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Hello,小伙伴们,我是AscendEX泡泡糖。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在当前的语境下理解“元宇宙”?
首先,咱们还是先来“聚焦一整天”吧。
1、7月16日,美国第二大银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批准为一些客户交易比特币期货。
2、加纳副总统马哈姆杜(Mahamudu Bawumia)博士认为,非洲各国政府需要采用数字货币来促进整个非洲大陆的贸易。
3、近日,支付提供商公司PayPal表示,其用户可能不必再等待太久,就可以通过该平台拥有更大的加密货币功能。
接下来的深度文章,来自WebX实验室,敬请聆听。
原文链接:(https://www.jinse.com/blockchain/1135540.html)
在市场下行的今天,元宇宙和NFT的结合依然保持着极高的热度。其中人们对于元宇宙的好奇心和追捧不亚于2017年市场对于区块链和Token的关注。不同于以往的是,元宇宙可能是为数不多圈内圈外达成共识的方向,元宇宙并不是由NFT或者区块链的从业者提出,今年大火的游戏原神、腾讯提出的全真互联网以及早先时间里学术界提出的数字孪生体都是元宇宙的另一种存在或者解释。
那么一个早在1992年就被描绘出来的事物,为何在今天又被市场所追捧,而且在NFT和区块链的圈子里被寄予厚望呢?
近期Facebook创始人的采访中,扎克伯格表示,未来五年将把公司转型为元宇宙公司,并且现在公司内部已经启动了这项工程。据其介绍,元宇宙最难也是最有趣的一点是如何将大量差异化的事物整合到一起,并且能够无障碍地在元宇宙的空间内交互和沟通,汇聚成一个更大的创想。
关于元宇宙的建设和实现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线索,Facebook可能出台很多措施,这些数量庞大的措施看似会很繁杂,涉及极为广泛,但所有一切的总体目标是让元宇宙成为现实,最终所要构建的是让人们可以置身其中的互联网。
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发表的《雪崩》提出了一个名为“超元域”的空间概念,即机器把图像投射到人类的显示终端上,声音被耳机和音响等发声装置输送到人耳中,这个虚构的空间就叫做“超元域”。在超元域中,每个人都是一个“软件”,或者说是一段程序,作为人类在超元域中活动的综合体,这听起来会有点像黑客帝国里的世界观设定。2021年3月10号游戏公司Roblox上市的招股书中首次提到了“Metaverse”这个词,被翻译成为元宇宙,这也让资本和市场看到了Metaverse的想象空间。
再回到Facebook,从此前的Libra到现在的元宇宙,拥有27亿用户的Facebook野心可见一斑。它的元宇宙将是一个囊括整个地球的超级元宇宙,也只有这样,才能达成全员“置身其中”的平行宇宙目标。
事实上,诸如Facebook、微软、苹果这些公司目前分别从计算平台、终端、内容生产以及工具和生产平台等不同角度参与到元宇宙这个赛道中来。Facebook和国内的腾讯一样,手握大量的用户和社交关系网络,但是他们却可能并不是最直接的元宇宙入口。所以各个巨头一方面强化自己在元宇宙赛道中优势方向,另一方面让自己的投资版图伸的尽可能地远,但是我们很怀疑能有一家企业或者平台或者组织能够吞得下一个元宇宙的业务么?
知名VC 马修(Matthew Ball)曾经试图解释元宇宙的真正含义:它表示在元宇宙里,将有一个始终在线的实时世界,有无限量的人们可以同时参与其中。它将有完整运行的经济、跨越实体和数字世界。提供前所未有的互操作性,数据、数字物品、内容以及IP都可以在元宇宙行得通,很多人、很多公司都会创作内容、商店以及体验,来让它更繁荣,元宇宙不会是单一公司运营,而会由众多不同的参与方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去运营。
如果按拥有27亿网民体量的小扎所想,它既没有提出颠覆性的创新,也没有表明去中心化方式运营的途径,更没有完全开源的能力,这在其在几年前打造金融中心Libra案例中已有体现,Facebook已然成为监管方的眼中钉。
具有无限能动性的科技巨头尚且如此,至于小公司来说,玩好基本的硬件配置也算小有成就。因为从战略的本质来看,将元宇宙仅仅定位于3D空间、社交平台的某种混合形式,仍然是围绕用户体验感的升级迭代,一个缺乏自驱动的产品或社区,仍将大程度上困囿于产品性能问题,一旦体验感不佳,用户势必抛弃再去寻觅更好的平台。
所以,具有未来性的元宇宙环境一定是与用户利益绑定的,这里的利益绑定并非胁迫式的,而是人们自由且自主的共建元宇宙,庞大的经济系统将在无形的参与中被建立和绑定,身处其中,无论是硬件的升级体验还是经济系统的淬炼,由自身的贡献和参与将极大程度的影响生态和自身的利益,一定时间之后用户势必无法脱离这个环境。
据估计,虚拟商品市场的规模约为5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1900亿美元,且有相当发生在相对模糊的二级市场,所以这个数字可能更高,蕴含巨大蓝海潜力的价值洼地无不让行业为之垂涎,这也令元宇宙风口来势汹汹,不可阻挡。而最终的指向是区块链加密技术将成为元宇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将为游戏和娱乐行业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与机会。
当区块链和现有的数字经济交融,如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增强我们的虚拟环境,加密技术作为基础设施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提供激励结构同时,协调大规模不可篡改的经济合理行为,盘起稳健的经济系统,为元宇宙提供强有力支撑。
就目前的情况,NFT似乎是回答以上问题的关键,认为其将给游戏和其它数字经济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NFT封装了他们所描述资产的知识产权归属,原生数字“事物”展现标准和经济标示都会随之编织到元宇宙的结构中,使得现实世界真正能够和虚拟世界在明晰的环境中融为一体。
以上内容,作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好啦,本期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如果喜欢泡泡糖为您精选的内容,还请帮忙多多转发。那咱们下期再见,拜拜~
Hello,小伙伴们,我是AscendEX泡泡糖。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在当前的语境下理解“元宇宙”?
首先,咱们还是先来“聚焦一整天”吧。
1、7月16日,美国第二大银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批准为一些客户交易比特币期货。
2、加纳副总统马哈姆杜(Mahamudu Bawumia)博士认为,非洲各国政府需要采用数字货币来促进整个非洲大陆的贸易。
3、近日,支付提供商公司PayPal表示,其用户可能不必再等待太久,就可以通过该平台拥有更大的加密货币功能。
接下来的深度文章,来自WebX实验室,敬请聆听。
原文链接:(https://www.jinse.com/blockchain/1135540.html)
在市场下行的今天,元宇宙和NFT的结合依然保持着极高的热度。其中人们对于元宇宙的好奇心和追捧不亚于2017年市场对于区块链和Token的关注。不同于以往的是,元宇宙可能是为数不多圈内圈外达成共识的方向,元宇宙并不是由NFT或者区块链的从业者提出,今年大火的游戏原神、腾讯提出的全真互联网以及早先时间里学术界提出的数字孪生体都是元宇宙的另一种存在或者解释。
那么一个早在1992年就被描绘出来的事物,为何在今天又被市场所追捧,而且在NFT和区块链的圈子里被寄予厚望呢?
近期Facebook创始人的采访中,扎克伯格表示,未来五年将把公司转型为元宇宙公司,并且现在公司内部已经启动了这项工程。据其介绍,元宇宙最难也是最有趣的一点是如何将大量差异化的事物整合到一起,并且能够无障碍地在元宇宙的空间内交互和沟通,汇聚成一个更大的创想。
关于元宇宙的建设和实现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线索,Facebook可能出台很多措施,这些数量庞大的措施看似会很繁杂,涉及极为广泛,但所有一切的总体目标是让元宇宙成为现实,最终所要构建的是让人们可以置身其中的互联网。
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发表的《雪崩》提出了一个名为“超元域”的空间概念,即机器把图像投射到人类的显示终端上,声音被耳机和音响等发声装置输送到人耳中,这个虚构的空间就叫做“超元域”。在超元域中,每个人都是一个“软件”,或者说是一段程序,作为人类在超元域中活动的综合体,这听起来会有点像黑客帝国里的世界观设定。2021年3月10号游戏公司Roblox上市的招股书中首次提到了“Metaverse”这个词,被翻译成为元宇宙,这也让资本和市场看到了Metaverse的想象空间。
再回到Facebook,从此前的Libra到现在的元宇宙,拥有27亿用户的Facebook野心可见一斑。它的元宇宙将是一个囊括整个地球的超级元宇宙,也只有这样,才能达成全员“置身其中”的平行宇宙目标。
事实上,诸如Facebook、微软、苹果这些公司目前分别从计算平台、终端、内容生产以及工具和生产平台等不同角度参与到元宇宙这个赛道中来。Facebook和国内的腾讯一样,手握大量的用户和社交关系网络,但是他们却可能并不是最直接的元宇宙入口。所以各个巨头一方面强化自己在元宇宙赛道中优势方向,另一方面让自己的投资版图伸的尽可能地远,但是我们很怀疑能有一家企业或者平台或者组织能够吞得下一个元宇宙的业务么?
知名VC 马修(Matthew Ball)曾经试图解释元宇宙的真正含义:它表示在元宇宙里,将有一个始终在线的实时世界,有无限量的人们可以同时参与其中。它将有完整运行的经济、跨越实体和数字世界。提供前所未有的互操作性,数据、数字物品、内容以及IP都可以在元宇宙行得通,很多人、很多公司都会创作内容、商店以及体验,来让它更繁荣,元宇宙不会是单一公司运营,而会由众多不同的参与方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去运营。
如果按拥有27亿网民体量的小扎所想,它既没有提出颠覆性的创新,也没有表明去中心化方式运营的途径,更没有完全开源的能力,这在其在几年前打造金融中心Libra案例中已有体现,Facebook已然成为监管方的眼中钉。
具有无限能动性的科技巨头尚且如此,至于小公司来说,玩好基本的硬件配置也算小有成就。因为从战略的本质来看,将元宇宙仅仅定位于3D空间、社交平台的某种混合形式,仍然是围绕用户体验感的升级迭代,一个缺乏自驱动的产品或社区,仍将大程度上困囿于产品性能问题,一旦体验感不佳,用户势必抛弃再去寻觅更好的平台。
所以,具有未来性的元宇宙环境一定是与用户利益绑定的,这里的利益绑定并非胁迫式的,而是人们自由且自主的共建元宇宙,庞大的经济系统将在无形的参与中被建立和绑定,身处其中,无论是硬件的升级体验还是经济系统的淬炼,由自身的贡献和参与将极大程度的影响生态和自身的利益,一定时间之后用户势必无法脱离这个环境。
据估计,虚拟商品市场的规模约为5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1900亿美元,且有相当发生在相对模糊的二级市场,所以这个数字可能更高,蕴含巨大蓝海潜力的价值洼地无不让行业为之垂涎,这也令元宇宙风口来势汹汹,不可阻挡。而最终的指向是区块链加密技术将成为元宇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将为游戏和娱乐行业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与机会。
当区块链和现有的数字经济交融,如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增强我们的虚拟环境,加密技术作为基础设施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提供激励结构同时,协调大规模不可篡改的经济合理行为,盘起稳健的经济系统,为元宇宙提供强有力支撑。
就目前的情况,NFT似乎是回答以上问题的关键,认为其将给游戏和其它数字经济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NFT封装了他们所描述资产的知识产权归属,原生数字“事物”展现标准和经济标示都会随之编织到元宇宙的结构中,使得现实世界真正能够和虚拟世界在明晰的环境中融为一体。
以上内容,作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好啦,本期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如果喜欢泡泡糖为您精选的内容,还请帮忙多多转发。那咱们下期再见,拜拜~