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贷款滥放、民众激进加杠杆”,DeFi世界正在重演2008年次贷危机?
首先来看一下今日热点新闻~
聚焦今日热点:中关村论坛下周将发布区块链等领域重大成果;波士顿咨询报告称DeFi不会立即对传统金融机构造成威胁;DeFi项目SashimiSwap(生鱼片)代币价格大跳水,跌幅近80%;SushiSwap锁仓量达到12.9亿美元超过Maker;疑似跑路的EOS项目翡翠(EMD)已归还26万余枚EOS;欧洲央行行长称:即将就是否发行欧元区数字货币做出决定。
获取更多财富密码,加泡泡糖V信ppt199906
以下对于DeFi市场的深度分析引用了深潮TechFlow资深作者邦尼以及资深作者TVB的部分观点。
2020年中,DeFi走入风暴眼。这是一个技术的乌托邦,不需要KYC,完全匿名化,开发者创建规则,愿者上钩。
这同时是一个急涨暴跌的淘金矿,挖矿质押的收益率年化过万,治理代币单日翻倍或者腰斩。
DeFi一度被认为是救市白马,在蒙眼狂奔了两个多月之后,市场急跌、Sushiswap分裂……燥热的投机世界逐渐转凉。
狂热褪去,我们突然又发现,这同时是一个失重的世界——大户和科学家夺走了利润,散户常常沦为接盘侠,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DeFi为谁服务?
在一篇名为《DeFi大作手回忆录》的文章里,一位大户回顾了自己在Sushiswap上赚了500万美金的故事。
这个大户的本金 300万美金,经过流动性挖矿和质押,在短短 5 天内,赚了 500万美金。
这是大户在DeFi世界赚钱的缩影。在项目初期进入,付出手续费,换取免费治理代币,在二级市场兜售,即“挖-提-卖”。
以太坊上的手续费也高昂不下,“手续费三四次调用,来回就花了近500美金”,9 月 3 日,一位投资人抱怨,在以太坊上挖矿,根本不是散户玩得了的游戏。
大户/巨鲸、科学家、散户,是DeFi世界三种经典角色。大户和科学家占领了DeFi高地,而散户,在暴富效应的影响下,多数选择二级市场接盘。
这是一个无限套嵌的游戏,这些代币一旦有了二级市场的支撑,便可作为资产抵押或提供流动性来获得更多的项目代币,如此循环往复。
Aave联合创始人就表示,目前的DeFi分配模式不公平,主要为巨鲸服务。这相当于富人在吃免费午餐,买单的却是普通人。
谁会最后为此买单呢?“音乐停止的时候,还在舞台上的人买单。”
主流资产和稳定币都被锁仓在流动性池里,市场流动性渐入枯竭,风险被从上而下地转移。是不是想到了熟悉的场景?没错,DeFi世界貌似正在重演2008年次贷危机。
2008年的次贷危机由众多因素造成,抵押贷款公司利益驱动下滥放贷款、民众激进加杠杆、华尔街投行疯狂打包交易、评级机构睁眼闭眼……而本质上,是出现了结构泡沫+投资泡沫的系统性紊乱。
DeFi的次级危机或许有所不同,DeFi的泡沫主要在二级市场,币的流动性远高于房子的流动性。更何况,DeFi只占到整个加密市场的4%。
9 月 4 日发生的大跌行情里,比特币短时跌破 1 万美元,以太坊一度跌幅23.7%,我们看到了DeFi板块的闪崩,SUSHI最高跌幅80%。
一夜之间,DeFi市场跌入冰窟。Sushiswap之后,仿盘络绎不绝,从挖Shit到挖坟墓。流动性挖矿的周期越来越短,崩盘越来越快,现有玩法已逐渐失灵。
FOMO情绪主导DeFi
今年6月开启的流动性挖矿,开启了一波DeFi热潮。
现在回头来看,它为加密世界注入新的分配机制和治理模型,这带来市场的短暂繁荣。
dYdX将DeFi早期代币经济模型分为费用型、治理型和再抵押担保型,如今绝大部分DeFi代币主要功能是治理。
治理性代币的收益或者价值锚定是什么?
在一部分从业者眼里,治理代币相当于免费得来的优惠券,没有多大价值。
“按奖励和交易费用,YFI合理估值应该是3美元”。Yearn Finance创始人 Andre表示。现在,YFI的价格已经超过了比特币。
市场表现来看,大多数参与者只是追逐二级市场的价值,巨鲸大户选择“挖-提-卖”,散户在二级市场操作,并没有参与治理中来。
“流动性挖矿火爆的本质,来源于一级市场的套利和二级市场对于锁仓数据的迷信,所形成的共振效应。”ViaBTC的创始人杨海坡表示。
二级市场的FOMO情绪主导了DeFi的走向,这几乎和DeFi的初衷已经背道而驰了,但符合市场规律。
寻找DeFi新平衡
DeFi带来资金的迅速流动,更多项目喷涌而现,被我们看到。DeFi一日,古典币圈一年,币圈一日,人间一年。在短短半年时间内,DeFi好似走过了传统世界几十年的道路。
思考一下,DeFi真的能改变世界吗?
首先,DeFi真的能够做到普惠金融吗?同样想做普惠金融的Libra受到多国政府的层层打压,而DeFi里治理代币的存在让躲避监管成为不可能——传统世界规则是,谁治理,谁负责。
更何况,大多数DeFi项目存在的唯一目的是监管套利,而不是普惠金融。或许相比大多数昙花一现的DeFi新项目,我们更应该选择长期耕耘、产品持续迭代的项目。
除此之外,DeFi的价值在于什么?
传统金融的本质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对照现实生活,顶级的金融公司找到了最佳的配置。软银找到了阿里,巴菲特找到了可口可乐。
而DeFi目前还没有找到类似这样的标的,这和区块链基础设施有关。但更重要的是,DeFi除了本身价值之外,还应去外部捕获价值。
DeFi的价值锚定不是治理代币本身,而应该是链上治理,一起发掘更大的价值。
这一波DeFi热潮的收益大多被大户、科学家和显卡矿工攫取,他们逐利,无心长期建设。这些都是逐利的,他们无心把DeFi建设得更好。
这是一个平等但不公平的游戏,接下来的所要做的是寻找更加平等治理的东西。
这一轮DeFi热过后,市场开始冷静。很庆幸的现象是,大家又开始关注区块链生态,发现下一个价值标的,并寻找参与机会,而不只是玩杠杆合约等投机游戏。而无论DeFi项目还是DeFi世界,都将在这种反复失衡中重新找到平衡。
By AscendEX泡泡糖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贷款滥放、民众激进加杠杆”,DeFi世界正在重演2008年次贷危机?
首先来看一下今日热点新闻~
聚焦今日热点:中关村论坛下周将发布区块链等领域重大成果;波士顿咨询报告称DeFi不会立即对传统金融机构造成威胁;DeFi项目SashimiSwap(生鱼片)代币价格大跳水,跌幅近80%;SushiSwap锁仓量达到12.9亿美元超过Maker;疑似跑路的EOS项目翡翠(EMD)已归还26万余枚EOS;欧洲央行行长称:即将就是否发行欧元区数字货币做出决定。
获取更多财富密码,加泡泡糖V信ppt199906
以下对于DeFi市场的深度分析引用了深潮TechFlow资深作者邦尼以及资深作者TVB的部分观点。
2020年中,DeFi走入风暴眼。这是一个技术的乌托邦,不需要KYC,完全匿名化,开发者创建规则,愿者上钩。
这同时是一个急涨暴跌的淘金矿,挖矿质押的收益率年化过万,治理代币单日翻倍或者腰斩。
DeFi一度被认为是救市白马,在蒙眼狂奔了两个多月之后,市场急跌、Sushiswap分裂……燥热的投机世界逐渐转凉。
狂热褪去,我们突然又发现,这同时是一个失重的世界——大户和科学家夺走了利润,散户常常沦为接盘侠,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DeFi为谁服务?
在一篇名为《DeFi大作手回忆录》的文章里,一位大户回顾了自己在Sushiswap上赚了500万美金的故事。
这个大户的本金 300万美金,经过流动性挖矿和质押,在短短 5 天内,赚了 500万美金。
这是大户在DeFi世界赚钱的缩影。在项目初期进入,付出手续费,换取免费治理代币,在二级市场兜售,即“挖-提-卖”。
以太坊上的手续费也高昂不下,“手续费三四次调用,来回就花了近500美金”,9 月 3 日,一位投资人抱怨,在以太坊上挖矿,根本不是散户玩得了的游戏。
大户/巨鲸、科学家、散户,是DeFi世界三种经典角色。大户和科学家占领了DeFi高地,而散户,在暴富效应的影响下,多数选择二级市场接盘。
这是一个无限套嵌的游戏,这些代币一旦有了二级市场的支撑,便可作为资产抵押或提供流动性来获得更多的项目代币,如此循环往复。
Aave联合创始人就表示,目前的DeFi分配模式不公平,主要为巨鲸服务。这相当于富人在吃免费午餐,买单的却是普通人。
谁会最后为此买单呢?“音乐停止的时候,还在舞台上的人买单。”
主流资产和稳定币都被锁仓在流动性池里,市场流动性渐入枯竭,风险被从上而下地转移。是不是想到了熟悉的场景?没错,DeFi世界貌似正在重演2008年次贷危机。
2008年的次贷危机由众多因素造成,抵押贷款公司利益驱动下滥放贷款、民众激进加杠杆、华尔街投行疯狂打包交易、评级机构睁眼闭眼……而本质上,是出现了结构泡沫+投资泡沫的系统性紊乱。
DeFi的次级危机或许有所不同,DeFi的泡沫主要在二级市场,币的流动性远高于房子的流动性。更何况,DeFi只占到整个加密市场的4%。
9 月 4 日发生的大跌行情里,比特币短时跌破 1 万美元,以太坊一度跌幅23.7%,我们看到了DeFi板块的闪崩,SUSHI最高跌幅80%。
一夜之间,DeFi市场跌入冰窟。Sushiswap之后,仿盘络绎不绝,从挖Shit到挖坟墓。流动性挖矿的周期越来越短,崩盘越来越快,现有玩法已逐渐失灵。
FOMO情绪主导DeFi
今年6月开启的流动性挖矿,开启了一波DeFi热潮。
现在回头来看,它为加密世界注入新的分配机制和治理模型,这带来市场的短暂繁荣。
dYdX将DeFi早期代币经济模型分为费用型、治理型和再抵押担保型,如今绝大部分DeFi代币主要功能是治理。
治理性代币的收益或者价值锚定是什么?
在一部分从业者眼里,治理代币相当于免费得来的优惠券,没有多大价值。
“按奖励和交易费用,YFI合理估值应该是3美元”。Yearn Finance创始人 Andre表示。现在,YFI的价格已经超过了比特币。
市场表现来看,大多数参与者只是追逐二级市场的价值,巨鲸大户选择“挖-提-卖”,散户在二级市场操作,并没有参与治理中来。
“流动性挖矿火爆的本质,来源于一级市场的套利和二级市场对于锁仓数据的迷信,所形成的共振效应。”ViaBTC的创始人杨海坡表示。
二级市场的FOMO情绪主导了DeFi的走向,这几乎和DeFi的初衷已经背道而驰了,但符合市场规律。
寻找DeFi新平衡
DeFi带来资金的迅速流动,更多项目喷涌而现,被我们看到。DeFi一日,古典币圈一年,币圈一日,人间一年。在短短半年时间内,DeFi好似走过了传统世界几十年的道路。
思考一下,DeFi真的能改变世界吗?
首先,DeFi真的能够做到普惠金融吗?同样想做普惠金融的Libra受到多国政府的层层打压,而DeFi里治理代币的存在让躲避监管成为不可能——传统世界规则是,谁治理,谁负责。
更何况,大多数DeFi项目存在的唯一目的是监管套利,而不是普惠金融。或许相比大多数昙花一现的DeFi新项目,我们更应该选择长期耕耘、产品持续迭代的项目。
除此之外,DeFi的价值在于什么?
传统金融的本质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对照现实生活,顶级的金融公司找到了最佳的配置。软银找到了阿里,巴菲特找到了可口可乐。
而DeFi目前还没有找到类似这样的标的,这和区块链基础设施有关。但更重要的是,DeFi除了本身价值之外,还应去外部捕获价值。
DeFi的价值锚定不是治理代币本身,而应该是链上治理,一起发掘更大的价值。
这一波DeFi热潮的收益大多被大户、科学家和显卡矿工攫取,他们逐利,无心长期建设。这些都是逐利的,他们无心把DeFi建设得更好。
这是一个平等但不公平的游戏,接下来的所要做的是寻找更加平等治理的东西。
这一轮DeFi热过后,市场开始冷静。很庆幸的现象是,大家又开始关注区块链生态,发现下一个价值标的,并寻找参与机会,而不只是玩杠杆合约等投机游戏。而无论DeFi项目还是DeFi世界,都将在这种反复失衡中重新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