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央行DCEP上线进入倒计时,有望成为反制美国“下狠手”利器
首先来看一下今日热点新闻~
聚焦一整天:台积电宣布已制造超10亿颗7nm完好矿机芯片;灰度报告:当前的比特币市场结构与2016大牛市前类似;蚂蚁集团三季度利润13亿美元,较去年同比增长560%;以太坊2.0测试网Medalla已启动并运行;Tether 10亿枚USDT迁移工作已完成;Gavin Wood指责有交易平台提前上线新面额的DOT,导致币价大跌;国内第一张数字银行卡已经正式发行。
加泡泡糖V信ppt199906,为你解开更多财富密码哦~
以下为星球日报常驻机构一本财经的资深记者棘轮对于DCEP的进展以及未来发展的深度分析。
原文链接:(https://www.odaily.com/post/5154866)
4月,DCEP在苏州的试点画面曝光。8月,商务部将其试点范围扩大到28个省市。
显而易见,DCEP的上线时间,越来越近了。
这是人类货币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尝试。在国内,DCEP有望掀起金融新基建的建设热潮;在国际上,DCEP可能成为跨境支付的新方案。DCEP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对于这一场全新的革命,人们准备好了吗?
上线临近
8月,备受瞩目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消息不断。8月12日,商务部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中提到,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大到了北京、天津、上海、海南、大连等28个省市区域。
8月19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在官网称,“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创新应用”等金融科技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正有序开展数字货币内测工作。我们似乎听到了冲锋的号角——距离DCEP正式上线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受利好刺激,数字货币概念股持续上涨。8月14日商务部印发文件当天,A股数字货币概念板块大涨2.81%。此后,数字货币概念股持续上涨,截至8月20日收盘,该板块已上涨达5.6%。
与此同时,一些被外界认定为是“数字货币概念”的上市公司,则纷纷为股民降温。近日,汇金股份、众应互联等纷纷发布公告,称并未参与央行数字货币开发。
五年磨一剑
中国央行对于数字货币的探索,可追溯到2016年。当年1月,央行召开了一场数字货币研讨会。会上,央行首次宣布正在研究“数字人民币”。两年后的2018年3月,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对外曝光,央行正在研发的数字货币名为DCEP。
此后,DCEP的研发进入快车道。2019年6月,当Facebook公布野心勃勃的Libra计划之后,民众对于DCEP的期望更是进一步提升。
“央行DCEP想实现M0替代,即用DCEP替代一部分纸币现钞,其意义可以比肩历史上纸币对金币、银币的替代。”区块链研究员孙原表示,“这在世界历史上尚无先例。”
而在具体的技术路线上,央行DCEP也面临着诸多选择。“目前具体的技术细节没有公布,业界推测,央行DCEP可能没有采用区块链的解决方案,但它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中,借鉴了大量密码学的实现手段。”孙原推测。
此外,DCEP还有大量独家功能与产品细节,需要央行反复打磨。
例如,在反洗钱上,DCEP数字钱包存在分级、限额的设计。DCEP还支持“双离线支付”,即收付款双方都不需要连网,就能像付现金一样完成付款。
“这一功能存在一定技术难度。”一位互金从业者表示,“支付宝等企业也推出过类似产品,主要适用于地铁、飞机、邮轮等信号不稳定,或无信号场景。但支付宝的解决方案中,收款方必须是平台认证的‘可信商户’,个人不能离线收款。”而DCEP的解决方案,则有望实现个人用户之间的双离线收付款。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此前公开的“使用数字货币芯片卡进行离线支付的方法及系统”专利显示,央行提出了一种代号为“D-RMB卡”的离线解决方案:
如果A需要向B离线付款100元,A可以掏出自己的D-RMB卡,在B的收款设备上“刷卡”。A、B的DCEP钱包会通过密码学手段判断交易是否成功,并将交易信息记录在两人各自的设备上。
此时,B的DCEP钱包余额将增加100元,而B只有重新连网验证后,才可以使用收到的100元。这就避免了欺诈交易、重复付款等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D-RMB卡被称作“数字货币芯片卡”,但该专利文件指出,其最终形态不一定是实体卡片,而可能是手机、磁盘、计算机等电子设备。
未来
在众多功能的加持下,DCEP将走向何方?“可以预见的是,DCEP上线后,从银联、网联,到商业银行,再到微信、支付宝,大家都会跟进。”孙原称,“特别是商业银行及普通商户的跟进,将催生出设备升级改造等需求,并带动一大批产业发展。”
DCEP将成为中国“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撬动更为广阔的市场。有了DCEP,中国社会将出现哪些升级?
“从目前央行曝光的信息看,DCEP的智能合约功能会暂时局限在货币功能上,即央行先做好货币本身。”魏先华表示,“但业界也有声音,呼吁在未来放开DCEP的部分功能模块,让其解决更多问题。”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DCEP还存在许多潜在应用场景。
不难看出,DCEP的大量潜在应用场景,都集中在C端。“在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等B端业务上,央行近年来已经有诸多探索。但民众最关心、最有感知的业务,还是在C端。只有C端开始用起来,DCEP才能真正落地。”魏先华表示。
不过,在C端,普通民众可能不会有很明显的感知。有业内人士称,落地初期,DCEP在用户体验上可能与现有的网银、支付宝、微信差异不大。而这可能正是央行的目标。“感受不到差别,才是最好的用户体验。”魏先华表示。
而在国际上,DCEP有望成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的一大通道。近期中美局势紧张,如果美国出狠招,对中国禁用SWIFT,DCEP就可以成为中国的备用方案。
与此同时,DCEP则在中国获得了突破进展。按开发进度,DCEP肯定会比Libra快。
DCEP有望重新塑造人民币的存在形态。个中意义,不容小觑。“这不仅是人民币,也是全球货币史上的一次大升级。”有人评论称。很快,我们都将亲身体验这场巨大变革。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央行DCEP上线进入倒计时,有望成为反制美国“下狠手”利器
首先来看一下今日热点新闻~
聚焦一整天:台积电宣布已制造超10亿颗7nm完好矿机芯片;灰度报告:当前的比特币市场结构与2016大牛市前类似;蚂蚁集团三季度利润13亿美元,较去年同比增长560%;以太坊2.0测试网Medalla已启动并运行;Tether 10亿枚USDT迁移工作已完成;Gavin Wood指责有交易平台提前上线新面额的DOT,导致币价大跌;国内第一张数字银行卡已经正式发行。
加泡泡糖V信ppt199906,为你解开更多财富密码哦~
以下为星球日报常驻机构一本财经的资深记者棘轮对于DCEP的进展以及未来发展的深度分析。
原文链接:(https://www.odaily.com/post/5154866)
4月,DCEP在苏州的试点画面曝光。8月,商务部将其试点范围扩大到28个省市。
显而易见,DCEP的上线时间,越来越近了。
这是人类货币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尝试。在国内,DCEP有望掀起金融新基建的建设热潮;在国际上,DCEP可能成为跨境支付的新方案。DCEP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对于这一场全新的革命,人们准备好了吗?
上线临近
8月,备受瞩目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消息不断。8月12日,商务部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中提到,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大到了北京、天津、上海、海南、大连等28个省市区域。
8月19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在官网称,“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创新应用”等金融科技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正有序开展数字货币内测工作。我们似乎听到了冲锋的号角——距离DCEP正式上线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受利好刺激,数字货币概念股持续上涨。8月14日商务部印发文件当天,A股数字货币概念板块大涨2.81%。此后,数字货币概念股持续上涨,截至8月20日收盘,该板块已上涨达5.6%。
与此同时,一些被外界认定为是“数字货币概念”的上市公司,则纷纷为股民降温。近日,汇金股份、众应互联等纷纷发布公告,称并未参与央行数字货币开发。
五年磨一剑
中国央行对于数字货币的探索,可追溯到2016年。当年1月,央行召开了一场数字货币研讨会。会上,央行首次宣布正在研究“数字人民币”。两年后的2018年3月,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对外曝光,央行正在研发的数字货币名为DCEP。
此后,DCEP的研发进入快车道。2019年6月,当Facebook公布野心勃勃的Libra计划之后,民众对于DCEP的期望更是进一步提升。
“央行DCEP想实现M0替代,即用DCEP替代一部分纸币现钞,其意义可以比肩历史上纸币对金币、银币的替代。”区块链研究员孙原表示,“这在世界历史上尚无先例。”
而在具体的技术路线上,央行DCEP也面临着诸多选择。“目前具体的技术细节没有公布,业界推测,央行DCEP可能没有采用区块链的解决方案,但它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中,借鉴了大量密码学的实现手段。”孙原推测。
此外,DCEP还有大量独家功能与产品细节,需要央行反复打磨。
例如,在反洗钱上,DCEP数字钱包存在分级、限额的设计。DCEP还支持“双离线支付”,即收付款双方都不需要连网,就能像付现金一样完成付款。
“这一功能存在一定技术难度。”一位互金从业者表示,“支付宝等企业也推出过类似产品,主要适用于地铁、飞机、邮轮等信号不稳定,或无信号场景。但支付宝的解决方案中,收款方必须是平台认证的‘可信商户’,个人不能离线收款。”而DCEP的解决方案,则有望实现个人用户之间的双离线收付款。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此前公开的“使用数字货币芯片卡进行离线支付的方法及系统”专利显示,央行提出了一种代号为“D-RMB卡”的离线解决方案:
如果A需要向B离线付款100元,A可以掏出自己的D-RMB卡,在B的收款设备上“刷卡”。A、B的DCEP钱包会通过密码学手段判断交易是否成功,并将交易信息记录在两人各自的设备上。
此时,B的DCEP钱包余额将增加100元,而B只有重新连网验证后,才可以使用收到的100元。这就避免了欺诈交易、重复付款等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D-RMB卡被称作“数字货币芯片卡”,但该专利文件指出,其最终形态不一定是实体卡片,而可能是手机、磁盘、计算机等电子设备。
未来
在众多功能的加持下,DCEP将走向何方?“可以预见的是,DCEP上线后,从银联、网联,到商业银行,再到微信、支付宝,大家都会跟进。”孙原称,“特别是商业银行及普通商户的跟进,将催生出设备升级改造等需求,并带动一大批产业发展。”
DCEP将成为中国“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撬动更为广阔的市场。有了DCEP,中国社会将出现哪些升级?
“从目前央行曝光的信息看,DCEP的智能合约功能会暂时局限在货币功能上,即央行先做好货币本身。”魏先华表示,“但业界也有声音,呼吁在未来放开DCEP的部分功能模块,让其解决更多问题。”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DCEP还存在许多潜在应用场景。
不难看出,DCEP的大量潜在应用场景,都集中在C端。“在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等B端业务上,央行近年来已经有诸多探索。但民众最关心、最有感知的业务,还是在C端。只有C端开始用起来,DCEP才能真正落地。”魏先华表示。
不过,在C端,普通民众可能不会有很明显的感知。有业内人士称,落地初期,DCEP在用户体验上可能与现有的网银、支付宝、微信差异不大。而这可能正是央行的目标。“感受不到差别,才是最好的用户体验。”魏先华表示。
而在国际上,DCEP有望成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的一大通道。近期中美局势紧张,如果美国出狠招,对中国禁用SWIFT,DCEP就可以成为中国的备用方案。
与此同时,DCEP则在中国获得了突破进展。按开发进度,DCEP肯定会比Libra快。
DCEP有望重新塑造人民币的存在形态。个中意义,不容小觑。“这不仅是人民币,也是全球货币史上的一次大升级。”有人评论称。很快,我们都将亲身体验这场巨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