%,原因是投资者纷纷抛售科技股,令市场恐慌指标接近10周高点。
知名链上数据分析平台Glassnode表示,只要标准普尔500指数继续走低,比特币仍然有继续下跌的风险。
不过,美国的投资管理公司Albright Investment Group的联合创始人称,这次美国股市下跌可能会推高比特币价格。他说,BTC/USDT的近期回调摆脱了市场上大多数弱趋势,并补充说,该货币对的基本面仍然足够强大,可以保持其看涨的意见。
不过这个看涨的意见大家也要仔细斟酌才是,不能盲目抄底。
DeFi会成为下一个ICO?
在很多人看来,眼下的DeFi浪潮越来越有当年ICO的味道。
今年8月,Coindesk发布的图表显示,DeFi中锁定资产的总价值,已经超过同期ICO累积的资金。
一位交易员总结了DeFi与ICO的相似之处:项目方发币上瘾,玩家疯狂交易,以太坊网络严重拥堵,手续费飞速上涨。
“目前来看,DeFi行业肯定是有泡沫的,也表现出了和ICO泡沫时相似的特征。”区块链研究员孙原表示。
例如,DeFi流动性挖矿项目与ICO项目存在着相同的接盘路径:首先,项目方上线项目(部分项目方也为自己保留了一部分份额),稳赚不赔。之后,大户入场,投入大量资金,挖矿而非买币,获得近乎0成本的项目代币。最后,代币上线主流交易所,小散户买币,完成接盘。他们大部分都难逃割肉出局的下场。
但在另一方面,DeFi也与ICO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和ICO相比,DeFi更像是火爆一时的DAPP游戏。”孙原称。因此,DAPP和DeFi必然只是少部分精英玩家的游戏。与ICO、炒币相比,DeFi和DAPP的门槛更高,需要玩家熟练掌握数字钱包的使用方式,甚至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因此,DeFi必然只是少部分精英玩家的游戏。
在此之外,DeFi也存在着诸多风险隐患。一大原生危险,就是技术漏洞。信奉“代码即法律”的DeFi圈,几乎无法彻底避免此类风险。
“在我看来,‘代码即游戏规则’可以,但‘代码即法律’过于偏激。”孙原说,“‘代码即法律’会让一部分开发者失去对现实法律的敬畏,也会让一部分玩家盲目追逐风险。”
“Chef Nomi在套现离场后,就对自己行为毫无悔意。”他表示,“他确实没有盗窃用户资产,只是卖掉了属于自己的代币。这些规则都写在代码上。但在传统金融业,这种行为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
“寿司”糊了,“三文鱼”焦了,进入9月,赔钱成为了DeFi玩家们的日常。
多位从业者表示,随着YAM、Sushiswap等项目的失败,DeFi生态已进入第一轮下行周期,只要是泡沫,终究会破灭。
当然不是所有的DeFi项目都不行,DeFi玩家们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一定要看准项目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