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区块链一整天第158期|加密货币:虚拟与现实的冲突
Hello,小伙伴们,我是AscendEX泡泡糖。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加密货币:虚拟与现实的冲突
首先,咱们还是先来“聚焦一整天”吧。
1、近日,谷歌出人意料地取消了一项执行了近三年的禁令,即禁止加密货币交易所使用其广告服务。
2、摩根大通策略师尼克劳斯(Nikolaos Panigirtzoglou)在周二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比特币价格已经暴跌至3万美元左右,机构投资者迄今仍没有开始加购比特币。
3、最近比特币、以太币依然持续火热,虽然价格波动较大,但也阻挡不了投资者的热情,今日价格双双上涨3%。
接下来的深度文章,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丁安华,敬请聆听。
原文链接:(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31848)
今年以来,华尔街大行竞相推出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投资和交易服务,一些机构高调宣布持有以比特币(Bitcoin)为主的加密货币,例如特斯拉和桥水基金。而Coinbase交易所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将这股投资热潮推向高峰,各种加密货币价格节节上升。
进入五月,币圈风云突变,比特币价格从四月的历史高点下跌幅度最多接近五成。那些急于开展加密货币业务的财富管理机构,陷入两难境地。这让我们再次回到几个关于加密货币的经典问题:它们究竟是不是真正的货币?
按币圈的说法,比特币创立的原意,是提供一种不需要央行背书和银行中介的加密数字货币,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彻底解决货币的信任问题。这一宏大设计,引起人们广泛而强烈的好奇心。
比特币被命名为“币”,是否真正具备货币的特征呢?十几年来的实践已经给出清晰的答案:非也。表面上,比特币似乎符合交易媒介的要求,否则马斯克不会在今年三月宣布考虑接受比特币付款。不过,比特币作为交易媒介,现实中遇到很多难以克服的难题,最主要的是流动性不足。我们知道,现金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可以随时用于支付;国债的流动性次之;股票再次。
比特币作为虚拟的数字货币,受制于系统存储空间和安全确认的要求,限制了用来储存交易记录的区块大小和生成速度,因而根本上制约了比特币处理交易的速度。当前,比特币网络每天处理的交易笔数大约在30万笔上下,相比较其他电子支付系统,如信用卡、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处理能力,无异于沧海一粟、九牛一毛。
不过,币圈的观点是,政府和央行本身并不可信,政府开动印钞机大肆放水,通货膨胀不断侵蚀法定货币的购买力。这场争论还在继续,从官方的角度,挑战主权国家货币发行的专政权力,胜算应该不高。所以,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认可比特币或其它加密货币是真正的货币。
然而,与作为货币不同,加密货币作为可交易的资产类别,还是得到了金融市场日益广泛的认同。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FTC)将比特币视作“商品”,我国将比特币界定为“虚拟商品”,与实物商品相区分。正如所有金融资产一样,加密货币的交易价格最终由供给和需求决定。
币圈的朋友认为,比特币的供给有着明确的上限。这点与所有的法定货币不同,因此可以抵御通货膨胀。事实上,考虑到比特币存在不少“遗失”的情况,流通中的比特币数量显著小于理论值,这意味着比特币在供给上甚至是一个收缩的体系(deflationary)。
比特币在过去一年吸引了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的注意和青睐,这显著区别于2017年散户主导的比特币牛市。部分华尔街大行(高盛、摩根大通)认为,比特币可以在投资组合中发挥价值/财富储存以及通胀对冲的作用,并期望“数字黄金”可以最终替代传统黄金。
我的结论是,比特币作为可交易的虚拟资产,具有高风险的特征。它与黄金的相似之处在于对冲通胀,虽然这个结论仍有可疑;不同之处在于并非避险资产,而是高风险资产。所以,取代黄金的说法不一定成立,至少在高度不确定的时期是如此。
比特币问世以来,人们对加密货币的认识在不断进化。尽管我们依然充满疑惑,未来却在展现一幅日渐清晰的图景。在我看来,至少以下三点是可以定论的了:
第一,比特币和其它加密货币取代主权法定货币的可能性为零,同时各国央行数字货币推出的进程加快。比特币搭建的去中心化支付机制,即使在技术上也不见得比现有的移动支付更具效率。不过,比特币支付的匿名和可信机制很有可能成为跨国支付的另类工具,正向暗网交易和地下经济活动演变。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必将着手打击比特币可能涉及的非法交易。
第二,加密货币作为一种新型风险资产,将会获得更多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并在市场投资组合中占一席之地。明确加密货币的风险资产的特性,进而对相关投资和交易进行适当的监管,乃大势所趋。实际上,加强监管有利于比特币和其它加密货币资产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监管并不是比特币面临的最大风险,而是比特币长期生存下来的机会。比特币本身并不是妖魔,历史上两次大的泡沫破裂,比特币价格曾下跌九成,但是它还是活下来了,而且活得精彩、扣人心弦。
第三,加密货币所依赖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认识这点的关键在于“祛魅”,去除区块链身上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放弃无政府、无中心的幻想。去中心化的对象如果是政府和金融中介,只能是乌托邦式的想象。而且,在经济学逻辑上,金融中介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信任问题和降低交易成本,虽然区块链技术已经证明去中心化可以解决信任问题,但无法降低交易成本。
以上内容,作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好啦,本期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如果喜欢泡泡糖为您精选的内容,还请帮忙多多转发。那咱们下期再见,拜拜~
By AscendEX泡泡糖区块链一整天第158期|加密货币:虚拟与现实的冲突
Hello,小伙伴们,我是AscendEX泡泡糖。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加密货币:虚拟与现实的冲突
首先,咱们还是先来“聚焦一整天”吧。
1、近日,谷歌出人意料地取消了一项执行了近三年的禁令,即禁止加密货币交易所使用其广告服务。
2、摩根大通策略师尼克劳斯(Nikolaos Panigirtzoglou)在周二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比特币价格已经暴跌至3万美元左右,机构投资者迄今仍没有开始加购比特币。
3、最近比特币、以太币依然持续火热,虽然价格波动较大,但也阻挡不了投资者的热情,今日价格双双上涨3%。
接下来的深度文章,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丁安华,敬请聆听。
原文链接:(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31848)
今年以来,华尔街大行竞相推出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投资和交易服务,一些机构高调宣布持有以比特币(Bitcoin)为主的加密货币,例如特斯拉和桥水基金。而Coinbase交易所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将这股投资热潮推向高峰,各种加密货币价格节节上升。
进入五月,币圈风云突变,比特币价格从四月的历史高点下跌幅度最多接近五成。那些急于开展加密货币业务的财富管理机构,陷入两难境地。这让我们再次回到几个关于加密货币的经典问题:它们究竟是不是真正的货币?
按币圈的说法,比特币创立的原意,是提供一种不需要央行背书和银行中介的加密数字货币,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彻底解决货币的信任问题。这一宏大设计,引起人们广泛而强烈的好奇心。
比特币被命名为“币”,是否真正具备货币的特征呢?十几年来的实践已经给出清晰的答案:非也。表面上,比特币似乎符合交易媒介的要求,否则马斯克不会在今年三月宣布考虑接受比特币付款。不过,比特币作为交易媒介,现实中遇到很多难以克服的难题,最主要的是流动性不足。我们知道,现金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可以随时用于支付;国债的流动性次之;股票再次。
比特币作为虚拟的数字货币,受制于系统存储空间和安全确认的要求,限制了用来储存交易记录的区块大小和生成速度,因而根本上制约了比特币处理交易的速度。当前,比特币网络每天处理的交易笔数大约在30万笔上下,相比较其他电子支付系统,如信用卡、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处理能力,无异于沧海一粟、九牛一毛。
不过,币圈的观点是,政府和央行本身并不可信,政府开动印钞机大肆放水,通货膨胀不断侵蚀法定货币的购买力。这场争论还在继续,从官方的角度,挑战主权国家货币发行的专政权力,胜算应该不高。所以,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认可比特币或其它加密货币是真正的货币。
然而,与作为货币不同,加密货币作为可交易的资产类别,还是得到了金融市场日益广泛的认同。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FTC)将比特币视作“商品”,我国将比特币界定为“虚拟商品”,与实物商品相区分。正如所有金融资产一样,加密货币的交易价格最终由供给和需求决定。
币圈的朋友认为,比特币的供给有着明确的上限。这点与所有的法定货币不同,因此可以抵御通货膨胀。事实上,考虑到比特币存在不少“遗失”的情况,流通中的比特币数量显著小于理论值,这意味着比特币在供给上甚至是一个收缩的体系(deflationary)。
比特币在过去一年吸引了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的注意和青睐,这显著区别于2017年散户主导的比特币牛市。部分华尔街大行(高盛、摩根大通)认为,比特币可以在投资组合中发挥价值/财富储存以及通胀对冲的作用,并期望“数字黄金”可以最终替代传统黄金。
我的结论是,比特币作为可交易的虚拟资产,具有高风险的特征。它与黄金的相似之处在于对冲通胀,虽然这个结论仍有可疑;不同之处在于并非避险资产,而是高风险资产。所以,取代黄金的说法不一定成立,至少在高度不确定的时期是如此。
比特币问世以来,人们对加密货币的认识在不断进化。尽管我们依然充满疑惑,未来却在展现一幅日渐清晰的图景。在我看来,至少以下三点是可以定论的了:
第一,比特币和其它加密货币取代主权法定货币的可能性为零,同时各国央行数字货币推出的进程加快。比特币搭建的去中心化支付机制,即使在技术上也不见得比现有的移动支付更具效率。不过,比特币支付的匿名和可信机制很有可能成为跨国支付的另类工具,正向暗网交易和地下经济活动演变。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必将着手打击比特币可能涉及的非法交易。
第二,加密货币作为一种新型风险资产,将会获得更多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并在市场投资组合中占一席之地。明确加密货币的风险资产的特性,进而对相关投资和交易进行适当的监管,乃大势所趋。实际上,加强监管有利于比特币和其它加密货币资产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监管并不是比特币面临的最大风险,而是比特币长期生存下来的机会。比特币本身并不是妖魔,历史上两次大的泡沫破裂,比特币价格曾下跌九成,但是它还是活下来了,而且活得精彩、扣人心弦。
第三,加密货币所依赖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认识这点的关键在于“祛魅”,去除区块链身上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放弃无政府、无中心的幻想。去中心化的对象如果是政府和金融中介,只能是乌托邦式的想象。而且,在经济学逻辑上,金融中介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信任问题和降低交易成本,虽然区块链技术已经证明去中心化可以解决信任问题,但无法降低交易成本。
以上内容,作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好啦,本期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如果喜欢泡泡糖为您精选的内容,还请帮忙多多转发。那咱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