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时间:闲话生活

“缺爱”的都是什么人,这些人有什么特征?(上)


Listen Later

“缺爱”的都是什么人,这些人有什么特征?(上)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幸福的人往往都是懂得爱,无论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所以他们人生也会更为平衡,成长也更有后劲。而缺乏爱的人则会在生活中遭遇各种各种问题与困惑,缺爱的人大抵人生都不幸福。人为什么会“缺爱”呢?什么是“缺爱”呢?

缺爱的成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1.从源头上来看,缺爱是源于父母对孩子缺乏关心、陪伴以及少有共情。有的缺爱者是缺失最基本的关心和陪伴,比如小时候不是父母身边长大的;有些则是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或者其他事,忽视孩子。有的缺爱者缺少的是共情;不能共情的爱,孩子的内心很难被父母真正理解和得到相应的回应,孩子内心难以得到真正的满足。


2.从感受来看,缺爱是一种不安全的感受,具体感受为孤独空虚、焦虑不安、能量匮乏等。他内心渴望得到关爱,独处时容易滋生很强的情感匮乏感;但在亲密关系中,缺爱者又容易陷入过度依赖的情感纠缠,容易破坏健康的亲密关系。


3.从内心来看,缺爱是一种不安全依恋的心理结构。缺爱者内心没有安全稳定的正面情感联接。有的缺爱者内心没有稳定的情感联接,认为情感是时断时续的;有的缺爱者内心没有安全的情感联接,认为情感是十分危险的;有的缺爱者内心的情感联接是负面的,比如带有施虐或受虐属性的。


结合成因、感受和心理结构来看,缺爱心理大致有四类:
一是从小缺乏关爱,属于“情感忽视型”缺爱。容易让孩子变得讨好求爱,觉得字不配被爱,发展为依恋模式的粘附型。


二是从小被打骂虐待,属于“情感虐待型”缺爱。容易让孩子变得自我否定,并对他人有敌意,发展为依恋模式的隔离型。


三是两种类型混合,容易让孩子又想索要爱,又害怕受到创伤,与他人情感时冷时热,很不稳定,发展为依恋模式的紊乱型。


四是从小很少被共情,属于“孤独成长型”缺爱。容易让孩子变得喜欢幻想,类似于武志红说的巨婴,发展为孤独自恋型人格。


好了,“缺爱”的原因我们聊完了,下集我们一起聊聊,“缺爱”的人,都有哪些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洗澡时间:闲话生活By 我爱洗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