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首先来看一下今日热点~
聚焦今日热点:逾千名推特员工拥有内部权限,可协助黑客入侵帐户;腾讯区块链专利申请排名第一;灰度BTC信托持仓量过去一周增加2030枚;印度总理莫迪称:区块链是“前沿技术的机遇”;MakerDAO关于锚定稳定币模块PSM的提案未获通过;韩国警方开始调查政府新加密税法律修正案信息泄露;武汉市人民政府称:入围全国区块链百强一次性奖励200万元;比特币和以太坊打破横盘局面,双双出现大幅的涨幅。
不得不感叹,以太坊终于涨了!过去的两天里,以太坊涨了12%。投资者们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但这似乎还远不够,因为,与以太坊上DeFi的疯狂行情相比,ETH 已经长时间原地踏步。
相信此刻,一定有无数个疑问缠绕在投资者心头。DeFi和以太坊为什么会相爱相杀?以太坊的机会在哪儿?常驻星球日报的机构深潮TechFlow的资深记者给出了深度解析!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hSqEUnR_1br_QIsEybk5A)
DeFi正远离以太坊
为何 DeFi 火热之时,ETH 价格却长期停滞不前?一言以蔽之,以太坊上的 DeFi协议开始越来越少地依赖 ETH。在早期,MakerDAO作为最主流的借贷协议,只接受ETH作为抵押品生成Dai,ETH 在相当于一段时间内,充当了DeFi市场的本位币。
随着DeFi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代币成为原生资产。
2019年11月18日,MakerDAO正式发布多抵押Dai,除了ETH,还允许BAT、USDC、WBTC、KNC和ZRX等代币在该网络上用作抵押品发行稳定币,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ETH的影响力。随后,多元资产抵押成为主流,甚至出现了Synthetix。
而贷款协议Aave也在7月推出了无抵押的对等贷款服务。金融创新让DeFi 逐渐远离 ETH,尤其是让DeFi腾飞的关键创新——流动性挖矿。
2020年6月15日,Compound启动流动性挖矿机制分发其治理代币COMP,这是DeFi大繁荣的开始。随后,Balancer,Curve、Bancor、Thorchain、mStable、bzx、Kava......纷纷推出流动性挖矿机制。投资者为了追逐这些代币奖励,主动向这些DeFi协议提供流动性,DeFi开始火箭般腾飞。
伴随着越来越多DeFi协议发行治理代币,并向流动性提供者分发这些代币,加密货币社区诞生了新的Meme术语"Yield Farming"。用中文来解释或许更贴切——薅羊毛与羊毛党。
Yield Farming,进一步将DeFi推离 ETH,甚至伤害ETH。Yield Farmer 试图通过流动性挖掘来赚取更多投机性的代币——比如COMP或BLZ。从经济效益来看,用BAT、ZRX、USDT、USDC和DAI参与挖矿比ETH更具吸引力。
在流动性挖矿中,ETH的作用更多仅归结为手续费gas的使用。
然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ETH 产生了大量的新需求。因为大多数DeFi用户也是ETH的投资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可以使用现有的ETH来支付手续费用。
DeFi并没有让以太坊再次创造奇迹。
目前ETH的总流通量为1.11亿,而DeFi上的锁仓价值仅仅为400万,对ETH的市场需求贡献较小,所以ETH表现依然平淡。
DeFi 越成功,以太坊越危险
DeFi不仅没能带来以太坊的复兴,还让以太坊网络更拥堵、手续费更昂贵。并且,转账手续费的提高,或许赶走了DeFi真实使用者。
根据 Coin Metrics的报告,DeFi已将以太坊交易费用推高至2018年以来高点,并且开始危及以太坊系统的安全。
7月22日,以太坊创始人 V 神 在推特警告称,若不采取应对措施,高额的费用将会破坏网络安全。
Nervos 首席架构师 Jan Xie 认为以太坊上的 DeFi 越成功,以太坊越危险。
在他看来,这些 非 ETH 代币越成功(比如DeFi),以太坊对攻击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 同时网络的安全性并没有与网络上存储的所有代币的总价值成正比增加。
胖协议过时了吗?
2016 年 8 月,美国投资基金 USV 的 Joel Monegro,发表了名为《Fat-Protocols》的文章,中文世界称之为“胖协议“。
“胖协议”认为,区块链和互联网价值捕获模式是不同的,互联网时代的价值大多被应用层捕获,而为互联网提供支撑的 TCP/IP、HTTP 等底层协议并不能捕获价值。
而区块链时代价值将集中在共享协议层,只有小部分价值分布在应用层。由此诞生了“胖协议”和“瘦应用”的说法。
根据胖协议, 由于应用层的成功会驱动协议层的投机,所以协议的市值总是比其上面构建的所有应用总价值增长更快,以太坊此类基础协议层价值增长应该远快于DeFi这类应用层的价值。
但事实是,DeFi代币价值增长远超ETH,所有现存的ERC20代币的总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以太坊的市值。
当应用占据了协议大部分的流量,而又必须支付给协议大量费用的时候,应用会倾向于分叉协议,获取更大的收益。
首席研究员William则认为《胖协议》的分析场景已经不合时宜了。
“《胖协议》认为协议“变胖”而应用“变瘦”的原因在于两点,一是协议层的数据共享,二是引入了协议层代币。但是现在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数据的共享,并不意味着流量的共享,因为在应用层,各项目的功能和运营情况好坏参半,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量共享。”
其次,应用层和协议层在用户和资金上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脱钩。
如今,应用层和协议层在用户和资金上的联系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脱钩——“人们可以在以太坊上发行大量的稳定币,在借贷市场上进行融资,甚至在DEX进行交易,但都不会显著增加市场对ETH的需求,这种脱节的后果即应用层的市值超过了协议层的市值。 ”
分析师Mike则不同意单从“DeFi热”推导出“胖协议”过时这个结论,正如FCoin交易即挖矿也曾一时引领潮流,但依然以失败落幕,依靠流动性挖矿等“创新”而繁荣的DeFi是否会成为下一个FCoin,尚待观察。
他认为,从更长远的周期来看,DeFi已经泡沫化,而协议层的价值还没有完全被发掘出来,比如以太坊还没有真正发力。
以太坊给出杀手锏
遭到DeFi反噬,以太坊并不会坐以待毙,它给出了杀手锏——EIP-1559和ETH 2.0。在7月22日的推文中,V神除了表达高昂手续费破坏网络安全的担忧,同时,他也提出了解决之道——EIP-1559。
EIP 1559会把当前以太坊的手续费用结构改成2种:
(1)基本费用(BASEFEE),最大的亮点在于,这笔费用并不是用来奖励矿工的,而是直接燃烧的,这避免了通货膨胀,甚至可能减少供给。
(2)小费Tip(GAS_PREMIUM),这用来奖励矿工,在无拥堵的情况下,只需要足够补偿矿工挖出叔块的风险 (比如 1 Gwei 即可),而在交易拥堵期间,则沿用最高价拍卖模式,增加 Tip 费用来使自己的交易更快被打包。
EIP 1559 采用类似于比特币的难度调整的机制去增降 BASEFEE的值。当市场需求很大时,基本费用(BASEFEE)会开始上升,越拥堵,这个费用就上升得越快。
此外,在EIP-1559之前,从技术上讲,交易费用不必以ETH支付,当用户可以使用任何代币(例如稳定币)支付交易费用时,这将威胁本币的储备状态和货币溢价。EIP-1559施行后,每个交易的BASEFEE部分都以ETH计算,并且会被销毁。
总结起来,EIP 1559主要做了两件事情:
1.为区块的交易打包建立了市场动态价格机制;
2.强制使用ETH作为手续费,并且销毁交易费中的大部分ETH;
这将重塑以太坊的经济生态。在以前,无论是稳定币的崛起、还是DeFi火热的流动性挖矿、亦或以太坊上的资金盘,并未将价值赋予整个以太坊协议层,甚至威胁以太坊的安全,出现“DeFi 越成功,以太坊越危险”的情况。
EIP 1559改变了这一切。销毁 BASEFEE,意味着等价地支付给整个以太坊网络,所有的 ETH 持有者都会收益。EIP 1559 通过增加 ETH 的稀缺性来支付外部性,从而解决了以太坊上的“公地悲剧”问题。
EIP 1559相当于是以太坊经济系统的税收制度,它确保所有了所有公民(ETH持有者)都可以在默认情况下能够获取以太坊的价值,无论是参与Staking还是DeFi,游戏,亦或资金盘,以太坊的所有使用行为都会增加ETH的稀缺性,增强协议层的价值。
当然,EIP 1559最终是否会得到采用,还是一个未知数,根据Vitalik在微信群里透露的消息,目前EIP 1559已经有了测试网,并且以太坊2.0的第一阶段包括1559。
此外,备受瞩目的以太坊2.0也箭在弦上。
7月23 日,以太坊官方发文称,下一个多客户端测试网 Medalla 将于北京时间8月4日下午9点启动,这将标志着以太坊 2.0主网络启动前的最后一步。
此前,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Justin Drake认为以太坊2.0第0阶段可能在2021年才能上线,随后V神否认了该说法,认为第0阶段将比Justin Drake预估时间大大提前,也就是说最快2020年底能见证以太坊2.0启动。
这也被认为是以太坊最近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以太坊2.0以及EIP-1559将会让整个以太坊经济系统焕然一新。无论是从PoW转向PoS机制,质押至少32个ETH“挖矿”,还是直接销毁交易手续费,都会对ETH的价格产生积极影响。
这将会是以太坊的“绝地反击”!
首先来看一下今日热点~
聚焦今日热点:逾千名推特员工拥有内部权限,可协助黑客入侵帐户;腾讯区块链专利申请排名第一;灰度BTC信托持仓量过去一周增加2030枚;印度总理莫迪称:区块链是“前沿技术的机遇”;MakerDAO关于锚定稳定币模块PSM的提案未获通过;韩国警方开始调查政府新加密税法律修正案信息泄露;武汉市人民政府称:入围全国区块链百强一次性奖励200万元;比特币和以太坊打破横盘局面,双双出现大幅的涨幅。
不得不感叹,以太坊终于涨了!过去的两天里,以太坊涨了12%。投资者们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但这似乎还远不够,因为,与以太坊上DeFi的疯狂行情相比,ETH 已经长时间原地踏步。
相信此刻,一定有无数个疑问缠绕在投资者心头。DeFi和以太坊为什么会相爱相杀?以太坊的机会在哪儿?常驻星球日报的机构深潮TechFlow的资深记者给出了深度解析!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hSqEUnR_1br_QIsEybk5A)
DeFi正远离以太坊
为何 DeFi 火热之时,ETH 价格却长期停滞不前?一言以蔽之,以太坊上的 DeFi协议开始越来越少地依赖 ETH。在早期,MakerDAO作为最主流的借贷协议,只接受ETH作为抵押品生成Dai,ETH 在相当于一段时间内,充当了DeFi市场的本位币。
随着DeFi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代币成为原生资产。
2019年11月18日,MakerDAO正式发布多抵押Dai,除了ETH,还允许BAT、USDC、WBTC、KNC和ZRX等代币在该网络上用作抵押品发行稳定币,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ETH的影响力。随后,多元资产抵押成为主流,甚至出现了Synthetix。
而贷款协议Aave也在7月推出了无抵押的对等贷款服务。金融创新让DeFi 逐渐远离 ETH,尤其是让DeFi腾飞的关键创新——流动性挖矿。
2020年6月15日,Compound启动流动性挖矿机制分发其治理代币COMP,这是DeFi大繁荣的开始。随后,Balancer,Curve、Bancor、Thorchain、mStable、bzx、Kava......纷纷推出流动性挖矿机制。投资者为了追逐这些代币奖励,主动向这些DeFi协议提供流动性,DeFi开始火箭般腾飞。
伴随着越来越多DeFi协议发行治理代币,并向流动性提供者分发这些代币,加密货币社区诞生了新的Meme术语"Yield Farming"。用中文来解释或许更贴切——薅羊毛与羊毛党。
Yield Farming,进一步将DeFi推离 ETH,甚至伤害ETH。Yield Farmer 试图通过流动性挖掘来赚取更多投机性的代币——比如COMP或BLZ。从经济效益来看,用BAT、ZRX、USDT、USDC和DAI参与挖矿比ETH更具吸引力。
在流动性挖矿中,ETH的作用更多仅归结为手续费gas的使用。
然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ETH 产生了大量的新需求。因为大多数DeFi用户也是ETH的投资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可以使用现有的ETH来支付手续费用。
DeFi并没有让以太坊再次创造奇迹。
目前ETH的总流通量为1.11亿,而DeFi上的锁仓价值仅仅为400万,对ETH的市场需求贡献较小,所以ETH表现依然平淡。
DeFi 越成功,以太坊越危险
DeFi不仅没能带来以太坊的复兴,还让以太坊网络更拥堵、手续费更昂贵。并且,转账手续费的提高,或许赶走了DeFi真实使用者。
根据 Coin Metrics的报告,DeFi已将以太坊交易费用推高至2018年以来高点,并且开始危及以太坊系统的安全。
7月22日,以太坊创始人 V 神 在推特警告称,若不采取应对措施,高额的费用将会破坏网络安全。
Nervos 首席架构师 Jan Xie 认为以太坊上的 DeFi 越成功,以太坊越危险。
在他看来,这些 非 ETH 代币越成功(比如DeFi),以太坊对攻击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 同时网络的安全性并没有与网络上存储的所有代币的总价值成正比增加。
胖协议过时了吗?
2016 年 8 月,美国投资基金 USV 的 Joel Monegro,发表了名为《Fat-Protocols》的文章,中文世界称之为“胖协议“。
“胖协议”认为,区块链和互联网价值捕获模式是不同的,互联网时代的价值大多被应用层捕获,而为互联网提供支撑的 TCP/IP、HTTP 等底层协议并不能捕获价值。
而区块链时代价值将集中在共享协议层,只有小部分价值分布在应用层。由此诞生了“胖协议”和“瘦应用”的说法。
根据胖协议, 由于应用层的成功会驱动协议层的投机,所以协议的市值总是比其上面构建的所有应用总价值增长更快,以太坊此类基础协议层价值增长应该远快于DeFi这类应用层的价值。
但事实是,DeFi代币价值增长远超ETH,所有现存的ERC20代币的总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以太坊的市值。
当应用占据了协议大部分的流量,而又必须支付给协议大量费用的时候,应用会倾向于分叉协议,获取更大的收益。
首席研究员William则认为《胖协议》的分析场景已经不合时宜了。
“《胖协议》认为协议“变胖”而应用“变瘦”的原因在于两点,一是协议层的数据共享,二是引入了协议层代币。但是现在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数据的共享,并不意味着流量的共享,因为在应用层,各项目的功能和运营情况好坏参半,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量共享。”
其次,应用层和协议层在用户和资金上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脱钩。
如今,应用层和协议层在用户和资金上的联系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脱钩——“人们可以在以太坊上发行大量的稳定币,在借贷市场上进行融资,甚至在DEX进行交易,但都不会显著增加市场对ETH的需求,这种脱节的后果即应用层的市值超过了协议层的市值。 ”
分析师Mike则不同意单从“DeFi热”推导出“胖协议”过时这个结论,正如FCoin交易即挖矿也曾一时引领潮流,但依然以失败落幕,依靠流动性挖矿等“创新”而繁荣的DeFi是否会成为下一个FCoin,尚待观察。
他认为,从更长远的周期来看,DeFi已经泡沫化,而协议层的价值还没有完全被发掘出来,比如以太坊还没有真正发力。
以太坊给出杀手锏
遭到DeFi反噬,以太坊并不会坐以待毙,它给出了杀手锏——EIP-1559和ETH 2.0。在7月22日的推文中,V神除了表达高昂手续费破坏网络安全的担忧,同时,他也提出了解决之道——EIP-1559。
EIP 1559会把当前以太坊的手续费用结构改成2种:
(1)基本费用(BASEFEE),最大的亮点在于,这笔费用并不是用来奖励矿工的,而是直接燃烧的,这避免了通货膨胀,甚至可能减少供给。
(2)小费Tip(GAS_PREMIUM),这用来奖励矿工,在无拥堵的情况下,只需要足够补偿矿工挖出叔块的风险 (比如 1 Gwei 即可),而在交易拥堵期间,则沿用最高价拍卖模式,增加 Tip 费用来使自己的交易更快被打包。
EIP 1559 采用类似于比特币的难度调整的机制去增降 BASEFEE的值。当市场需求很大时,基本费用(BASEFEE)会开始上升,越拥堵,这个费用就上升得越快。
此外,在EIP-1559之前,从技术上讲,交易费用不必以ETH支付,当用户可以使用任何代币(例如稳定币)支付交易费用时,这将威胁本币的储备状态和货币溢价。EIP-1559施行后,每个交易的BASEFEE部分都以ETH计算,并且会被销毁。
总结起来,EIP 1559主要做了两件事情:
1.为区块的交易打包建立了市场动态价格机制;
2.强制使用ETH作为手续费,并且销毁交易费中的大部分ETH;
这将重塑以太坊的经济生态。在以前,无论是稳定币的崛起、还是DeFi火热的流动性挖矿、亦或以太坊上的资金盘,并未将价值赋予整个以太坊协议层,甚至威胁以太坊的安全,出现“DeFi 越成功,以太坊越危险”的情况。
EIP 1559改变了这一切。销毁 BASEFEE,意味着等价地支付给整个以太坊网络,所有的 ETH 持有者都会收益。EIP 1559 通过增加 ETH 的稀缺性来支付外部性,从而解决了以太坊上的“公地悲剧”问题。
EIP 1559相当于是以太坊经济系统的税收制度,它确保所有了所有公民(ETH持有者)都可以在默认情况下能够获取以太坊的价值,无论是参与Staking还是DeFi,游戏,亦或资金盘,以太坊的所有使用行为都会增加ETH的稀缺性,增强协议层的价值。
当然,EIP 1559最终是否会得到采用,还是一个未知数,根据Vitalik在微信群里透露的消息,目前EIP 1559已经有了测试网,并且以太坊2.0的第一阶段包括1559。
此外,备受瞩目的以太坊2.0也箭在弦上。
7月23 日,以太坊官方发文称,下一个多客户端测试网 Medalla 将于北京时间8月4日下午9点启动,这将标志着以太坊 2.0主网络启动前的最后一步。
此前,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Justin Drake认为以太坊2.0第0阶段可能在2021年才能上线,随后V神否认了该说法,认为第0阶段将比Justin Drake预估时间大大提前,也就是说最快2020年底能见证以太坊2.0启动。
这也被认为是以太坊最近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以太坊2.0以及EIP-1559将会让整个以太坊经济系统焕然一新。无论是从PoW转向PoS机制,质押至少32个ETH“挖矿”,还是直接销毁交易手续费,都会对ETH的价格产生积极影响。
这将会是以太坊的“绝地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