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受訪對象:陳思含(心理治療師、大學心理學講師)
如果你習慣在面對人生諸多情況有不良情緒反應時,會怪罪與羞辱自己;
如果你會無緣無故地感到「情緒低落」或無法解釋的焦慮,並且找不出任何原因;
如果會為了偶發的破壞性想法和行為而苦苦掙扎……
那麼,你的「內在小孩」可能受傷了!
當一個人懂得將責任歸咎於應怪罪的地方,並感到憤怒和失去時,寬恕才會發生;自我憐憫會從哀悼中誕生,並且讓我們清楚地知道,遭受惡劣對待,以及由惡劣對待引起的情緒重現,並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更深度的心理健康,只存在於有情緒傷害時仍能保持自我憐憫和自我尊重的人。
創傷療癒大師彼得‧沃克的作品《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所提供的實用建議將幫助你以安全且具療癒性的方式,把淚水轉為自我憐憫,把憤怒轉為健康的自我保護與存活在世的安全感。
受訪對象:陳思含(心理治療師、大學心理學講師)
如果你習慣在面對人生諸多情況有不良情緒反應時,會怪罪與羞辱自己;
如果你會無緣無故地感到「情緒低落」或無法解釋的焦慮,並且找不出任何原因;
如果會為了偶發的破壞性想法和行為而苦苦掙扎……
那麼,你的「內在小孩」可能受傷了!
當一個人懂得將責任歸咎於應怪罪的地方,並感到憤怒和失去時,寬恕才會發生;自我憐憫會從哀悼中誕生,並且讓我們清楚地知道,遭受惡劣對待,以及由惡劣對待引起的情緒重現,並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更深度的心理健康,只存在於有情緒傷害時仍能保持自我憐憫和自我尊重的人。
創傷療癒大師彼得‧沃克的作品《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所提供的實用建議將幫助你以安全且具療癒性的方式,把淚水轉為自我憐憫,把憤怒轉為健康的自我保護與存活在世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